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鳳 武漢工商學院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公辦本科高校中,全國范圍內有300多所院校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建設和專業教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最早由美國學者斯派帝(Spady W.D.)提出,指的是一種以產出或結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適用于高校工程類教育和商科教育。姚曉林等(2018)學者基于OBE理念和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實際,構建了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改革—評估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王謙等(2020)以OBE為導向,全面分析遼寧科技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設置,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綜合各種相關文獻可見,中外學術界在OBE理念下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理論成果。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主要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和實踐路徑。筆者通過對OBE理念下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結果的論述,拋磚引玉,進而解決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和實現路徑問題,以期能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支撐和對策建議。
OBE以學習產出或學習結果為中心。一般而言,實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四個步驟: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使用學習產出。本文從前三個步驟出發,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第一,定義學習產出。即從包括社會、企業、學生等相關利益者需求出發,制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了目標才有行動的方向。第二,實現學習產出。即將前一步驟制定的培養目標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有效的操作性強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課程體系的設置。為了實現我們的培養目標,要有哪些課程的學習和培訓環節,讓目標落地。第三,評估學習產出。我們的人才培養質量如何,有沒有實現我們最初制定的培養目標,這就需要進行評估。從專業層面、課程層面和教學計劃層面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出來后,可以根據評估結果檢測我們的目標有沒有實現、我們的培養方案還有哪些方面需要修正和完善等,對我們下一輪的人才培養提供決策支持,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
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OBE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人才培養評估系統等。
楊寅、趙健、呂曉雷(2021)對中國企業智能財務應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指出智能技術可能正在逐步取代核算、結算等程式化的工作。如財務機器人能代替80%的基于規則的流程式工作。行業、企業、社會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武漢工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其基于OBE的教育理念,以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者對財務管理人才需求特征為導向,參照國內外其他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做法,經過專業教師的多次研討,結合學校特色,制定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能適應投融資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稅收管理、審計、會計核算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財經專門人才。通過學習,學生畢業時應獲得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及相關的能力:1.基礎知識及財務管理專業知識;2.綜合應用能力;3.信息處理能力;4.專業溝通與國際交流能力;5.團隊協作能力;6.創新和學習能力;7.綜合素質。其中1和2為基礎能力,3和4為拓展能力,5和6為實踐能力。
OBE緊盯學習產出,以學生為主體,向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學習機會,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學校、學生和企業三個維度進行協同創新,校企聯合學生培養,產學研聯動融通。一方面,學校要開發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以滿足產業發展的不同需求。需要加強專業設施建設,擬建智能財務實驗室。例如國內的云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已成立智能財務與大數據研究院。另一方面,要共建校企協同育人共享資源體系,促進多院校、多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參與,合作推進產學研的協同發展。近些年來,“校中企”模式得到廣泛的運用,社會反響不錯,值得借鑒和推廣。協同機制要想富有成效,就迫切需要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共同合作,才能正常運作,發揮最大的效應。缺少一方的參與,或者作用沒發揮出來,整個協同機制的效果就不明顯。因此,要從三方的需求出發,尋找共同點,關鍵點是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設備設施等資源優勢,幫助合作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企業受益后會持續進行三方合作,這樣的協作機制才能使學校和學生受益。
如前所述,本文重點研究OBE教育模式的前三個步驟。結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基于OBE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為“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置—人才考核評估”。
1.OBE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定義學習產出)
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是關鍵的第一步。武漢工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們深入分析,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結合行業、企業和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能力特征要求,設定了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培養的學生不僅應掌握管理學、會計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還要具備數據挖掘與分析的技能,在企業財務決策、價值創造、風險管理等領域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數理工具運用的能力,成為能適應投融資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稅收管理、審計、會計核算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財經專門人才。根據前面的論述,可以將學生畢業時達到的能力分為基礎能力、拓展能力和實踐能力。
2.OBE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實現學習產出)
實現學習產出是OBE教育模式重要的一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具體的課程體系來做支撐。重構課程體系,形成“二類基礎課”+“二類專業課”+“智能化實踐課”+“選修課”的《2+2+2》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從學生能力培養角度講,又可分為三類:基礎能力類課程、拓展能力類課程、實踐能力類課程。基礎能力課程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學原理、經濟學、經濟法、基礎會計、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投資組合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涵蓋了部分公共課和專業課,也涵蓋了部分必修課和選修課。拓展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數據分析與應用、信息化管理、EXCEL高級數據分析與可視化、財務管理案例、投資銀行業務案例分析、商業模式案例分析、上市業務案例分析等。實踐類課程一般為模擬實訓類課程和社會實訓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證券投資項目實訓、稅收籌劃項目實訓、財務決策模擬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武漢工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要求學生必須修滿10個課外學分才能畢業,這些課外學分獲得途徑包括:參加社會實踐及公益活動、學科競賽、文體活動或競賽、論文或專利等,而這些也可看作是實踐類課程。
上述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知識和能力定位)與課程體系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知識和能力定位)和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

7.綜合素質7.1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綜合素質課;經濟法;審計學;畢業實習等
3.OBE理念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估系統(評估學習產出)
評估學習產出是OBE教育模式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評估系統(或考核系統)包括3個層面的評估:課程、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評估主要是對每門課程的評估,是和教師及學生關系最緊密的評估;教學計劃層面的評估主要通過教學活動結束或告一段落后,對師生的調查或訪談,評估教學計劃是否滿足畢業要求,是和教學目標教學質量相關的評估;專業層面的評估主要通過外面的調查,包括校友調查、用人單位調查和第三方數據公司畢業生評價等,評估畢業生在社會的競爭力、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度,是對人才培養的質量的評估。這三個層面的評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當屬課程評估。結合前面的觀點和內容,課程評估又可分為基礎能力課程評估、拓展能力課程評估、實踐能力課程評估。不同類別的課程評估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標,從不同的角度評估人才。三個模塊的評估緊密結合,綜合反映人才培養的考核結果。而這些評估結果又能作為OBE教育模式的重要反饋,以發現在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定義學習產出)和課程體系設置(實現學習產出)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加以改進。
OBE理念下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和實現路徑,制定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合適的課程體系,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