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迎麗, 向 榮, 李文斌,2,3*, 王志強, 魏曉冉, 王國君
(1.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1206;2.北京市蛋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1206;3.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平谷綜合試驗站,北京 101206)
羽毛覆蓋率低是目前籠養蛋雞產蛋中后期常見的問題,其不僅導致雞只外觀欠佳,而且影響淘汰雞價格,因此作為決定商品蛋雞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受到終端養殖戶的高度關注。一般認為,蛋雞羽毛覆蓋率低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品種、日齡、管理、疾病、飼料營養等。
羽毛中蛋白質含量為89%~97%,其中角蛋白含量高達85%~90%,而羽毛角蛋白合成需要的氨基酸主要為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吳云鵬等,2020)。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可致使家禽特別是成年家禽羽毛大量脫落,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遲遲不能生長(張嘉棟等,2019)。而蛋氨酸為禽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對蛋雞生產性能具有重要影響(咼于明,2016)。能量是蛋雞的第一營養要素。日糧能量不足會嚴重制約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代謝,造成吸收性營養缺乏。研究顯示,日糧能量水平不同會一定程度的影響產蛋率、蛋重、采食量和飼料轉化效率(陳瑾等,2021;張曉怡等,2019;王少琨等,2017;王昌杰等,2014;劉佳2012),且當產蛋雞長期攝入脂肪含量較低的飼料或者飼料中脂肪被氧化而不能被有效利用時,產蛋雞的尾脂腺就會縮小,其油脂的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羽毛的潤澤和正常結構(殷若新等,2019)。
本試驗擬通過研究日糧不同代謝能(ME)、蛋氨酸(Met)水平對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生產性能和羽毛覆蓋率的影響,為降低蛋雞產蛋期羽毛脫落提供營養調控方案的數據支撐,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1 試驗動物及分組 試驗在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蛋雞試驗場進行。選用健康的39周齡京紅1號商品蛋雞432只,隨機分為3組,每組6個重復,每重復24只雞。試驗I組ME 11.42 MJ/kg、Met 0.42%,為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推薦水平;試驗II組在試驗I組基礎上降低了代謝能水平,ME 11.07 MJ/kg、Met 0.42%;試驗III組在試驗II組基礎上降低了蛋氨酸水平,ME 11.07 MJ/kg、Met 0.38%;其他營養指標均滿足《雞飼養標準》NY/T 33-2004的要求,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預飼期39~42周齡,正式期43~62周齡。

表1 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飼養管理 試驗雞舍為密閉式規模化自動化養殖設施設備,階梯式“四列三層”A型籠飼養模式,每籠4只雞。試驗組雞群分別分布在上、中、下三層,避免飼養位置造成試驗結果誤差。自由采食和飲水,舍內環境控制為自動化,保證溫濕度、通風適宜,光照、免疫程序等均參照京紅1號蛋雞產蛋期養殖方案進行。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 生產性能的測定 以重復為單位,記錄每日產蛋數、破蛋數,每周稱蛋重、耗料,計算周平均產蛋率、蛋重、破蛋率、料蛋比。
1.3.2 羽毛覆蓋率的測定 在預飼期39周齡、試驗期55周齡和62周齡,每重復分別選擇上、中、下三層中間籠各4只共12只雞進行羽毛評分,其中39周齡羽毛評分作為試驗初始值,55周齡評分作為中期值,62周齡評分作為末期值。羽毛評分方法有整體評分法、分區評分法及軀體被毛覆蓋指數法(劉煥龍等,1998),本試驗應用分區評分方法。通過市場調研,產蛋中后期主要是頸部、胸腹部和背部三個區域羽毛脫落嚴重,因此根據羽毛覆蓋和皮膚裸露程度設計了三區域5分計分法,并以三個區域平均值作為綜合評分,具體評分方法及標準見表2。

