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娟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區金港灣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環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當前絕大多數幼兒園建設者對幼兒園公共空間的功能及作用缺乏認知,忽略了整體環境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對幼兒學習知識的影響。同時,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在擇園時開始結合師資力量、環境建設及地理位置等多方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環境創設逐漸成為幼兒園建設的重點,而公共空間作為幼兒園接觸外界環境的第一張名片應當備受關注。徽州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流,其豐富的歷史背景和人文關懷為幼兒園環境創設提供了極佳的發展空間和補充素材。因此本文擬在徽文化背景下,對當前幼兒園公共空間的環境創設進行探討,培養幼兒文化自信及民族認同感。
文化是民族之根,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任何一種信仰或精神都不該只是紙上談兵,因此文化自信不僅僅是一種精神養分,更是行動的戰略方針。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積淀了豐厚底蘊,同時也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基,刻畫了國人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與傳統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也指導著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推行。
徽文化曾指古徽州一府六縣的文化,是現存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大地域文化體系的其中一脈。
崇尚儒雅的中原文化與剛健彪悍的山越文化互相融合,在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與徽州絕佳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全面而真實地反映著整個徽州社會的完整形態,構成了舉世矚目的地方特色文化。我們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到徽州人的思想價值觀念,還能觸碰到徽州當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地方理學大家們所提出的仁愛、愛國、敬業等先進思想,古徽州商賈們所展現出的重義輕利、采辦務真及真不二價的誠信觀,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經濟價值亦不可估量。
幼兒園環境伴隨著幼兒成長,屬于幼兒園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幼兒園的環境包括物質和心理兩個部分,并且作為一種環境,其承擔的教育功能主要為舒緩和放松,旨在為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提供必要的平臺,而非原材料。它構建了一個幼兒可以與同輩、長輩以及環境發生關系的場所,其中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是兩個主要的主題,二者相互影響且共同貫穿著幼兒園教育。
環境作為一個始終存在的元素,可能在過往的教育中極少被提及。然而作為一門“隱性課程”,環境會影響幼兒認知、社會功能等發展。良好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除了給予幼兒應有的教育之外,還應當能夠給幼兒提供與歷史聯結的線索,讓幼兒在無形中萌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生物生態學理論認為,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與兒童發生關系的環境都會影響到兒童的發展,其中包括兒童生活的場所及其周邊環境。同時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需要通過與環境互動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因此可充分考慮幼兒園公共空間在結合地域優勢之后的設計特點,讓幼兒園的公共環境在空間上盡可能豐富,使幼兒能夠與之互動,促進幼兒高效學習。而整個公共空間的設計需要統籌規劃,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對各個區域進行主題布置。
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展現幼兒園墻面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水平。例如教師帶著幼兒一起重繪徽州語言民俗領域的經典戲劇《女駙馬》時,可以讓幼兒進行皮影戲制作。運用各種卡通形象以增加童趣,提高幼兒的注意時長,引導幼兒對這一藝術形式中所蘊含的歷史情節進行思考,不僅提升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審美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師帶著幼兒進入社會文化領域《筆墨紙硯》主題體驗時,為了拉近幼兒與宏大歷史之間的距離,可以讓幼兒用水墨的方式呈現節日賀卡,或使用水墨宣紙進行藝術創作,充分利用徽州文化中特有的符號、元素,結合當地人文關懷與自然風光,并根據本園的環境結構與師資力量,打造基于徽州文化的幼兒園公共空間。讓幼兒多角度了解徽文化,以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強化文化認同。
基于空間的立體感,可以從水平與垂直兩個維度概括幼兒園環境分布。從幼兒最常使用的空間及教室開始探索,水平方向可從室內向室外拓展,包括走廊在內的空間;垂直方向包括墻面、門窗及天花板。任何一個角落及空間的使用都可能影響幼兒在該環境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合理地利用活動室門窗、墻壁、走廊等空間配置,并且結合園中現有的道具和材料,按年齡、認知發展水平運用豐富的藝術形式,分別向幼兒展現歷史的歲月變遷。在室外的走廊可以布置一些體現古徽州風土人情、奇特地貌的風景圖片,使幼兒認識到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結合主題課程,復刻經典徽州建筑,如古橋、牌坊等。在幼兒園的閑置墻面掛上一些充滿徽文化的剪貼畫、折紙等裝飾物。讓徽文化的藝術氣息遍布幼兒生活的公共空間,感染幼兒的日常生活。將徽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呈現在幼兒的公共空間中,進一步強化和塑造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樹立幼兒文化自信。
由于視知覺是幼兒發育的最早且最完善的知覺之一,因此如何利用顏色的明度和純度刺激幼兒的大腦發育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需要考慮的重點。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在設計室內外環境,例如展現戲劇或經典歷史故事情節時,除了需要運用擬人的手法去描繪人物、整體打造輕松典雅的氛圍之外,還應當注重整體顏色的搭配。帶有鮮明視覺沖擊效果的色彩對比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同時也應當使用大面積純色作為環境的底色,打造局部和整體上的色彩協調感。例如,可以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親手進行沾染的染布作為窗飾;在教室的玄關處放置常見的徽派建筑模型,搭配沾染染缸;大面積的墻體主要使用白、灰或藍等顏色,符合徽州文化所強調的儒雅元素,同時復刻了古徽州人民辛苦勞作的結晶。在幼兒作品區,可以多呈現一些活潑輕快的顏色,如橙、黃及紅色,通過色彩鮮明的藝術表現喚起幼兒互動的積極性,共同構建幼兒園的公共空間。
傳承徽文化,彰顯幼兒主體地位,從兒童視角出發,因地制宜,寓教于樂,將歷史融于室內外環境的濃郁文化氛圍正逐步形成。在師幼共同創設凸顯徽文化特色的環境中,讓環境追隨幼兒的心靈,讓幼兒在自然的生活中、真實的經驗中、多樣的探究中成為環境的主人。突出徽文化特點,發揮環境獨特的教育作用,使幼兒能夠親身感受到民間藝術,讓傳統文化浸潤幼兒的成長。
綜上所述,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園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蘊含的文化教育價值,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作為為祖國培養中堅力量接力賽的第一棒,通過公共空間的創設將文化自信根植于幼兒的生活環境,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塑造幼兒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