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新文

圖為下山頭村貌
大荊鎮下山頭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村企共建,以企帶村的發展模式,創新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模式,逐步建成213畝鐵皮石斛種植核心園區、300畝“溜溜”主題樂園及600多畝水果種植基地,打造了鄉村振興的“下山頭村樣本”,激活了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共富新動能。
下山頭坐落在雁蕩山北麓,三面環山,由西岙、高宅、下山頭3個自然村組成,這個2000多人的村莊,多山少地,過去一直是個“無產業、無出路、無集體經濟”的窮山村。
當地有民謠唱道:“金山頭、銀山頭,有女不嫁下山頭?!焙芏嗄贻p人選擇外出打工、經商,導致村里土地拋荒嚴重。留守的村民經營幾分薄田,收入甚微,有的甚至難以維持生活。村里的房子大多破舊低矮,環境雜亂無章。尤其是附近村莊有個搞鑄造的“沖天爐”,濃煙滾滾,天空一片灰蒙,空氣污染十分嚴重。
2013年,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村民的土地流轉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入手,大力發展被稱為“仙草”的鐵皮石斛種植,逐步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的核心產業。
全村種植鐵皮石斛200余畝,建成鐵皮石斛園區;開墾荒山,種植特色水果600余畝,形成了第一產業。在此基礎上,開始運用高科技發展石斛深加工,石斛鮮條、石斛沖劑、石斛口服液、石斛飲料、石斛酒、石斛面膜等系列產品相繼問世,形成了穩固的第二產業。
一二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就應運而生?,F在的下山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原來彎彎曲曲泥濘狹窄的機耕路,變成了筆直、干凈、寬敞的瀝青大道,道路兩邊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芳香四溢。幾年來,全村修建了5公里的環村水泥路,安裝了100多盞路燈,修剪整理了銀杏景觀大道,1200米的景觀河道,2座堤壩,5座橋梁,形成了“一環、二橫、三縱”的村路構架。統一規劃改造舊村,拆除違建房和破舊危房,雨污分流,垃圾分類,房前屋后,繁花似錦,全村綠化率達到95%以上。
下山頭村變了,窮村變富了,變美了,村民的眼光也看得更遠了。他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重做遠景規劃,建設了10公頃的農耕樂園。樂園內小橋流水,美不勝收。農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使用的農耕工具和當地主要農作物的種子,介紹水稻的生長過程及耕作程序;民俗博物館里則陳列著反映當地民俗、民風的家具、器物。園地里種植稻谷豆類,各種瓜果蔬菜。樂園里還有自己動手織布、做泥塑的體驗館、游樂場、特色小吃等配套設施。美麗幽靜的農耕樂園不僅是休閑旅游的好去處,還是人們了解農業、農事,增長知識的課堂。每逢周末假日,這里就成了鄉村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如今,下山頭村村民成為擁有土地流轉金(租金)、務工薪金、效益分紅金(股金)的“三金”農民。村集體經濟也由10萬元增至35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4.5萬元,建起了鄰里中心、居家養老照料中心。文化禮堂、村民中心也于今年10月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