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咪 段 輝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與研究型大學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服務對象多為地方產業。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促進高職教育質量改革,提升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水平,為進一步建成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簡稱“雙高計劃”)作出重要部署。高職院校智庫建設作為高職學校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升高職院校智庫水平,能夠實現高職院校優勢專業與地方產業特色相結合,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水平,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雙高”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隨著智庫研究的興起,我國各級黨委和政府逐漸加大對地方智庫建設的支持,而地方智庫中又以高校智庫為重。目前,我國不少地方高職院校均已建立了智庫并初見成效。但整體看來,我國高職院校智庫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尚待解決。
目前高職院校智庫服務普遍聚焦于范圍寬廣的社會性問題,然而與研究型和專業型智庫相比,高職院校智庫的科研水平與專業水平均較為欠缺。同時,多數高職院校智庫服務內容偏于學術與理論,缺少實踐支撐,且與高職院校優勢技能專業聯系不緊密,難以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目標。因此,推進“雙高”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解決高職院校智庫定位模糊問題,明確智庫服務對象與服務內容,提供更加專業性與針對性的服務。
人才建設是智庫建設的核心,目前高職院校的智庫建設及維護人才極為匱乏。首先,高職院校智庫人才引進困難。大多數高職院校地處二、三線城市,其地理位置與薪資水平對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難以吸引高層次智庫人才來就職。其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與研究型大學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缺乏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導致研究人員專業水平提升較為緩慢,最終造成智庫成果產出不足的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智庫仍僅限于本校或地方教育系統內部交流,與地方政府和其他高校及部門缺乏有效溝通,與地方企業間缺乏有效的智庫成果轉化渠道,導致智庫服務缺乏應用性與針對性,脫離地方實際。另外,高職院校智庫人員多數為本校任職教師,研究成果偏于學術與理論,缺乏實踐支撐,造成智庫成果轉化緩慢及轉化困難等問題。
通過“雙高計劃”能夠引領國內高職教育的大幅改革與提升,完成高職院校角色轉變,促進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目標。“雙高計劃”是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促進高職專業建設的有力舉措。在此背景下,新型高職院校智庫的發展就顯得極為迫切與必要。
1.新型智庫是“雙高計劃”實施的基礎
“雙高計劃”的目標是通過統籌規劃高職院校建設,推進高職院校專業改革和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智庫則可結合本校實際與地方特色,詳細制定發展規劃與具體措施,從而將“雙高”建設落到實處。如“雙高計劃”中“打造高水平專業群”,需要校方依托優勢特色專業,通過整合專業資源與優化專業設置結構,發揮專業群聚集效應,更好地服務于區域或行業重點產業。因此,建設新型高職智庫是“雙高計劃”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雙高計劃”的基礎。
2.新型智庫是對外交流合作的平臺
“雙高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高校智庫作為院校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提升其與地方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就尤為重要。首先,高校智庫作為重要的溝通橋梁,可將高職院校與企業對接,向企業輸送就業人才、專利及服務等教學成果;此外,高校智庫也可在校際間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定期舉辦專題講座、主題論壇及實踐交流等活動,加強不同院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專業互補、人才建設及科研水平的提升。
3.新型智庫推動地方產業發展
高職院校作為地方企業人才的重要來源,對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高職院校智庫作為校方與企業連接的首要平臺,加強其與當地產業的聯系,能夠擴大數據來源,減少調研途徑障礙,提升智庫的服務效果,推動當地產業發展。例如“雙高計劃”中的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就是要求面向本區域內重點行業及產業,整合院校優勢專業資源,建立區域高水平專業群,從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地方產業繁榮發展。
“雙高計劃”的目標是到2022年建立一群高水平高職院校,到2035年培養出一批高水平高職人才,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這就要求解決高職院校智庫中現存的發展定位模糊、智庫人才匱乏及地方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建設服務對象與服務內容明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及與地方聯系緊密的新型智庫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型智庫模式
