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牛澤群
在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綏中縣設施藍莓科技特派團團長王興東的辦公室里,幾盆綠植已經打蔫。由于連日東奔西走,他無暇顧及這些綠植。多年來,他積極推廣藍莓種植,為農民帶去致富的希望和助力。
搞了十幾年藍莓種植研究,王興東在這個領域也算是“名聲在外”。他微笑著說:“上周我去了云南,給那邊的藍莓種植戶示范修剪技術。”這位看上去不起眼的中年人,是農業部“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藍莓種質資源鑒定與新種質創制”崗位成員。
提到藍莓,就像是觸發了王興東“話匣子”的開關。在他娓娓道來的過程中,一個個有關藍莓的故事,在鄉村振興的大潮里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浪花。
“推廣藍莓種植技術,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王興東感慨地說。
出身于農家的記者對這句話心領神會。的確,當一個農民看到“戴眼鏡的”在自家田地里指手畫腳,最直接的反應往往是懷疑:侍弄了一輩子莊稼,還用你教?哼!
有一次,一個倔強的藍莓種植戶就跟王興東“叫板”了。
當時,王興東正在大棚里講解藍莓種植要點,當他講到“日間最適宜的溫度是22℃”時,這位農民說話了:“我家大棚一直控制在28℃左右,花開得早,果子也結得好,不信你去看看!”
王興東過去一看,藍莓果子結得確實不錯。他正打算深入了解一下,旁邊的村民先“揭發”了:“可拉倒吧!今年是結果了,之前4 年你家顆粒無收,你咋不跟人家專家說呢!”
大伙兒哄堂大笑。王興東也笑了,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這位農民:“藍莓這玩意兒吧,比較‘皮實’,你連著幾年都控制在這個溫度,它漸漸適應了,用專業術語講這叫‘馴化’。但是話說回來,你的藍莓果子長得比正常的果子小。要想果子長得大,你就得把溫度降下來。”
擺出事實,講清道理,這位農民服氣了。從此,從栽培、修剪,到控制溫度、施肥打藥,他都照著王興東講的去做。
有一天晚上,綏中縣沙河鎮一個種植戶急三火四打來電話:“我家藍莓結果了,但是果子不紅,還落了一些,是咋回事?”
王興東詳細詢問了相關情況后,告訴他:“你家大棚,夜間溫度高了,得控制在15℃左右。你把夜間溫度降下來,指定行。”
又是一個晚上,這位種植戶再次激動地打來電話:“王老師,照你說的弄了,問題解決了,你水平太高了!”
如今,在王興東建立的微信群里,活躍著數百名藍莓種植戶。
王興東研究藍莓種植,始于2005 年他調入果樹科學研究所。而研究所早在20 世紀90 年代初,就通過出國考察、合作交流等途徑引種藍莓、樹莓,進行試驗研究,相關成果曾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藍莓是國際公認的集營養和保健于一體的第三代“水果之王”。“藍莓剛引進時可以說是‘貴族水果’,一小盒二兩半藍莓就能賣到五六十元。”王興東介紹說,“現在價格也不低,能夠給種植戶帶來很好的效益。”

綏中縣設施藍莓科技特派團團長王興東(左三)為村民示范剪枝技術
2007 年,綏中農民在全省率先種植藍莓,王興東參與了技術指導和推廣工作。“當時我們跟農民這樣算賬:種大棚蔬菜,一畝地需要兩三個人管理,費工費力,一年下來只能掙個辛苦錢;種藍莓,盛果期畝產能達到兩三千斤,一個人可以管理四五畝地,比種蔬菜劃算得多。”
如今,綏中縣藍莓種植面積已達5000 畝左右。作為全國藍莓產業化、規模化栽培較早的省份,遼寧也已成為全國藍莓的主產區與優勢產區。據統計,目前藍莓在遼寧種植面積達12 萬畝,其中溫室藍莓2.5 萬畝,藍莓種植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給藍莓產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多年來,都克、藍豐、藍金、北陸、伯克利、奧尼爾、優瑞卡、萊格西等眾多品種得到推廣和改良,采后剪、控溫、美植袋種植等技術得到廣泛推廣。一家農業公司的老板告訴記者:“我們公司不了解農業,我專業也不是學農的,科技特派團起了很大作用,對我們的技術指導非常成功。我們的合作模式是‘科技+企業+農戶’,公司收入增加了,農戶也從中受益。”
“農村是片廣闊的天地,科技人大有可為。”王興東話語中帶著一絲急切,“剛開始推廣藍莓種植時,我發現,一些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比如說溫差越大口感越好,老百姓卻不了解,這就需要我們科技特派團下基層,把先進技術真正傳播到田間地頭,讓種植戶們借助科技的力量,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十幾年來,王興東和他的同事們“不是在鄉下,就是在下鄉的路上”。今年春天疫情形勢緊張,王興東通過微信、直播,為種植戶開展遠程指導50 多次。
這次接受記者采訪,王興東剛從大連回來,緊接著又要去綏中——種植戶王立平已經給他打了好幾次電話:“你啥時候來?你不來我心里沒底呀!”
其實,王立平是個很有主意的人。王興東曾經給種植戶放過一句“大話”:“照我說的去做,只要能做到六七成,我保你的藍莓有明顯增產;畝產不到1 噸的情況下,每棵樹每年能增產2斤!”這句話,王立平聽進了心里,分毫不差地照著王興東講授的去做。今年春天,他種的藍莓棚產量達到2800 斤,比去年多了600 斤,質量還好,聞訊而來的果販子擠滿了他的大棚。
“遼寧豪遠公司種植基地,南高叢品種‘密斯梯’平均每株產量提高了73%,‘萊格西’平均每株產量提高了1.7 倍;塔山屯,‘奧尼爾’畝產比去年增加500 斤左右;北偏坡子,‘優瑞卡’株產翻了一倍多……”王興東扳著手指,一個個地名和數字脫口而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窗外,秋風陣陣,遼沈大地又將迎來一個收獲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