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鑠涵
(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州 350001)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促進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描繪了藍圖、明確了任務。中醫類院校是中醫藥事業人才的培育搖籃,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推進中醫藥院校畢業生的精準就業,對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中醫院校是指以培養現代化中醫藥人才為特色的醫學類院校,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中醫藥人才,以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為宗旨,為國家醫藥事業不斷輸送人才。福建中醫藥大學作為福建省唯一的一所中醫院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創建于1958年,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是福建省乃至全中國的中醫藥人才培育搖籃。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的《福建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中特別指出,要加大對福建中醫藥大學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力度,其在中醫院校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本文旨在分析中醫類院校研究生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和就業前景,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原因并制定應對舉措,為中醫類研究生培養提供基礎數據,指導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提高研究生就業質量,培養學以致用的研究生。
本次研究對象為福建中醫藥大學培養的2017—2021屆應屆畢業的2 561名研究生,其中,學術型畢業生764人,專業型畢業生1 797人。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要培養學術型學位和專業型學位的研究生,前者側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就業主要面向科研單位或高等教育學校,后者側重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就業主要面向醫療衛生單位。
分析福建中醫藥大學近五年培養的研究生就業狀況,統計時間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具體包括畢業生參加工作、繼續深造等情況,同時分析了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選擇特點及就業趨勢。
本次研究的數據來自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對福建中醫藥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用SAS9.4軟件,采用Cochran-Armitage趨勢檢驗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福建中醫藥大學2017—2021屆畢業生共計2 561人,其中2017屆畢業生476人,2018屆畢業生397人,2019屆畢 業生497人,2020屆畢 業生570人,2021屆畢業生621人。近五年,畢業的研究生中專業型研究生(1 797人)多于學術型研究生(764人),獲得學歷學位的學生,碩士學位(2 510人)多于博士學位(51人),培養博士研究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福建中醫藥大學近五年來學術型研究生總體就業率為95.03%,其中2017屆就業率為96.75%,2018屆就業率為97.22%,2019屆就業率為95.42%,2020屆就業率為92.45%,2021屆就業率為93.75%。近五年,來專業型研究生總體就業率為89.93%,其中2017屆就業率為95.65%,2018屆就業率為92.49%,2019屆就業率為94.54%,2020屆就業率為88.32%,2021屆就業率為82.02%。
近五年,福建中醫藥大學的研究生就業去向主要為醫療衛生單位、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他事業單位、其他企業、考博升學、其他等。學術型碩士中,就業去向占比第一的為醫療衛生單位(48.67%),第二的為其他企業(22.57%),第三的為高校及科研院所(15.63%)。專業型碩士中,就業去向占比第一的為醫療衛生單位(83.73%),占比第二的為其他企業(5.32%),占比第三的為其他就業去向(4.15%)。博士就業去向比較集中,為醫療衛生單位和教育及科研院所。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來,無論是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研究生,就業率都有下降趨勢。
由圖1學術型碩士就業情況可以看出,近五年來,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學術型碩士畢業后的就業選擇比較多元化,其中選擇醫療衛生單位的占比有所下降,選擇其他企業的占比先降后升,選擇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考博升學的占比呈上升趨勢,選擇其他事業單位的占比呈下降趨勢,選擇其他就業方式的人數有波動。
圖1 學術型碩士就業情況
由圖2專業型碩士就業情況可以看出,近五年來,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專業型碩士畢業后的就業選擇相對于學術型碩士比較單一,其中選擇醫療衛生單位的占比最高且比較穩定,其余就業方向占比低且變動不大。
圖2 專業型碩士就業情況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學術型碩士畢業后較為傾向于選擇多元化的就業方式,而專業型碩士則較多偏向于選擇醫療衛生單位,這與兩種碩士的培養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中醫類院校學術型碩士主要側重培養其醫學科研素養,在讀期間大多是在實驗室進行各類醫學實驗,通過實驗的方式擴充知識、拓展思路,畢業后的就業選擇也比較多樣,可以選擇考取規培證后在醫療衛生單位工作,也可以去企業、科研院所或者繼續深造。而中醫院校專業型碩士主要側重于培養其臨床能力,將中醫技能和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在讀期間大多在醫院實習,碩士期間就考取規培證,對于畢業后在醫院工作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經驗。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學術型碩士近五年的考博升學比例在逐年上升,但專業型碩士的考博積極性不高。學術型碩士畢業生選擇考博的原因,一方面是現在的就業單位,特別是醫療衛生單位,對于學歷層次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個人原因,如考取博士學位后更有可能到滿意的醫院和平臺工作、獲得更好的競爭優勢等,目的都在于自我提升,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近年來,無論是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研究生,就業率都有下降趨勢,特別是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專業型碩士的就業率下降嚴重。疫情對于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醫療相關求職競爭異常激烈,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水漲船高,而招聘數量卻直線下降,因為疫情影響,有的單位招聘計劃推遲,招聘人數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專業證書考試推遲,而醫療衛生單位普遍要求“持證上崗”,這導致部分應屆生延遲簽約,也影響了畢業生的求職心態。
中醫藥類院校培養目標比較明確,有著科研和臨床相結合的獨特優勢,發展潛力大,培養的研究生技能水平扎實、綜合素質較強,比較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這一優勢,對研究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通過優化對于中醫藥類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增加研究生對于中醫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加強他們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意愿和信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加大對于研究生的就業指導機制,建立專業的、有經驗的就業指導隊伍,以多種方式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了解畢業生的需求,并且熟悉當下中醫藥類就業市場的現狀、發展方向和實際需要,幫助畢業生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調整就業觀,拓寬就業渠道,明確就業目標,推動研究生高質量就業。
中醫藥類研究生,特別是學術型研究生,注重的是科研能力的培養,實驗壓力比較大。畢業季來臨,學生面臨著畢業論文所帶來的科研壓力和就業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在雙重壓力作用下,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焦慮、敏感和消極的情緒,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心理隱患。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關注畢業生的心理動態,隨時關注政府對于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最新政策,同時注重人文關懷,主動關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及所遇到的困難,同時提供各類就業信息供學生參考,及時疏導學生在畢業季所面臨的壓力,鼓勵學生克服焦慮和壓力,積極進取,必要時進行一對一的就業輔導和心理幫扶,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心理素質,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研究生培養區別于本科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專業性和針對性,且研究生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即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通過改進創新,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技術。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自身的學習水平、整體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甚至關乎整個民族的競爭力。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特別注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思政工作者作為學生的陪伴者、引路人,要積極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其在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步,積極組織研究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探索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增加研究生在求職時的競爭力。
當前形勢下,如何增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的符合形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理想信念的缺失,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就業需求和質量,減少研究生求職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到研究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部分研究生出現價值觀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和理想信念模糊的情況。對于研究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理想信念是研究生求職當中和未來走向工作崗位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確保我們培養出的研究生是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擁有國泰民安偉大理想的,我們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做好了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得我們在紛繁冗雜的國際環境中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使得培養出來的研究生不負使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