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麗
(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介入治療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3)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種與肝硬化、肝癌密切相關的傳染病,而肝硬化失代償期是肝病中較為嚴重的病理時期,患者多見周身乏力、尿黃、腹脹氣等癥狀,生存期較短。恩替卡韋作為一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效果顯著,但單獨使用該藥物治療效果不佳[1]。生物信息紅外(BILT)肝病治療儀屬于一種促進肝病患者康復的儀器,其通過能量的節律共振原理,經由熱與非熱的作用,可使患者的肝臟血流量增加,起到優化肝臟的解毒和代謝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臟局部的微循環,增強肝臟抗病能力、修復能力[2]。本研究旨在探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治療中應用BILT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的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5例,采用恩替卡韋治療)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2、13例;年齡48~63歲,平均(55.50±6.21)歲;病程3~11年,平均(7.00±2.11)年;體質量指數(BMI)19~24 kg/m2,平均(21.50± 1.12) kg/m2。觀察組(25例,采用BILT肝病治療儀與恩替卡韋治療)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5、10例;年齡48~64歲,平均(56.12±6.87)歲;病程2~12年,平均(7.00±2.10)年;BMI 18~25 kg/m2,平均(21.50±1.13) kg/m2。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年齡≥ 40歲者;處于失代償期,存在周身乏力、尿黃等癥狀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非HBV感染引發的肝硬化者等。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采用綜合性保肝治療,補充白蛋白、維生素,服用促肝細胞生長素、甘草酸二銨等。給予對照組患者恩替卡韋分散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9,規格:0.5 mg/片)治療,口服,0.5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用BILT肝病治療儀(杭州大力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DSG-I)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將肝區需照射區充分暴露,調節光發生器與照射區域的距離,使治療部位、燈罩口相距約15 cm,患者自身感受舒適為宜,脈搏傳感器夾于患者的手指處,掌心朝向有脈搏傳感器的連接線的一邊,啟動開始鍵,照射光會跟隨脈搏信號,依次出現亮、暗、亮的轉換,采用一次性的藍色治療巾,將燈罩進行遮蓋,防止光線損傷患者眼睛,30 min/次,1次/d,兩組均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中的相關標準評定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其中顯效:患者周身乏力、尿黃、腹脹氣、食欲減退等癥狀評分減分率>80%;有效:患者上述癥狀評分減分率在30%~80%之間;無效:患者上述癥狀評分減分率<30%,減分率=治療前與治療后癥狀評分之差/治療前癥狀評分×100%,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 數×100%。②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設置離心機轉速3 000 r/min,時間為10 min進行離心后取血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型號:ADVIA2400)進行檢測。③血樣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法測定HBV DNA載量,放射免疫法檢測透明質酸(HA)、層黏連蛋白(LN)水平。④血樣采集、血清制備方法同②,血清白細胞介素 -18(IL-18)、白細胞介素 -8(IL-8)、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⑤將兩組患者惡心嘔吐、頭暈等發生情況統計并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肝功能指標、HBV DNA、HA、LN、炎癥因子均使用S-W法檢驗是否服從正態分布,對于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72.00%)比,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100.00%)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TBiL:總膽紅素;DBiL:直接膽紅素。
組別 例數 ALT(U/L) AST(U/L) TBiL(μmol/L) DBiL(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112.58±25.20 58.54±12.54*128.58±10.25 63.54±20.20*61.56±4.25 42.30±5.14*35.22±12.20 19.51±8.20*觀察組 25 107.64±26.15 42.05±10.56*126.25±11.67 40.25±15.24*61.40±5.02 33.15±5.24*33.10±11.64 11.11±4.56*t值 0.680 5.029 0.750 4.602 0.122 6.233 0.629 4.4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HBV DNA載量、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HBV DNA載量、肝纖維化指標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HBV DNA載量、HA、LN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HBV DNA載量、HA、LN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HA:透明質酸;LN:層黏連蛋白。