表2 羽毛現場評分方法
1.4 統計與分析 采用Excel 2007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單因子方差分析檢驗生產性能組間差異顯著性,一般線性模型協方差分析檢驗羽毛覆蓋率評分的組間差異顯著性,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2.1 日糧ME、Met水平對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Met水平相同時,不同ME水平試驗I組的產蛋率較試驗II組高1.45個百分點(P<0.05);破蛋率、料蛋比較試驗II組低0.2個百分點和0.04個百分點(P<0.05)。ME水平相同時,不同Met水平的試驗II組蛋重、破蛋率較試驗III組高0.79 g和0.22個百分點(P<0.05);試驗II和試驗III組產蛋率、日耗料、料蛋比差異不顯著(P>0.05)。三個處理組間,試驗I組產蛋率顯著高于試驗II和試驗III組,高1.45和1.48個百分點,料蛋比顯著低于試驗II組和試驗III組,低0.04和0.03(P<0.05)。

表3 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生產性能的測定結果
2.2 日糧ME、Met水平對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羽毛覆蓋率的影響
2.2.1 頸部羽毛覆蓋率 由表4可知,初始各處理組之間的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中期和末期日糧ME、Met水平對試驗頸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影響(P>0.05);三個處理組間,初始試驗I組羽毛評分高于試驗II和試驗III組,高0.41分和0.39分,末期試驗III組羽毛評分最高,為1.08分,高于其他兩組0.27分和0.26分。

表4 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頸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結果 分
2.2.2 胸腹部羽毛覆蓋率 由表5可知,初始試驗I組的羽毛覆蓋率評分顯著高于試驗III組,高0.63分(P<0.05),試驗II組與試驗I、試驗III組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中期和末期日糧ME、Met水平對胸腹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影響(P>0.05);三個處理組間,初始試驗I組羽毛評分高于試驗II和試驗III組,末期試驗III組羽毛覆蓋率評分最高,為2.30分,高于其他兩組0.29分和0.5分。

表5 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胸腹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結果 分
2.2.3 背部羽毛覆蓋率 由表6可知,各處理組之間的初始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日糧ME、Met水平對試驗中期和末期背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影響(P>0.05);三個處理組間,末期試驗Ⅲ組羽毛評分最高,為3.70分。

表6 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背部羽毛覆蓋率評分結果 分
2.2.4 綜合羽毛覆蓋率 由表7可知,初始試驗I組羽毛覆蓋率評分顯著高于試驗III組,高0.34分(P<0.05),試驗II組與試驗I、試驗III組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中期日糧ME、Met水平對綜合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影響(P>0.05);試驗末期,ME水平相同,不同Met的試驗III組的綜合羽毛覆蓋率評分顯著高于試驗II組,高0.35分(P<0.05);三個處理組間,初始試驗I組羽毛評分高于試驗II和試驗III組,末期試驗III組羽毛覆蓋率評分顯著高于試驗I和試驗II組,分別高0.34分和0.35分(P<0.05)。

