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指因頜骨內的位置不當而無法正常生長在口腔內咬合部位的牙齒
。由于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出現阻生牙無法正常萌出的人群越來越多,以18~30歲的人群最為常見
。下頜的第三磨牙是臨床最為常見的阻生牙,若不及時治療,易引發齲壞、口臭、冠周炎等多種口腔疾病,嚴重時甚至導致臉頰腫脹、發聲困難等,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下頜阻生牙拔除術是治療下頜阻生牙的常用手段,然而面對阻生牙拔除手術過程,許多患者在就醫期間難免會引發心理及行為上的變化,在圍術期伴隨牙科焦慮、恐懼等,因而易對手術產生一定程度的負性抵觸情緒,使得手術配合度欠佳,甚至影響到治療效果
。傳統的護理模式中主要采取口頭宣教,干預效果欠理想。研究顯示
,視頻健康教育有助于減輕圍術期患者負性情緒,音樂療法對于牙科焦慮也有顯著的干預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對下頜阻生牙拔除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筆者醫院進行下頜阻生牙拔除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值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0~45歲,平均(32.52±6.31)歲;垂直阻生12例,前傾阻生8例,水平阻生6例,頰向阻生4例;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2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0~44歲,平均(31.94±6.08)歲;垂直阻生13例,前傾阻生8例,水平阻生5例,頰向阻生3例,倒置阻生1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18例。兩組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經醫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將樣品勻漿,裝入色差計樣品杯中,置于色差計上采用鏡面反射模式從不同角度分別測定其L*,a*,b*值[12]。
1.2.1 納入標準:①首次行下頜阻生牙拔除術,無拔牙禁忌證;②年齡18~60歲;③意識清醒,智力正常,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上;④配合度較高,能獨立完成問卷調查。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②合并心臟病、血液疾病、口腔惡性腫瘤;③肝腎功能異常;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存在視覺障礙、聽力障礙、精神障礙等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在知識經濟興盛的今天,人們對于知識服務的需要與日俱增,知識服務作為一種創新的服務理念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有關知識服務的嘗試與探討應運而生。知識服務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是知識經濟浪潮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產生共同的一種對信息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的新服務方式。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解釋知識服務,但對知識服務的研究仍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對知識服務的概念還沒有形成確切統一的認識;對知識服務的定義主要集中在用戶問題的解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轉化、廣義的知識服務與狹義的知識服務等幾方面。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23.33%,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4。

2.3 兩組焦慮、畏懼情緒比較:兩組干預前MD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干預后MDAS、SDS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干預后MD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3。
1.3 方法:兩組均由同一組醫生實施常規下頜阻生牙拔除術,使用0.5%碘伏對阻生牙及周圍進行常規消毒后進行局部麻醉,切開牙齦并翻開黏膜瓣,吸唾器吸收周圍唾液及血液,保持手術視野清晰,拔除阻生牙,確認完整拔除后,使用3-0絲線縫合傷口,壓迫止血。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兩組術后1 d面部腫脹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但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1。
1.4 觀察指標:①手術情況。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1 d時的面部腫脹程度。面部腫脹程度計算參考術前患者后眼角和下頜角的連線長度、口角和耳垂間的連線長度;②心率、血壓。分別測量兩組干預前、術中(拔牙開始后10 min)時的心率、SBP和DBP;③焦慮、畏懼情緒。于干預前、干預后(術后30 min),采用MDAS
和DFS中文版
評估患者牙科焦慮、畏懼程度。MDAS包括5個問題,每個問題按程度計1~5分,總分5~25分,分值越高提示牙科焦慮程度越重;DFS包括20個問題,每個問題按程度計1~5分,DFS總分2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牙科焦慮程度越重;④術后并發癥情況: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出血、張口受限、下唇麻木及牙周炎等。
青辰在遠處觀戰,越看越是心驚。他知道師父會功夫,卻從未想到,師父的功夫竟然如此高超。這個平日看起來弱不禁風老者,此時仿佛換了個人,在天葬臺上忽起忽落,縱躍走轉,一口天葬刀更是風雨不透,任唐飛霄七足連攻,卻也攻之不下。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具體方法如下:①視頻健康教育。成立健康教育小組,查閱下頜阻生牙拔除術相關文獻及視頻資料,結合臨床健康教育工作經驗制作下頜阻生牙拔除術講解視頻,視頻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識、手術器械的功能及作用、下頜阻生牙拔除術演示過程(包括術前指導患者聆聽音樂及進行深呼吸放松)、術后并發癥及注意事項、口腔護理具體操作等,讓患者充分了解手術過程,消除對手術器械、手術環境的陌生感和緊張感;②音樂療法。患者進入候診區后,低音量播放柔美、舒緩的純音樂,如《雨中旋律》、《月光奏鳴曲》等,使候診區慢慢響起柔和溫馨的音樂,幫助患者心情趨于平靜,消除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舒緩身心,播放音樂至手術結束后30 min。手術過程中囑患者放松心情欣賞音樂、輕閉雙眼,張口配合醫生,可隨音樂節奏做深而慢的呼吸。

2.2 兩組心率、血壓情況比較:兩組干預前心率、SBP、DBP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術中心率、SBP、DBP指標均較本組干預前明顯上升,但觀察組術中心率、SBP、DBP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2。