組別 例數 HBV DNA載量(lgcopies/mL) HA(μg/L) LN(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6.71±1.68 3.58±0.12* 389.24±35.66 139.84±18.64* 138.55±38.95 112.57±13.54*觀察組 25 6.70±1.66 3.00±0.10* 378.98±36.25 58.21±12.54* 136.21±40.25 92.22±11.85*t值 1.122 18.565 1.009 18.168 0.209 5.6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8:白細胞介素-8;IL-18:白細胞介素-18;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IL-8(ng/L) IL-18(pg/mL)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133.22±32.55 105.25±23.30* 67.35±20.02 52.82±18.52* 51.75±12.45 35.69±7.48*觀察組 25 132.98±33.20 91.25±23.54* 66.94±19.98 43.28±15.44* 51.80±13.43 21.40±6.25*t值 0.026 2.113 0.094 2.564 0.014 7.33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患者發生1例惡心嘔吐,占比4.00%,頭暈2例,占比8.00%,頭痛1例,占比4.00%,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6.00%(4/25);觀察組患者發生1例惡心嘔吐,占比4.00%,頭暈2例,占比8.00%,頭痛2例,占比8.00%,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5/2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05)。
乙肝肝硬化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肝臟疾病,活動性代償期為乙肝肝硬化的早期階段,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與控制,極易進展為失代償期,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恩替卡韋可對機體的病毒復制進行抑制,減少病毒數量,同時可有效抑制肝纖維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復肝功能,但部分患者長期使用該藥物治療會出現疲勞、腹痛等癥狀[4]。
BILT肝病治療儀主要采用生物信息技術,使脈動生物信息技術、人體心臟波動節律保持一致,其發出的與患者心搏節律相同的脈動紅外波可直接對肝區進行照射,從而可促使局部組織對能量的吸收與滲透明顯增加,促進患者局部微循環得到顯著改善,增強肝臟的抗病及修復能力,從而有助于促進肝功能改善[5-6]。ALT、AST指標升高代表患者肝細胞受到嚴重損傷,且多種情況下ALT、AST水平的變化與肝功能受損程度具有密切的關系;肝硬化患者的肝臟代謝功能嚴重受損,從而間接會出現TBiL、DBiL水平升高的情況。本研究中,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72.00%)比,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100.00%)顯著升高,肝功能指標則顯著下降,表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治療中應用 BILT 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有助于患者肝功能指標的改善。
HA主要由肝臟內皮細胞攝取、分解,肝細胞受損時,血清HA水平異常升高;LN是診斷早期肝纖維化的有效指標,隨著慢性肝炎向早期肝硬化的演變,LN含量呈上升趨勢。BILT肝病治療儀可同步近紅外光脈沖信號與肝區微循環,使光波透射率增強,增加肝區局部能量,使肝門、動靜脈等舒張與收縮功能增強,調節微循環穩定,抑制并阻斷肝纖維化的進展[7]。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BV DNA載量、肝纖維化指標相較于對照組顯著下降,提示BILT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可降低HBV DNA載量,延緩肝纖維化。
IL-18具有刺激NK細胞、T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從而刺激輔助性T細胞(Th)分泌白細胞介素-2(IL-2)、粒細胞 -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最終造成肝臟受損;在肝纖維化過程中,IL-8可通過趨化炎癥細胞,刺激細胞因子大量釋放,從而使肝星形細胞被激活,進而影響肝纖維化的病理進程;TNF-α可使肝細胞增殖合成膠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從而導致肝損傷和肝纖維化[8-9]。上述數據結果得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相較于對照組顯著下降,證實BILT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可減輕患者肝內炎癥。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恩替卡韋可有效抑制肝臟局部炎癥反應,從而對細胞外基質的合成進行抑制,抑制肝臟的進一步纖維化;在此基礎上,應用BILT肝病治療儀,采用脈動生物信息信號,其所發出的脈動紅外波,與其心率完全相同,對患者的肝區進行照射之后,可使門靜脈、動脈,均產生強有力的收縮與舒張,使血流量明顯加大,形成“被動重力泵”,有助于改善肝臟的微循環,促使中央小靜脈通暢,明顯增加了肝臟的血液灌注量,促使肝細胞得到充足的血氧及其他營養物質,從而可有效延緩肝纖維化進展,減輕患者肝內炎癥[10-11]。上述數據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與對照組比上升,但兩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提示BILT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對肝臟血流微循環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并不會對患者機體產生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綜上,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應用BILT肝病治療儀聯合恩替卡韋治療,可改善肝功能,降低HBV DNA載量,延緩肝纖維化進展,減輕肝內炎癥反應,且不增加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