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薔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我國量子光學的奠基人之一、山西省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彭堃墀便是這樣一位以科技報國為己任、把畢生才學奉獻給祖國的民族英雄。
2021 年,彭堃墀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面對榮譽他既欣喜又不安:“我心里很高興,但總覺得做得還不夠好,希望盡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些。與其他優秀共產黨員相比,我還差得很多。”這位自覺做得還不夠好的老黨員,彼時已是85 歲,卻仍像未退休時一樣,工作日堅持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上班。
1961 年,彭堃墀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服從國家分配到山西大學物理系任教。教學之余,他專注于固體激光研究,力圖在技術上有所突破。1978 年到1980年,彭堃墀4 次獲省科研成果獎。1980 年,作為山西省唯一代表,彭堃墀出席了在北京首次召開的國際激光會議,會后參加了鄧小平主持的招待宴會。同年,他又參加了中國光學學會成立大會。
1981 年,國家選派優秀科研人員出國訪學,彭堃墀成為最早一批獲得機會的訪問學者。他先是到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非線性光學實驗室訪學,隨后又到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近4 年的國外深造結束后,彭堃墀的科研工作已經走到了國際激光領域最前沿,并積累了獨立建立高水平實驗室的寶貴經驗。
那時,我國的光學研究水平還相對落后。留在國外搞科研,意味著較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也意味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少人勸彭堃墀留在美國工作,他卻義正詞嚴地說:“我們出國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生活享受,而是為了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然后回去報效祖國。”
1984 年底,心系祖國的彭堃墀放棄國外優厚待遇,與當時的“出國熱”潮流逆向而行,毅然踏上歸國路。人們常說,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彭堃墀毫不猶豫的選擇,根本上來源于一顆赤子之心、一份愛國之情。這份愛國之情激勵著他以服務國家、報效民族為己任,激勵著他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之中。
量子光學是物理學的微觀分支。“我們正在尋找一種光,一種沒有噪聲、沒有干擾、很安靜的光,這種光可以測量很微弱的信號,可以測量很微小的物理量變化。其他學科做不到,只有量子光學才能做到。”彭堃墀這樣通俗解釋量子光學的核心內涵。
彭堃墀在美國學習交流時,量子光學剛剛興起。那時他就開始考慮,在科研條件相對不足的地方,在國內的地方院校,能不能把這個新興學科建成一流學科?他向山西省政府提出回國后創建實驗室的規劃,很快獲批,并獲得20 萬美元專項撥款。1985 年4月,彭堃墀組建了量子光學實驗室,命名為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自己受命擔任所長。

彭堃墀院士在做實驗
從“0”到“1”建立實驗室,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彭堃墀對研究所的要求是對標國際:“專業上要有成果,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做則已,做就做最前沿。”探索的路程曲折而漫長。每天清晨7 點半到崗,一周至少工作6 天,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這個幾十年的傳統就源自彭堃墀。人們習慣了晚飯后總是看到他匆匆趕往光電研究所的身影,也習慣了他在光電實驗室的燈總是亮到很晚。
1992 年,在彭堃墀的主持下,研究所研制出連續單頻激光器,并制備出世界上最安靜的光,用于最精密的量子測量和量子通信研究。1999 年,實驗室的首篇論文發表在物理學的頂尖期刊上,意味著這支來自黃土高原的團隊已經走在了量子光學的前沿。2000 年,該實驗室被批準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歷經30 余年建設,如今,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科研水準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驗室中所有的設備、團隊的研究水平,都是與國際同步的。”彭堃墀驕傲地說,“國外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研究所一些研究課題已經站在世界最前沿。”
打造一流科研團隊,創建一流科研機構,完成一流科研成果,一直是彭堃墀報效祖國的目標。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屢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 余次獲得山西省科研成果獎……這些都是彭堃墀終身努力取得的成就。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貢獻給科研和教育事業,既是我國量子光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桃李滿天下的“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1 年,彭堃墀被任命為山西大學校長,對于醉心科研的他來說,這意味著將犧牲大量科研時間。但他服從組織安排,因為這是黨對他的信任。回首他人生中的幾次重大抉擇,每一次抉擇都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連。青年時代,他響應號召,服從國家分配的工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惑之年,他作為訪問學者出國,學有所成后又毅然回國,為我國量子光學的發展打下扎實根基;成為獨當一面的科研骨干后,他又擔起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
從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到建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彭堃墀的帶領下,山西大學光學學科已發展為國家重點學科。他領導的科研團隊先后被評為山西省優秀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和國家創新群體等。團隊中現有國家杰出青年4 名,長江學者2 人。
光陰如白駒過隙,唯有信念堅定不移。在為我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的漫漫歲月里,彭堃墀俯首甘為孺子牛,年高不敢忘憂國,在忘我奉獻的同時,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光電人才,生動詮釋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愛國情懷和時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