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飄宇
(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陽 550025)
1.財政教育支出規模。教育財政是指國家對于教育經費以及其他的相關教育資源的管理,其目的是將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與使用,能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財政教育支出規模通常有絕對規模與相對規模,絕對規模是指一個年度內政府對教育投入的絕對數目;而相對規模是指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占GDP或者GNP的比重,在本文中,相對規模是指政府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
2.經濟增長。在狹義上指的就是GDP的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個國家的人均產出的增加,在大多數研究中,都是用GDP的增長來代表經濟增長,本文中同樣采用貴州省GDP來衡量貴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1.人力資本理論。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創立人力資本理論,開辟了關于人類生產能力的嶄新思路。人力資本指的是體現在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文化技術水平等,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提升人力資本有利于經濟的增長,而加強對人們的教育是提升人力資本的關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投入決定了人力資本的質量,要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的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國家經濟實力。
2.公共產品理論。在公共經濟學中,社會產品可以分類成為私人產品與社會產品,薩繆爾森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書中對公共產品進行了定義,純粹的公共產品或勞務是這樣的產品或勞務,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產品或勞務消費的減少。其中,準公共產品是介于私人產品與純公共產品之間,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可以明白,市場如果提供公共產品很容易導致市場失靈。我國在九年義務教育時期提供教育為純公共產品,而更加高級的教育應分類為準公共產品,無論是純公共產品還是準公共產品所引起的“市場缺陷”都需要政府來彌補,而教育對增強我國綜合實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一定要統一管理,在我國現有的資源配置情況下,研究我國財政教育支出乃至各個層級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意義。
教育支出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首先,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能夠刺激消費,推動內需,帶動教育相關產業發展,如文具用品的發展、教育設備的購買,進而推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的,發展教育事業與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息息相關,增加財政教育支出在知識經濟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更好地培養創新性人才與增強勞動者的素質,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著明顯的正向效應,帶動經濟的發展。
為了研究貴州省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本文中模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進行研究,柯布—道格拉斯函數的一般公式為:Y=AKL,Y代表總產值,A代表綜合技術水平,K代表投入的資本,L代表投入的勞動力數,α為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是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并且α+β=1。而本文中的變量分別為財政教育支出E、固定投資額I,以及最終消費支出C、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R。其中,E為核心解釋變量。同時,對函數兩邊同時取對數,所以就得到本文中將采用的計量模型:

式(1)中,C表示常數,a、b、c、d分別表示最終消費支出、固定投資額和財政教育支出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回歸系數,也表示這里每一個變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ε是模型中的殘差值。
對于模型變量設定,被解釋變量為總產值,用LNY表示;核心解釋變量為財政教育支出,用LNE表示。同時,控制變量分別為固定投資額,最終消費支出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用LNI、LNC以及LNR表示。
財政教育支出規模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以貴州省為例,將2000—2017年作為樣本,選取了幾個關鍵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分別為財政教育支出E、固定投資額I,以及最終消費支出C、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R。其中,E為核心解釋變量,其余均為控制變量,用多元回歸模型來判斷貴州省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為正向效應。
首先需要進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由于本文采用時間序列數據,我們在探討相關變量之間的聯系時,需要對上述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運用Eviews對上述各序列數據用ADF單位根檢驗,根據結果來判斷上述幾個變量時間序列是否平穩。

表1 貴州省各指標統計表
結果表明,在進行平穩性檢驗之后,發現變量LNGDP在進行ADF檢驗的p值為0.0031,平穩;變量LNE在進行ADF檢驗的p值為0.0002,平穩;變量LNI在進行ADF檢驗的p值為0.0025,平穩;變量LNC在進行ADF檢驗的p值為0.0000,平穩;變量LNR在進行ADF檢驗的p值為0.0030,平穩。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時間序列數據均平穩。將數據導入Eviews,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
通過表2可知,最終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額與財政教育支出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經濟增長都是正相關,P值均在10%的顯著度下,顯著及核心解釋變量財政教育支出對被解釋變量GDP影響顯著。其中,財政教育支出的影響不如固定資產投資額與最終消費支出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是由于教育的滯后性,投入教育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綜上可見,財政教育支出的能夠帶來經濟增長,并且是具有長期效應的。

表2 財政教育支出規模支出與經濟增長模型回歸結果
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財政教育支出作為核心解釋變量,最終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為控制變量,GDP作為被解釋變量,我們發現,貴州省經濟增長與財政教育支出存在正相關,并且P值均在10%的顯著度下十分顯著,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增加財政教育支出時,對人力資本的積累是需要一定時間,而人力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仍然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在短時間內,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在這十余年的積累中,可以看到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并且保持了一個持續增長的態勢。
穩步提升貴州省財政教育支出,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經濟增長,有利于提升綜合國力,本文中也針對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進行研究,實證結果表明,兩者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因此,擴大財政教育支出有助于增強貴州經濟實力,但是資源的有效性配置要求財政教育支出需要符合當地社會發展狀況,所以說需要穩步提升貴州省財政教育支出。
優化其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我們通過不同層級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進行分析,發現初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并且占據了整個財政教育支出的絕大部分,這是由于我國施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高等教育對于培養技術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個人、家庭收入,并且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但是由于財政支出在高等教育的部分較少,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在層級教育結構中的資源配置,合理分配資源,有目的地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培養且留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這對于一個地區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