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進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甘肅 平涼 744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口腔的保健意識亦有所增強,對口腔健康與面部的美觀重視程度逐漸增加,進而對于正畸治療的需求日益廣泛。目前臨床上正畸治療主要應用于面部不協調、牙齒排列不整齊等群體,其通過給牙齒施加外力,使牙齒移動到正確的位置,牙槽骨隨之改建并固定牙齒,進而維持牙周狀況的穩定[1]。傳統托槽矯正器治療牙齒矯正效果雖好,但仍有一些局限性,在固定弓絲過程中摩擦力較大,另外在患者牙周清潔方面效果欠佳[2]。自鎖托槽矯治器主要依賴滑動或轉動的托槽蓋、栓蓋或彈性夾將弓絲固定于托槽槽溝,與傳統技術相比,其療程短、操作簡單、患者舒適度較高,能夠減小托槽和弓絲間的摩擦,而且僅使用細微輕力即可移動牙齒,能夠減輕對牙周軟組織的破壞;因為體積小,也便于患者口腔健康的維護[3]。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鎖托槽矯治器在正畸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其對患者牙周指數、齦溝液中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50例行牙齒正畸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8例;年齡18~57歲,平均(37.25±8.3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18~56歲,平均(37.28±8.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符合《口腔醫學》[4]中的診斷標準者;無齲齒者;無口腔黏膜病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自身嚴重免疫性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口腔檢查并宣教口腔衛生知識,進行牙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常規治療,實施基礎治療3個月之后根據復診情況實施正畸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托槽矯正器治療,在患者上下第一磨牙處粘上頰面管,其余牙齒粘上傳統托槽,用鎳鈦絲固定托槽,完成之后調整牙弓[5]。觀察組患者采用自鎖托槽矯正器治療,在患者需要固定的位置進行取樣并衡量,使用專業的模具制造相應的鋼絲,在能夠著力的位置增加閉合溝槽,遵循細絲輕力、微小牙移動的原則,確保進行正畸的鋼絲能夠在溝槽的內部鎖閉,減輕摩擦力。兩組患者均定期(每個月)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參照《口腔科診療常規》[6]中相關標準判定。正畸治療6個月后,頜關節無壓痛,牙齒排列整齊,牙齒傾斜度<5°,扭轉牙程度<10°,無錯位,咬合關系良好為顯效;治療6個月后,牙齒基本排列整齊,牙齒傾斜度<20°,扭轉牙程度<40°,錯位<3 mm,咬合關系尚可為有效:治療6個月后,牙齒排列不整齊,牙傾斜、扭轉程度大,錯位嚴重,咬合關系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牙周指數。正畸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使用口鏡、牙周探針等方法,檢測兩組患者菌斑指數(齦緣區無菌斑為0分;視診無菌斑,探針可在游離齦刮出薄層菌斑為1分;齦袋內、游離齦中有中等量沉積物堆積為2分;齦袋內、游離齦有大量沉積物堆積為3分)、牙齦指數(牙齦正常為0分;輕度炎癥,探診不出血為1分;中度炎癥,探診出血為2分;紅腫潰瘍,自動出血為3分)、牙齦溝出血指數(不出血為1分;探診出血、齦外觀正常為2分;探診出血、齦外觀變紅為3分;探診出血、齦外觀潰瘍為4分)。③口腔健康情況。依據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14)[7]評分對兩組患者正畸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比較,量表總分為56分,分為功能限制、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適、心理障礙、生理障礙、社交障礙、殘障7項,每項總分均為8分,分數越高代表口腔質量越差。④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 -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分別于正畸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齦溝液,操作方法:首先去除收集部位齦上牙石與菌斑,漱口,休息10 min后采用棉卷隔濕試驗牙,用氣槍輕吹牙齦1 min,采用無菌濾紙垂直插入受試牙唇面近中、遠中兩位點齦溝中,當發現阻力后停止,置入30 s取出,20 min后在相同點位再次取樣。將全部齦溝液濾紙置于同一微離心管中,用緩沖液洗滌后進行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10 min),而后得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齦溝液IL-1β、TNF-α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正畸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7.33%,高于對照組的8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比較與正畸治療前比,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牙齦溝出血指數均升高,而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比較(±s ,分)