對照組在拔牙期間行常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前常規護理宣教,告知患者手術操作過程、手術注意事項及術中或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等;②心理干預,與患者進行充分、積極溝通,耐心回答患者疑問,消除患者的擔憂顧慮心理;③術后常規口腔護理,如指導患者術后使用氯己定抑菌含漱液漱口預防感染等。

升溫裝置采用SX-5-12型箱式電阻爐,爐膛尺寸120 mm×200 mm×300 mm,升溫速率10℃/min,最高溫度1 200℃。將試塊于200℃、400℃、600℃和800℃下恒溫1 h。[2]
大多數中學生并不是從小進行專項體育訓練。筆者在瑜伽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等方面,課堂上采取了一些激勵式教學,例如介紹瑜伽練習的益處和觀看瑜伽領域傳奇人物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學內容設計上也是由易到難,先嘗試,后體驗,再挑戰,循序漸進,有層次的推進瑜伽教學,不讓學生感受到難以接受,難以學習。

牙科焦慮在臨床口腔治療中十分常見,許多前來牙科就診的患者會在就診期間出現焦慮、害怕甚至恐懼情緒,不僅會造成患者的機體代謝功能異常,引發強烈的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效果,還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就醫積極性,進而導致口腔疾病病情惡化,耽誤治療
。因此,對下頜阻生牙拔除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預工作,對于消除患者負面情緒,確保手術治療效果意義重大。
本研究觀察到,盡管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對于減輕患者術后面部腫脹程度方面無顯著作用,但其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MD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牙科焦慮、恐懼情緒,推測這可能是縮短手術時間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視頻健康教育借助了多媒體手段來向患者更好地傳遞健康宣教內容,應用生動的動畫形式來介紹專業的疾病及醫療知識,提前讓患者熟悉手術器械及手術過程,使得患者能消除心中疑慮,更好地配合醫生順利手術;另一方面,音樂療法又能通過生理、心理兩個途徑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得手術治療更佳順利。
為進一步探討該干預方案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本研究監測了患者術中的心率、SBP、DBP指標,發現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對于穩定患者術中生理指標具有積極意義。文獻報道
,不良情緒易造成患者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異常,加速機體中多巴胺、腎上腺素等分泌及炎癥介質釋放,導致患者應激反應增強,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而強烈的應激反應又會進一步導致機體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發生紊亂,從而影響麻醉及手術進展。本研究對患者采用音樂療法干預后,一方面,良性的音樂有助于提升大腦皮層興奮性,改善情緒,振奮精神,對于消除心理、社會等因素所致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音樂的頻率及有節律的聲波振動作為一種物理能量可能會引發機體內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使顱腔、胸腔等組織產生共振,進而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一系列的機體生理反應
。患者進入候診室后,護理人員采用低音量播放柔美、舒緩的純音樂的方式來幫助患者平復心情,音樂播放有利于促使身體的脈搏形成共振,使患者身心、血壓、呼吸調整到舒適狀態,消除心理應激反應,穩定情緒。有學者報道
,牙科患者焦慮程度越重,術中危險性也越高,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升高。本研究觀察到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稍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例數過少有關。
綜上所述,盡管視頻健康教育結合音樂療法對于減輕患者術后面部腫脹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方面無顯著作用,但其能有效改善下頜阻生牙拔除患者的牙科焦慮、畏懼情緒,穩定術中生理指標,縮短手術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探究。
[1]李正強,容明燈,甘澤坤,等.不翻瓣法在拔除下頜阻生智齒中的臨床應用[J].廣東醫學,2019,40(21):95-100.
[2]趙國廷,姚毅章,徐革英,等.Bioss骨粉對下頜水平阻生牙拔除術后并發癥的預防作用及牙槽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12):142-145.
[3]雷飛,倪菁,王丹楊.微創拔牙技術在下頜埋伏阻生智齒拔除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6):338-341.
[4]陸璨,尹乒.下頜阻生第三磨牙微創拔除法與傳統拔除法臨床并發癥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20,22(9):1410-1413.
[5]吳煜,李志剛,鄒士琦,等.大學生阻生智齒拔除術前的焦慮水平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0,34(12):1001-1005.
[6]李淑芳.放松療法聯合音樂干預對阻生牙拔除患者恐懼狀態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2):412-414.
[7]孔寧華,吳迪,吳軍樓,等.多媒體宣教干預對口腔種植手術患者牙科焦慮和疼痛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8,19(6):335-339.
[8]Humphris G M,Robinson D P G.The 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 UK general public population norms in 2008 with further psychometrics and effects of age[J].BMC Oral Health,2009,9(1):20.
[9]梁煥友,彭助力,潘集陽,等.牙科畏懼調查(DFS)量表中文版的研制與評價[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6,27(2):236-240.
[10]任一雄,陳文革,拜薛鵬,等.笑氣吸入鎮靜技術在牙科焦慮癥患者微創拔除下頜阻生齒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9):1457-1458.
[11]彭震雯,房倩華,劉迎春,等.某部青年官兵牙科焦慮癥患病情況調查[J].人民軍醫,2020,63(3):16-18,23.
[12]王春麗,李華,李秀娥.牙科焦慮癥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2965-2970.
[13]滿羽飛,佟鑫,王長明,等.音樂療法在圍手術期應用的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0,41(5):510-513.
[14]呂陽婷,付高爽,周波,等.節律感應和共振:音樂療法的機制[J].醫學與哲學,2019,40(15):54-57.
[15]王蘭輝,伍星麗,唐小妹.基于全程放松訓練的護理模式在下頜阻生齒拔除術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9,30(16):2173-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