表7 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羽毛覆蓋率綜合評分結果 分
3.1 日糧ME、Met水平對京紅1號蛋雞產蛋中后期生產性能的影響 家禽的產蛋行為是建立在維持能量充足基礎上的,能量不足將會影響家禽生產性能的發揮,但當能量過剩會引發脂肪肝等疾病,降低生產性能(劉佳,2012)。劉佳等(2012)研究報道,ME水平為10.07~11.78 MJ/kg,25~51周齡尼克粉蛋雞的料蛋比隨ME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王少琨等(2017)研究報道,ME水平11.30 MJ/kg組汶上蘆花蛋雞的產蛋率顯著高于10.68 MJ/kg和11.51 MJ/kg組。張曉怡等(2019)研究報道,“京粉1號”商品代蛋雞產蛋高峰期日糧ME水平為10.86~11.26 MJ/kg時,平均日采食量隨ME水平升高呈線性下降。但王昌杰等(2014)研究報道,不同能量水平對京紅1號25~41周齡生產性能無顯著影響。本研究中,Met水平相同時,ME水平11.42 MJ/kg組產蛋率、平均蛋重及料蛋比優于11.07 MJ/kg組;采食量未見顯著差異,可能與不同試驗所選取的蛋雞品種、飼養階段、代謝能差值有關。此外,本試驗雞群47~54周齡正值6~8月的炎熱夏季,高能組可能更利于維持高溫季節雞群生產性能的穩定。
蛋氨酸是蛋雞玉米-豆粕型日糧的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適宜的蛋氨酸攝入對蛋雞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充分發揮至關重要。付國強等(2013)報道,蛋氨酸水平(0.33%、0.38%、0.43%)顯著提高了產蛋高峰期京紅蛋種雞產蛋率、產蛋量,且降低了料蛋比。郭丹等(2016)研究表明,隨飼糧Met水平提高(0.31%、0.35%、0.39%、0.43%和0.47%),蛋雞產蛋率、日產蛋量顯著提高(P<0.05),料蛋比顯著降低(P<0.05),其中以0.35%和0.39%組效果較佳;平均日采食量及平均蛋重也有改善,但無顯著差異(P>0.05)。梁中軍等(2015)報道,京紅1號蛋雞產蛋后期平均蛋重隨著飼糧中蛋氨酸水平的升高(0.238%、0.288%、0.338%、0.388%、0.438%)而增加,產蛋率、產蛋量無顯著差異,蛋氨酸水平為0.338%~0.438%時料蛋比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兩個低水平組。本研究中,Met 0.42%比0.38%組具有更高的平均蛋重,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對產蛋率和料蛋比無顯著影響可能與兩個Met水平均滿足了雞只生產需要有關;Met 0.42%組比0.38%組破蛋率高,可能與平均蛋重增加,導致決定蛋殼強度的營養素在單位面積的沉積比例相對降低有關。
3.2 日糧ME、Met水平對京紅1號蛋雞產蛋中后期羽毛覆蓋率的影響 能量對羽毛生長的影響比較小,但飼喂低能量日糧時,雞采食量會升高,采食時間增加,啄羽時間顯著減少,因此,日糧能量水平的高低會影響雞的啄羽行為(吳云鵬等,2020)。也有文獻報道,飼料能量水平偏低可導致蛋雞發生皮炎和毛囊炎,進而誘發啄羽、脫毛(王雪等,2018)。目前關于日糧能量水平對羽毛覆蓋率影響的科學研究鮮見報道。本研究中,不同ME水平未對不同部位羽毛覆蓋率評分產生顯著影響。
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可直接影響羽毛主成分角蛋白的合成,致使家禽特別是成年家禽出現羽毛大量脫落,有的甚至全身掉毛,遲遲不能生長(黃炎坤,2005)。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足,或蛋白質含量達標而氨基酸的組成及平衡性不良,也會導致蛋雞啄羽行為的加劇(江申蘭等,2016)。席鵬彬等(2011)對43~63日齡黃羽肉雞的研究表明,與基礎飼糧相比(蛋氨酸水平0.25%),在基礎飼糧中添加0.35%~0.45%蛋氨酸可顯著提高羽毛中干物質含量及蛋白質沉積。李夢瑤等(2020)報道,育成期蛋雞的羽毛損傷評分的總分隨著蛋白濃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本研究中,不同Met水平(0.38%、0.42%)對胸腹部和羽毛覆蓋率綜合評分產生了顯著影響,同時表現出低Met水平(0.38%)組相比高Met水平(0.42%)組羽毛覆蓋率評分高,與上述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Met水平對羽毛覆蓋率影響不是完全線性相關導致。因此,可以進一步采用單因子試驗,研究不同Met水平對羽毛覆蓋率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高ME(11.42 MJ/kg)水平可顯著提高京紅1號商品蛋雞產蛋中后期產蛋率,降低破蛋率及料蛋比,高Met(0.42%)水平可顯著提高平均蛋重;不同ME水平對羽毛覆蓋率評分無顯著影響,低Met(0.38%)水平顯著提高了胸腹部羽毛和羽毛綜合評分;不同處理組對羽毛覆蓋率不同部位影響規律相同;本試驗中,ME水平為11.42 MJ/kg、Met水平為0.42%可獲得最優的生產性能,ME水平為11.07 MJ/kg、Met水平為0.38%可獲得最佳的羽毛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