注:與正畸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菌斑指數 牙齦指數 牙齦溝出血指數正畸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正畸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 正畸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 75 0.95±0.34 1.67±0.15* 1.54±0.24 2.04±0.18* 1.67±0.25 2.51±0.24*觀察組 75 0.91±0.35 1.34±0.06* 1.51±0.21 1.76±0.15* 1.61±0.22 2.04±0.11*t值 0.710 17.690 0.815 10.349 1.560 15.4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口腔健康情況比較與正畸治療前比,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生理性疼痛、功能限制、心理不適、社交障礙、心理障礙、生理障礙、殘障評分均升高,而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口腔健康評分比較(±s , 分)

表3 兩組患者口腔健康評分比較(±s , 分)
注:與正畸治療前比,*P<0.05。
2.4 兩組患者齦溝液IL-1β、TNF-α水平比較與正畸治療前比,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齦溝液IL-1β、TNF-α 水平均升高,而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齦溝液IL-1β、TNF-α水平比較(±s , ng/L)

表4 兩組患者齦溝液IL-1β、TNF-α水平比較(±s , ng/L)
注:與正畸治療前比,*P<0.05。IL-1β:白細胞介素-1β;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例數 IL-1β TNF-α正畸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正畸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75 30.73±5.54 39.77±2.94*20.78±3.96 28.45±3.35*觀察組75 31.22±5.45 36.14±2.65*21.05±4.67 25.49±2.22*t值 0.524 7.942 0.382 6.379 P值 >0.05 <0.05 >0.05 <0.05
正畸治療主要通過各種在口腔內部或外部佩戴的矯治器裝置對患者的牙齒、面部骨骼及頜面部的肌肉與神經之間的協調性進行調整,可達到口頜系統穩定、平衡等目的。傳統托槽矯正器治療,矯正效果雖好,但操作過程中需通過弓絲進行固定,固定過程費時,整體矯正時間較長,且容易造成部分患者口腔軟組織的損傷,出現頻繁復診等情況,患者整體的接受度欠佳,不利于牙周組織的恢復[8]。
自鎖托槽矯治器是依賴滑動或轉動的托槽蓋、栓蓋或彈性夾把弓絲固定于托槽槽溝內,操作簡單,節省治療時間;且自鎖托槽的摩擦力極低,治療過程中牙齒更容易移動,對牙周組織的影響相對較小,不需要通過結扎鋼絲或橡皮圈進行捆綁,減輕了患者矯正過程中的痛苦[9]。自鎖托槽矯治器使用的弓絲較少,利用自帶的鎖扣結構進行固定,能夠明顯減輕摩擦力,患者配合度較高。菌斑是細菌性生物膜,主要分布在牙冠處和不易清潔的部位,菌斑靠近牙齦時,細菌產生的毒素和有害物質會刺激牙齦,產生炎癥,對牙周組織造成嚴重危害[10]。使用矯正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口腔健康,容易出現菌斑、出血的情況,影響治療效果。相比傳統托槽矯正器,自鎖托槽體積很小,有利于減輕患者口腔異物的不適感,并且便于日常清潔,抑制因為菌斑聚集引發的牙齦病變,減少細菌的大量滋生,維護患者口腔健康[11]。本研究結果顯示,正畸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3個月后的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牙齦溝出血指數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鎖托槽矯治器應用于正畸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確切,對患者牙周狀況的影響較小,有利于維持口腔 健康。
治療過程中牙齒移動造成的牙周組織改變會引起周圍炎癥反應,影響口腔健康情況,齦溝液包含牙周組織中多種生化物質,可反映牙周組織的健康情況與治療中骨建設的進度。IL-1β會刺激前列腺素E2、IL-6的增殖,介導炎癥反應,齦溝液IL-1β水平越高,表示牙周炎癥越嚴重;TNF-α是一種重要的炎癥誘導因子,主要來自于單核巨噬細胞,參與牙周組織病變,與牙槽骨的吸收關系密切[12]。傳統的矯治器患者在佩戴過程中多數可因食物殘留引發牙齦增生或水腫,進而產生明顯的疼痛等不適感。自鎖托槽矯治器采用基于金屬托槽矯治器不斷優化的獨特矯正技術,無需借助結扎絲對托槽進行固定,使用很小的牽引力就可以完成矯正,可減少對患者口腔內部產生的摩擦,力道更為輕柔,整體對牙周組織損傷較小,有利于維護患者口腔微生態環境的平衡[13]。本研究結果顯示,正畸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口腔健康情況優于對照組,齦溝液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鎖托槽矯治器在正畸治療中對患者造成的炎癥刺激更小,有利于維持口腔健康。自鎖托槽矯治器能夠減輕對患者牙周組織的化學與機械性刺激,有效減少細菌侵入牙周組織,抑制金屬基質蛋白酶3在牙周成纖維細胞中的分泌與表達,進而減輕炎癥損傷,維持牙周周圍組織的有氧代謝,穩定患者的口腔微生態環境,減輕患者矯正時的痛苦;同時實施過程中無其他的附件,利于保持患者口腔清潔,提升整體的矯正 效率。
綜上,自鎖托槽矯治器在正畸治療的應用中療效確切,對患者牙周狀況的影響較小,有利于維持口腔健康,減少炎癥反應的刺激,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