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吟(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九采油廠)
B區塊自2018年開始投產,采用縫網壓裂后彈性能量驅的方式進行開發。壓裂后井口壓力高達19.5MPa,需要通過放噴降低壓力后下泵生產。快速放噴具有快速見產的優勢,但有出砂風險,且不利于保持地層能量;放噴速度過慢易造成壓力擴散,見油慢的隱患。在以往的放噴速度控制中,主要是以臨界放噴速度[1-4]為控制標準,在不出砂的前提下保證了放噴速度最快,但不確定該臨界速度是否最有利于后期的生產,因此開展了不同放噴速度現場試驗。通過跟蹤6種放噴速度的生產數據,從見油時間、含水恢復速度、累積產量和返排率幾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最終給出適合B區塊壓裂后的放噴速度。
試驗選取構造深度相同,砂巖厚度、有效厚度相似,壓裂規模相近的井進行不同放噴速度對比,選取符合條件的新投產井共20口。在“避免裂縫出砂”的前提下,為了達到“保壓力、提產量”的目標,此次試驗選取的對比標準是單井放噴速度均小于臨界出砂速度。
臨界出砂速度與壓裂規模、支撐劑用量、支撐劑粒徑、縫高等多項參數有關,與壓裂液總量的比值并非固定值。此次試驗選取的2口臨界出砂速度井,平均放噴量為79 m3/d,平均壓裂液用量為4 832 m3,按此次試驗的對比標準進行計算,其日放噴最大量占壓裂液總量的1.6%。試驗選井情況統計見表1。
通過對生產數據一年的跟蹤,通過見油情況、含水恢復情況、累積產油情況和返排率-累積產油關系4個方面進行效果分析:
1)對比分析見油情況。通過對比日返排量為壓裂液總量的0.5%、0.8%、1.0%、1.1%、1.2%和臨界出砂速度6種速度進行放噴的油井見油情況,發現日返排量為壓裂液總量的0.5%、0.8%兩種速度下的放噴的井,下泵生產后見油時間最早,見油時返排率最低。不同放噴速度見油情況見表2。
2)對比分析含水恢復情況[5-7]。通過跟蹤6種放噴速度在下泵生產后不同時間內的含水恢復情況,發現日返排量為壓裂液總量的0.8%為放噴速度的井,在下泵生產后含水恢復最快。不同放噴速度含水恢復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放噴速度含水恢復情況Tab.3 Statistics of water content recovery at different blowout speeds
3)對比分析累積產油情況[8-9]。通過跟蹤6種放噴速度下的累積產油情況,發現在下泵生產半年內,臨界出砂速度(即圖2中日放噴最大量/壓裂液總量為1.6%)放噴的井產量最高,但在下泵生產后的210、240和270 d內被放噴速度為日放噴最大量/壓裂液總量的0.5%、0.8%和1.0%的井所超越。不同放噴速度累積產油情況見表4。

表4 不同放噴速度累積產油情況Tab.4 Statistics of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blowout speeds
4)對比返排率-累積產油情況[10-11]。通過數值模擬,返排率越低,10 a采出程度越高。以返排率25%為基本研究標準,將其上下波動50%,即返排率在12.5%~37.5%內波動,發現10 a采出程度的影響程度為±1%。因此,相同產量下,返排率越低,地層保持能量越充足,長期采出程度越高。數植模擬采出程度-影響因素關系見圖1。以返排率對采出程度的影響關系為依據,對比6種放噴速度的返排率-累積產油情況,放噴速度為日放噴最大量/壓裂液總量的0.8%的井,單位返排率下的產量最高。6種放噴速度累積產油-返排率關系見圖2。

圖1 數植模擬采出程度-影響因素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simulated recovery degree of digital plant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圖2 6種放噴速度累積產油-返排率關系Fig.2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flowback rate curve of 6 blowout velocities
5)對比能耗情況。選取機采設備相同,井內下泵深度相近的20口井進行試驗,通過對比不同放噴速度的耗電及系統效率,發現日返排量為壓裂液總量的0.5%、0.8%、1.1%三種速度下放噴的井系統效率相對較高。不同放噴速度能耗情況見表5。

表5 不同放噴速度能耗情況Tab.5 Stat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t different blowout speeds
綜合對比6種放噴速度的效果,以“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的0.8%”為放噴速度的井見油快、見油時返排率低、含水恢復快、年累積產油量最高,單位返排率下的累積產油量最高,且系統效率相對較高。因此,確定“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的0.8%”為B區塊合理放噴速度。
1)以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0.5%、0.8%為放噴速度的井見油早,見油時返排率低。
2)以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的0.8%為放噴速度的井含水恢復最快。
3)在下泵生產的半年時間內,以臨界速度放噴(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的1.6%)的井,累積產油量最高,返排率也最高。但在半年以后,產量下降快,失去優勢。放噴速度為日返排量占壓裂液總量0.5%~1.0%的井在下泵生產一年內,累積產油超過臨界速度放噴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