1.服務主體
新型高職院校智庫的服務主體除以往常規的本院校自主服務外,還包括與校外知識服務機構聯合進行服務提供。高職院校智庫內部服務部門主要指學校利用自身資源、人才組建服務團隊。例如,圖書館職員為教師科研全過程提供嵌入式服務;外部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校際間、校政間及校企間聯合組成專業知識服務團隊提供智庫服務,其中校際合作主要指的是校與校間優勢特色專業互補、建立健全專業群發展機制,打造區域高水平專業群,為地方重點產業提供針對性服務。
2.需求主體
“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智庫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當地政府、區域重點企業及本校科研工作者(雙師隊伍)。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高職智庫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側重點亦不相同:對于政府而言,高職智庫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政策報告、政策解讀及政策建言等戰略性報告,協助政府進行與高職教育相關的科學決策;對于區域重點企業而言,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知識資源和人才供給兩方面,通過高職院校智庫平臺,搭建學校與地方企業間行業分析交流、知識產權交接及就業人才輸送的渠道,促進區域重點產業繁榮發展;對于本校科研工作者而言,智庫服務偏向于資源共享與學科服務,助力其在科研過程中的協同創新,提升教師水平,最終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
3.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是高職院校新型智庫的核心部分,平臺的運行情況直接影響智庫成果產出質量,決定智庫服務效果。服務平臺運行以大數據資源和云計算技術為支撐,可以提供便捷的數據存儲、搜索及共享等基礎性服務,還可以根據用戶選擇,動態劃分資源,提供用戶專屬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主要包括數據資源建設、面向用戶和成果傳播三個功能模塊。
(1)數字資源建設。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數據資源主要包括項目數據、人員數據及政策數據等內容,新型高職院校智庫要求服務人員依據以往服務經驗及實際情況,對原始數據資源加工與整理,形成社會調研庫、專業數據庫、案例庫及外接數據庫等分類明晰的資源庫,提高服務資源匹配準確率,有效提升智庫服務效果。
(2)面向用戶功能。面向不同類型的平臺用戶,應設置不同的功能,以便提高服務的專業性與針對性。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面向用戶功能端口能夠為用戶提供信息檢索、在線咨詢及供需對接等服務。同時,在智能終端設備上,該功能端口可提供APP下載、信息動態實時推送及協同知識管理等功能選項,最大程度上實現實時信息交互。
(3)成果傳播功能。智庫成果產出的提供渠道及速度對用戶獲取智庫服務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新型高職院校智庫在以往的傳輸方式上創新加入專屬APP、專用門戶網站、電子郵件及公眾號等多種現代化傳播通道,能夠有效提升智庫成果的接收率,增強高職院校智庫的社會影響力。
在建立新型高職院校智庫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智庫的運行與維護工作,才能保障新型智庫平穩有序運行。影響智庫建設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環境、人才團隊、平臺資源及技術與服務等內容。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新型智庫服務模式的實現對策。
智庫“生態”指的是高職院校所處的政策環境,在新時代“雙高計劃”的倡導下,應從法律法規、社會公眾及個體人員三方面加強智庫“環境”建設。首先,政府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頒發相關政策為智庫建設與發展提供法律支持與政策保障。其次,加強國內智庫市場體制建設,盤活社會公眾對于高職智庫的積極性,增強智庫社會影響力。最后,建立健全智庫參與人員薪酬待遇體系,解決人員后顧之憂,為智庫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池”。
智庫專業人員是高職院校智庫運行與維護的核心,因此加強人才團隊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引進力度,提高高水平專業智庫人員前來高職院校的就職率。二是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及薪酬管理體系,確保高職智庫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與留存率,保障高職院校智庫運行維護的人員基礎。
平臺資源及技術與服務等內容,是智庫服務成果的重要內容,從用戶的評估反饋中獲得資源與服務的提升方向就非常必要。首先,建立完善的用戶評估反饋機制,確保用戶對于智庫服務的意見能夠及時且完整地傳送到智庫服務提供方。其次,定期進行用戶調查,對智庫服務欠缺處有針對性地改進與提升。
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智庫服務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探究“雙高計劃”背景下建立新型智庫的必要性,通過建立新型高職院校智庫模式、解析模式內容及實現對策等方式改進高職院校智庫,最終建立發展定位明確、與地方聯系緊密且人才支持機制更加完善的新型智庫模式,規范日常管理,從而保障智庫有序且高效運轉,最終實現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