佚名
有個一字不識的農夫,在清理自家的祖傳宅基地時,挖到了兩百多個“破舊碗盤”。他聽人說,這些東西可能很值錢,但到底值多少錢,他心中一點底都沒有。怎么辦?農夫自有他的辦法。農夫到市場上放出消息說,家里有剛剛挖到的一些碗盤,故意讓那些專門到鄉下去收舊貨的商人聽見。一個古董商就去農夫家看貨,農夫把所有的碗盤鋪在草席上,說:“你先挑。挑好了,我們再談價格?!惫哦叹艏氝x,挑了五件出來,問他:“你要多少錢才能出手?”農夫反問:“你出多少錢?”對方說:“這五件,我愿意每件出200元。”農夫聽后說:“每件1000元我才賣?!惫哦逃X得太貴,沒有交易成功,于是,農夫知道這五件應該是其中比較值錢的。后來,不斷有人上門來挑,農夫又以同樣的方法應對,由此他知道了哪些碗盤有人要、哪些是最值錢的、哪些是廢品。后來,農夫把留下的碗盤都賣出了最好的價格。
領導者不可能成為百事通,但卻可以成為智慧的信息處理器,積極匯聚各方專才的建議和思想,經過反復體會和研磨,最終獲得最佳決策。
美國亞特蘭大北部的一個鄉村,有一個叫凱恩的農民,多年來一直繼承家族的傳統,靠種植玉米為生。由于玉米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農作物,凱恩一家一直生活在溫飽線邊緣。
后來,凱恩的兒子小約翰從學校畢業后,也幫著家里種玉米。有一天,他們從外面請來24名工人給玉米地鋤草,天突然下起大雨,把24名工人都困在郁郁蔥蔥、半人高的玉米地里。由于十幾畝地種得錯綜復雜,第一次來這里干活的工人根本找不到出口,還是凱恩父子把他們一一領了出來。
這件事情給了小約翰很大的觸動,他決定改變祖先的傳統,從城里請來了幾個園藝高手,以及一些美術設計師,將玉米地變成了一個天然迷宮。很快這個創意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玩,凱恩一家不僅經營迷宮,還出售相應的紀念品。如今他們每年要接待1.5萬名游客,成了當地的致富新星。
有時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懂得顛覆當下的傳統和定式,重新做出戰略選擇。而換個側面和角度,才能收獲驚喜的發現。
一天,一位頻頻被高仿的大師去古玩市場查看自己被仿的畫。單從畫面效果來看,那些贗品跟大師的真跡已經難分伯仲,甚至一些傳神的細節,比大師原畫處理得更加細致。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就在于他的仁慈和寬厚,他打算去見見那位高仿畫的作者。大師的本意是,憑此高仿畫作者的筆法水平,只要稍微給予點撥,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幾經周折,大師終于找到那人。他乃大師家鄉人士,以專仿大師的某一幅畫混跡京師二十余年。大師對贗品制作心存怨怒,但憐惜此人在京城糊口不易,又是同鄉,不但不予以指責,反饋以錢糧,并言語寬慰。
臨別,大師問仿畫者:“可否入爾畫室一睹?”得到應允,入室,但見滿室皆大師那幅畫的贗品,而大師真跡,則懸于畫室正中的墻壁上。難道此人二十年都在仿此畫?大師滿腹疑問,問仿畫者:“可還能畫我其他的作品?”答曰:“不能!”大師只好抱憾離開,且感慨不已,對別人嘆息:“這是多么虛弱的強大啊!”
組織的改革創新是摒棄原有的惡習。若只知模仿,不求拓展和塑造自我,最終只能在自我禁錮中冒險。因為模仿的能力越強,獲得真正核心能力的希望越渺茫。組織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新。
(摘自《管理故事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