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葉林華
(泰興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泰州 225400)
特發性矮小癥是目前常見的一種兒童矮小癥類型,屬于多基因疾病,臨床多無生長激素缺乏或顯著進行性病理變化,也是目前兒童生長遲緩的常見病因,此類患兒出生時一般身高、體質量均正常,且在相似的生活環境下,該類患兒的生長速率較慢,其身高可較同年齡、同性別兒童下降兩個標準差,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則易導致其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內向、社交退縮、情緒不穩等),對患兒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F階段,常規營養治療是臨床治療兒童特發性矮小癥常采用的方式之一,通過改善患兒飲食,補充鈣、維生素,強化體育鍛煉來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但其見效較慢[1]。相關研究指出,生長激素具有促進骨骼、肌肉生長及調節內分泌系統的作用,進而可對機體的生長速度產生影響,因此認為,特發性矮小癥的發生、發展可能與生長激素的分泌不足息息相關[2]。重組人生長激素可發揮與生長激素類似的作用,是一種外源性生長激素類似物,其能夠通過調節內分泌系統、促進蛋白質合成,進而達到刺激骨骼、肌肉發育的作用[3]。適齡化心身護理是一種較為新興的干預方式,其主要是通過適齡化生理、心理護理措施,以改善患兒心理、生理健康狀況,進而賦予患兒治療信心,改善患兒各項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效果[4]?;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懼亟M人生長激素治療聯合適齡化心身護理在兒童特發性矮小癥中的應用效果,以便臨床尋找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泰興市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兒童特發性矮小癥患兒92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和試驗組(46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6、20例;年齡6~12歲,平均(9.84±1.45)歲;骨齡5~10歲,平均(7.64±1.37)歲。試驗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5、21例;年齡5~12歲,平均(9.72±1.39)歲;骨齡4~10歲,平均(7.58±1.4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兒科診療指南》[5]中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者;出生時身材勻稱,身長及體質量正常者;身高低于同齡兒童身高的兩個標準差者;染色體檢查正常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對本研究采用藥物過敏者;入院前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者;營養不良者;合并遺傳代謝性疾病者等。泰興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且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營養治療:每天保持充足睡眠,加強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的補充,指導患兒合理飲食,并強化體育鍛煉[6]。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試驗組患兒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每晚皮下注射注射用人生長激素(中山未名海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3034,規格:8 IU/支), 0.15 IU/(kg·次),1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12個月。
1.2.2 護理方法治療期間均予以兩組患兒適齡化心身護理。其中適齡化心理護理:①治療環境構建。通過布置治療主題房間,使患兒盡快適應治療環境,減輕不良情緒(緊張、煩躁等);②語言溝通。通過表揚、鼓勵等溝通方式構建正向積極治療體系,增強患兒治療意愿,拉近護患關系,進而有利于維持其健康行為效能;③適齡化宣教。通過發放專門定制的宣傳手冊(冊內內容盡量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來提高患兒掌握知識的積極性,并通過趣味化問答方式來提高患兒知識掌握度,增進患兒治療信心;④心理支持。 ≤ 8歲患兒,予以協助構建患兒中心式伙伴關系,并進行溝通教育(引導、安慰式等);>8歲患兒,需充分尊重其觀點表達,進行護患關系構建(可采用感興趣的話題及交流模式進行),同時深度挖掘其心理潛能,并對其進行利用。適齡化生理護理:①設計適用且針對性較強的運動方案,并示范,同時解說跑步的動作要領,實施跑步運動(慢跑、快速跑跳式運動);②示范指導患兒進行弧狀拉伸運動;③指導患兒進行屈曲雙膝、跳躍活動。運動時維持的心率水平應在150~170次/min。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治療前后,測量并統計兩組患兒的身高、體質量,采用G-P圖譜法[7]測算骨齡水平,并計算生長速率,生長速率=(第二次身高 - 第一次身高) / 間隔時間×12。②對比兩組患兒血清饑餓激素(Ghrelin)、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IGF-1)、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6 mL,將其放置于離心機中,設置轉速:3 000 r/min,時間:10 min,結束后,提取血清,其中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Ghrelin水平,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IGF-1、IGFBP-3水平。③對比兩組患兒脂代謝指標。采血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②,各項脂代謝指標[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④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局部注射部位紅腫、頭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身高、體質量、骨齡、生長速率、血清Ghrelin、IGF-1、IGFBP-3、TC、LDL-C、TG、HDL-C)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身高、體質量、骨齡、生長速率等臨床相關指標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身高(cm) 體質量(kg) 骨齡( 歲 ) 生長速率(cm/年)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107.72±7.87 115.47±9.12* 28.35±4.46 31.47±4.78*7.64±1.37 9.78±1.75*3.25±0.84 4.75±1.27*試驗組 46 106.84±7.72 123.75±11.33*28.78±4.78 34.34±4.34*7.58±1.46 11.17±1.82*3.36±0.76 7.01±2.96*t值 0.541 3.861 0.446 3.015 0.203 3.734 0.659 4.7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兒血清Ghrelin、IGF-1、IGFBP-3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Ghrelin水平均顯著降低,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顯著升高;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兒血清Ghrelin水平顯著降低,血清IGF-1、IGFBP-3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血清Ghrelin、IGF-1、IGFBP-3水平比較(±s , ng/mL)

