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市鐵路第二中學 胡子涵 楊莖 向臻 文夢淼

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維生素B1、鐵、鈣等物質, 適合多種人群, 豆腐也是很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豆漿是怎樣制作的?在一次實踐活動中, 我們學習和體驗了豆漿的傳統制作過程。
豆漿的傳統制作分為選豆、浸泡、碾磨、過濾、煮漿等工序。
將黃豆倒入盆內, 加水后, 黃豆中的破口豆、蟲蛀豆和其他密度小于水的物質會漂浮在水面, 可用笊籬撈出來。而密度大于水的石子、泥沙等會沉入水底, 可在倒出黃豆后去除。
把選好的黃豆倒入盆中浸泡, 夏天需要浸泡三四個小時, 冬天需要浸泡七八個小時。
碾磨前, 老師為我們講解了石磨的結構、碾磨方法及清洗方法。石磨的結構非常簡單, 由上、下兩扇圓形磨盤組成, 上面的磨盤稍厚。兩扇磨盤咬合的一面鑿有方向相反的輻射狀磨齒。上磨盤中間有一個“磨眼”, 下磨盤中間有一個短的立軸, 叫“磨臍”。

圖1 老師向大家介紹石磨的結構
石磨主要利用了杠桿原理帶動磨盤轉動, 同時利用摩擦力磨碎谷物或豆子。
接著, 我們分組體驗碾磨豆漿。碾磨時要將黃豆和水一同放入, 老師說比較理想的配比是“三分豆、七分水”。加水一是起潤滑作用, 二是使磨碎物變得細膩。
用勺子將黃豆放入磨眼, 手握磨柄, 逆時針方向轉動磨盤, 黃豆就會順著磨膛進入磨齒, 再旋轉幾圈后, 生豆漿就流出來了。
過濾就是把生豆漿中的豆渣分離出去。首先放好過濾裝置, 再將濾布的四個角系在木制吊架的四個頂端, 使濾布呈深鍋形, 然后將生豆漿舀入濾布, 用兩手扶著吊架的兩端搖晃, 使豆漿通過濾布, 豆渣則被留在濾布內。
開始時生豆漿的流速較快, 過了一段時間后, 豆渣堵住濾布孔, 生豆漿的流速就會變慢。這時需要兩人合作, 用力擠出豆漿。

圖2 過濾豆漿
剛剛磨出來的生豆漿含有皂素等有毒物質, 不能直接飲用。將過濾后的生豆漿放在鍋里煮沸后即可飲用。
當生豆漿被加熱到80~90 ℃時, 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 這是一種“假沸”現象, 此時的溫度尚不能破壞生豆漿中的毒素, 應繼續加熱3~5分鐘, 使泡沫完全消失。
處理好的豆漿還可以直接制成豆腐。往豆漿中加入石膏水(鹵水的一種), 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豆漿內的蛋白質結團并形成膠體, 膠體凝固后就成了豆腐腦。將豆腐腦倒入制作豆腐的磨具, 再擠出水分, 豆腐就做好了。
通過這次活動, 我們不但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學會了制作豆漿、豆腐, 而且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看似簡單的石磨卻運用了杠桿等多種原理。
現在的豆漿基本上都用破壁機、豆漿機等機器打出來的, 相比之下, 我們覺得自己手工磨出來的豆漿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