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覺珵

“陽光玫瑰葡萄價格跳水”的話題近日一度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單。這種原產于日本、被稱為“葡萄中愛馬仕”的特色水果,每斤售價曾高達數百元人民幣,但現在價格已出現大幅度下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種植戶和收購商表示“陽光玫瑰”的價格下跌,主要受種植面積擴大、大量嫁接繁殖導致品種退化等因素影響。目前,“陽光玫瑰”已經被列入禁止帶出日本的種苗名單,中國消費者常吃的水果如“春見”柑橘、“富士”系蘋果有很多也是從國外引進,它們有沒有類似問題?“陽光玫瑰”價格跳水背后折射哪些問題?中國如何解決特色水果難題?《環球時報》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為什么“價格跳水”
“20元一斤,今年價格降了這么多?”居住在上海的丁女士近日在超市看到陽光玫瑰”葡萄的售價后,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每年7至9月是“陽光玫瑰”集中上市的時候,丁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在2016年就關注到陽光玫瑰”,“當時1斤的售價超過100元,基本都是整串銷售,我只舍得挑最最小的那串”。
但包括丁女士在內的很多消費者都注意到,今年邛日光玫瑰”的價格出現明顯下降。《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多家商理發現,“陽光玫瑰”每斤價格集中在20元至40元左右。
市場普遍認為,巨大需求下的種植面積擴大,是“陽光玫瑰”價格不斷下調的主要原因。“陽光玫瑰”2010年首次被引入中國,最初只在云南等地區少量種植。某市場機構發布的《2022年中國陽光玫瑰葡萄產業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陽光玫瑰”種植面積僅為10.01萬畝。但2021年,全國“陽光玫瑰”種植面積約31.21萬畝,收獲面積約20.42萬畝,5年時間內種植面積增幅超過200%。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相關人士則認為,“陽光玫瑰”的真實種植面積遠高于上述數字。
云南賓川綠聚源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負責人唐晶培往年一直在云南收購“陽光玫瑰”,今年也曾前往湖南、湖北考察。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產量擴大,“陽光玫瑰”的市場已經出現明顯分化,高質量果實的收購價依然在每斤20元以上,一些已經打出品牌的收購價依然超過百元。與此同時,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種植戶以“走量“為主,質量較低的果實收購價不到每斤10元。
江蘇豐縣的葡萄種植戶李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還沒有通行的“陽光玫瑰”質量標準,一般收購商會按照糖度、果粒大小、果粒數量、串型等因素劃分出一級果、二級果和三級果。一級果價格相對穩定,主要流入一線城市;二三級果的價格較低,讓消費者有種“價格跳水”的感覺。
為什么不甜了
在品嘗著降價的邛日光玫瑰”的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在社交媒體上反映,“今年吃到的陽光玫瑰好像沒有以前那么甜了”。這很可能不是一種錯覺,而是不同價格的“陽光玫瑰”正在出現更加明顯的品質差異。
相關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市場上“陽光玫瑰”品質的波動依然與產量擴大有直接聯系。作為一款熱門水果,市場的需求給予果農們提升畝產的巨大動力。據唐晶培介紹,云南一些種植戶依然走精品路線,將畝產控制在2000至3000斤,收購價可達每斤數十元;但在湖南等地已經出現畝產高達5000至8000斤的情況,價格低至每斤不到10元,品質也會相應下滑。
吃到嘴里的“陽光玫瑰”是否美味,也與其糖度相關。唐晶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今年收購日光玫瑰”的標準是一穗葡萄最底部的一顆糖度需要超過15度。“今年云南氣候木太好,雨水多,導致葡萄的成熟度參差不齊,15度的標準已經我往年放寬了”。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農業專家也表示,作為引進品種的“陽光玫瑰”由于大量嫁接繁殖,已經出現品種退化的情況。河北葡萄與葡萄酒學會副秘書長李春雨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陽光玫瑰”在國內品種退化的問題已經客觀存在。在美國、日本等農業水平比較發達的國家,非常注重品種性狀維護,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從性狀最穩定的母樹上重新提取繁殖材料,進行擴繁,中國尚有不小差距。
為什么沒有本土爆款水果
品種退化問題也揭示出“陽光玫瑰”在中國國內發展的另一挑戰︷一日本為防止優良品種流向海外,已經將“陽光玫瑰”列入禁止帶出日本的種苗名單。這也意味著,國內的種植戶很難再從日本引進苗木。
近年來,包括日本、新西蘭在內的各國更加重視種子的知識產權保護并進行相關立法,行業預計,中國引進新的優質品種將越來越難,也更加需要加強相關領域的育種工作。
不僅是“蘆省發布的 陽光玫瑰”個禁,在日本農林水1975止帶出日本的種苗名單中,還包括“甘王”草莓、“夢美利可”大米等知名品種。有農業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量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實際上都是從日本引進,如“春見”和“不知火”柑楙“富士”系蘋果、“巨峰”葡萄等。除此之外,市場上廣受歡迎的車厘子(歐洲甜櫻桃)等水果的主要品種也是來自國外。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龔榮高教授對《環球時報》表示,雖然國內水果的種質資源豐富,但優良品種選育和國海在差距。他認為,國內水果育種起步較晚,資金和育種人員投入相對不足,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水果育種中的自主知識產權比例,包括品種選育、資源利用等,都需要擺脫過去以引進為主的局面。▲
環球時報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