表2 兩組患兒血清Ghrelin、IGF-1、IGFBP-3水平比較(±s , n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Ghrelin:饑餓激素;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IGFBP-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
組別 例數 Ghrelin IGF-1 IGFBP-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7.79±1.26 4.98±0.54* 94.38±13.48 252.48±23.13* 2.72±0.41 4.79±0.64*試驗組 46 7.73±1.14 4.14±0.57* 94.75±13.63 387.35±34.32* 2.75±0.47 6.18±0.87*t值 0.239 7.256 0.131 22.102 0.326 8.72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脂代謝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組內和組間的血清TC、LDL-C、TG、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 mmol/L)

表3 兩組患兒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 mmol/L)
注: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 例數 TC LDL-C TG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5.14±0.82 4.94±0.75 2.31±0.52 2.16±0.63 1.61±0.45 1.55±0.41 1.35±0.41 1.37±0.32試驗組 46 5.19±0.74 4.98±0.73 2.36±0.54 2.19±0.65 1.64±0.48 1.58±0.44 1.32±0.37 1.39±0.39 t值 0.307 0.259 0.452 0.225 0.309 0.338 0.368 0.2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兒童特發性矮小癥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大部分患兒除身材矮小外,無其他異常癥狀,而該類患兒若不接受特殊的干預,一般無法達到正常的身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疾病會給患兒帶來自信心缺乏、生活消極等心理障礙。目前臨床治療兒童特發性矮小癥常采用營養支持、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通過對患兒補充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來促進患兒機體的生長發育,但其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患兒的治療依從性較低[8]。
有研究顯示,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體內生長激素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兒童,但其智商處于正常范圍,外源性對其補充重組人生長激素,不僅可彌補患兒內源性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同時可增加高活性生長激素水平,直接或間接上調IGF-1,使其作用于軟骨細胞,從而促進骨生長[9]。適齡化心身護理是通過對兒童各項身心特點的了解,而設計出的針對性較強的臨床護理方案;其在對兒童心理護理中,會先通過建設出一個適齡化的治療、護理環境,使矮小癥患兒處于溫馨愉悅的治療環境之中,并通過適齡化語言與運動方案,促使患兒對醫護人員快速適應,增強患兒的治療信心,提高患兒治療認知度,促使患兒身心愉悅,從而顯著改善患兒焦慮抑郁情緒[10]。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試驗組患兒身高、體質量、骨齡及生長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從而表明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聯合適齡化心身護理可有效加快生長速率,改善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身高、體質量,促使其正常生長發育。
生長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是引起細胞內信號轉錄障礙、導致生長發育緩慢的主要原因[11]。血清Ghrelin、IGF-1、 IGFBP-3水平均可作為骨形成指標,其中Ghrelin是由胃黏膜細胞分泌,可調節腸胃參與能量平衡,從而影響機體生長發育,在特發性矮小癥患兒中,其水平異常升高,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正常;IGF-1也與生長激素水平密切相關,IGF-1的合成與表達受生長激素水平的調節,正常情況下,生長激素可刺激IGF-1的產生,從而調節機體代謝、促進骨骼生長,為蛋白質合成提供條件;IGFBP-3與IGF-1具有高度特異度親和力,其水平升高能夠延長IGF-1半衰期,影響IGF-1的轉運及與受體的結合,進而發揮促進生長的作用[12-13]。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試驗組患兒血清Ghrelin水平顯著降低,IGF-1、IGFBP-3水平均顯著升高,進一步說明重組人生長激素可有效調節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機體血清Ghrelin、IGF-1、IGFBP-3水平,從而促進患兒生長,效果顯著。這可能是與重組人生長激素可通過刺激靶細胞產生IGF-1來調節機體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進而介導骨骼生長;而與此同時,IGF-1水平又可形成負調節,通過刺激垂體,來分泌生長激素,進一步促進骨骼生長有關。且適齡化心身護理會根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特點,對其進行心理生理特征評估,采用積極鼓勵式語境原則,為患兒傳播疾控知識,建立正向治療期待,進而外化為較好的治療依從行為,取得其對治療的配合,提高治療效果[14]。
有關報道指出,大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可在治療特發性矮小癥的基礎上,刺激胰島素分泌,從而產生胰島素抵抗,影響機體糖脂代謝[15]。而另有研究表明,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糖脂代謝無明顯不良影響,且還具備較高的應用安全性[16]。因此,臨床一直較為關注該藥物對糖脂代謝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兩組患兒組內和組間血清TC、LDL-C、TG、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雖可能會通過介導生長激素介質產生間接調節血脂水平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實際上不足以影響患兒的脂代謝水平。此外,本研究還對該藥的安全性進行監測發現,對照組、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分別為0.00%、6.52%,從而表明重組人生長激素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局部注射部位紅腫、頭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癥狀,可能是由于長期使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導致的患兒機體內分泌系統失調,從而引發的一些不良反應,因此,建議臨床應用該藥時,應嚴格監控不良反應的 發生。
綜上,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聯合適齡化心身護理可通過調節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機體血清Ghrelin、IGF-1、IGFBP-3水平,來加快生長速率,改善患兒的身高、體質量,促使其正常生長發育,且對患兒脂代謝無明顯不良影響,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但注意應用時須嚴格監控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