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也越來越多,由此造成了停車難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當前很多住宅小區內部都配備了地下車庫,地下車庫的建設不僅要符合人防工程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小區業主的停車需求。但是地下車庫為地下建筑,無論是建設難度還是工程量都較大,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地下車庫設計,既要確保其設計合理性,同時也要兼顧經濟性。在倡導綠色低碳的今天,為了實現我國的節能減排目標并提升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一定要重視地下車庫的設計工作。
小區地下車庫的出入口還要結合小區的出入口進行設計,且要避免對低層住戶產生過多干擾。如在選擇位置時不能對住宅造成燈光、噪聲等不利影響,同時不能有流線交叉,不能直對住宅窗戶等。同時,地下車庫出入口的數量要和小區的戶數、使用人數相匹配,寬度和高度必須符合地下車庫的建設要求。一般情況下,如果小區地下車庫的容量超過50 輛,可以設置一進一出兩個便于平時使用的車輛出入口。另外,地下車庫出入口的設置還可以與小區內的景觀相結合,如圖2 所示。

圖2 地下車庫出入口景觀設計
車庫的軸網分為大軸網和小軸網兩種類型,而軸網的布置和車身的尺寸有密切的關系。目前,8 m×8 m 的大軸網應用較少,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無梁樓蓋體系或井字梁體系。而8 m×4.7 m的小軸網是當前多數住宅小區普遍應用的設計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車庫的層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顯著節約地下車庫設計過程中的經濟成本。但是,設計過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布設工作,軸網設計不能影響車輛的倒車入庫。鑒于此,經過綜合分析并結合車輛的實際尺寸大小,地下車庫小柱網布置如圖3 所示。

圖3 地下車庫小柱網布置
地下車庫是城市住宅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出入口位置的規劃會直接影響業主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從安全層面出發,地下車庫的入口位置往往和小區內部道路及城市道路有著一定的安全距離。機動車基地出入口視線要求如圖1 所示,其中1 為建筑基地,2 為城市道路,3為車道中心線,4為車道邊線,5 為視點位置,6 為基地機動車出入口,7 為基地邊線,8 為道路紅線,9 為道路緣石線[1]。

圖1 機動車基地出入口視線要求
地下車庫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車庫內部的行車流線等情況。車庫的流線設計分為主要流線和次要流線,其中主要流線相當于行車主干道,次要流線相當于次干道。主要流線要留夠雙向停車的空間,一般設計為雙行道,是車庫流線的主路徑并連通車庫的主次要出入口;圍繞主路徑再布置次路徑,可以設計為循環行車或距離較小的盡端停車,這樣就形成了主次分明的車行動線[2]。做好車庫內部的行車流線設計工作,合理分流車輛能夠有效減少停車事故發生概率。
為了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地下車庫可以與住宅樓相連。在實際工程設計中,通常會考慮車庫的出入口貼鄰住宅樓山墻布置,最大程度減少對景觀和活動場地的影響,同時車庫內應有進入住宅的通道,方便居民回家。另外,根據地下車庫人員疏散設計的要求,可結合地上景觀布置疏散樓梯位置,方便業主從園區內直接進入地下車庫[3]。
在滿足城市總體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等要求的基礎上,地下車庫選址應綜合考慮節約用地、節能與節材等多方面因素,降低開發成本,實現低碳、綠色的設計。根據城市人民防空設施的要求,新建地下車庫的設計應采用平戰結合的方式,滿足不同情況下對地下空間的使用要求[4]。目前,不同城市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地下車庫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經濟性,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車庫的覆土厚度。車庫的覆土厚度是影響車庫經濟性的重要指標,涉及車庫承受的荷載和車庫基礎埋深,影響覆土深度的客觀指標主要是管線埋深和綠化要求。因此,在設計覆土厚度的過程中要在符合我國市政工程管線埋深和小區綠化要求的基礎上做好后續的設計工作,確保其經濟性。以某地區的高層建筑為例,首先結合規范要求確定車庫管線上部覆土要大于800 mm;其次根據該地區綠化率的要求,覆土厚度要大于1 500 mm,因此上部覆土厚度至少需要達到1 500 mm;最后根據經濟性和構造要求,覆土深度確定為1 700 mm[5]。
(2)選擇合適的軸網及結構形式。在地下車庫設計的過程中,軸網尺寸和結構形式是影響車庫經濟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合適的軸網既要能滿足停車的舒適性要求,又需要保證盡可能多的停車位。根據地下車庫建設工程項目要求,最小停車位尺寸為2.4 m×5.3 m,該車位可以滿足5.3 m 的車位進深[6]。在住宅小區地下車庫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區停車位數量適當增加停車面積,為業主停車提供方便。據以上條件,軸網大致定為(7.8 ~8.4)m×(7.8 ~8.1)m。另外,相鄰的機動車與機動車、墻、柱子、扶手欄桿之間的最小凈距要滿足安全規范及防火要求。當采用平行式停車時,機動車之間的縱向間距不能小于1.2 m,汽車與汽車、墻、柱、護欄之間最小凈距如表1 所示。

表1 汽車與汽車、墻、柱、護欄之間的最小凈距
(3)外輪廓形狀。在地下車庫設計過程中,不考慮埋深和覆土的影響,盡
可能縮小地下空間的體積,防水材料、配筋量和混凝土量便會隨之降低,從而降低工程造價。而控制體積的關鍵就是保證外輪廓盡量整齊,減少凸凹和不規則現象。因此,在地下車庫的設計中,在滿足規劃邊界要求的同時應盡可能做到車庫邊界規整,避免過分狹窄的平面布局。如圖4 所示,在同樣的地塊面積指標中,地塊的周長越長,場地的邊坡支護及側壁圍護成本就越高。

圖4 地下室輪廓圖
結合全文進行分析后發現,在其他建造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地下車庫柱網的寬度可以有效確保地下車庫的經濟性,節省更多資金。在實際的地下車庫工程項目設計過程中,要最大限度減少其他因素對車庫建設產生的影響,從而實現車庫成本經濟最優。這樣一方面可以迎合業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車庫的建設成本。
同時,停車場設施管理室應設置在停車位后面,既不會占用車輛的通行空間,又能有效利用地下車庫的空間。另外,根據通道長度,在通道兩側豎向設置相應的車位可使通道的利用率最大化[7]。
商業開發建設的居住區已經成為城市居住的主要場所,機動車的停放日益成為設計中的突出問題。在具體的地下車庫工程項目建設中,經濟性的影響因素很多,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顯著提升地下車庫建設的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