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懷東
(徐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江蘇 徐州 22100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2016〕71 號)文件中曾明確指出:在深度融合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的過程中,發展裝配式建筑有助于新產業、新動能的培養,促進過剩產能化解和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是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措施。
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曾在《2020 年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點》中就提出,在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方面,主要包括優化建筑行業結構、發展裝配式建筑、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4 項任務[1]。發展裝配式建筑作為 4 項內容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江蘇省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工作。現階段國內建筑市場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已經成為了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主流。
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以整體式結構為主,這種整體式混凝土裝配結構的連接節點鋼筋的連接方式有多種,包括間接搭接、膠錨連接、漿錨鏈接、機械連接、焊接連接等,經過灌漿或后澆混凝土來提升預制構件的承載力和可靠傳力,這種混凝土結構具體分為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裝配整體式框-剪結構以及現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2]。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有以下五大特點:①生產設備與成型模具固定且統一,可通過反復使用有效節約資源;② 工業化模式下制造的預制構件尺寸有著極高的精準度,質量可控性高;③現場施工工序簡單,沒有太多現澆混凝土作業,幾乎采用預制或半預制形式,極大減少了現場濕作業量,一方面降低了對環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對資源的充分利用;④建造速度快,勞動成本可有效控制;⑤機械化程度高,相比傳統工藝更能集中控制施工質量。
裝配式建筑工程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現場施工,在完成基礎工程的條件下開始主體工程施工,此時需要重點關注混凝土質量控制。主體工程涉及很多構件,所有構件在進入施工現場的過程中都要經過嚴格驗收,尤其是預制梁板柱等,驗收細節包括尺寸、外觀、強度等級、型號等。另外,預制構件進場時,監理人員應做好驗收工作。
進場后的所有預制構件存放必須考慮場地的平整和硬化,因為不當的存放可能會影響主體結構構件質量。目前預制混凝土構件的主要儲存方式有專用儲存架或平層疊放,室外專用儲存架、平層疊放或散放。另外,現場裝配式構件堆放區域除了對專門的建材管理人員有要求以外,還應對主要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實現業務能力提升,尤其是了解更多材料存放現場的安全標識和標牌內容,做到快速準確識別每個構件標識。
正式開展預制墻板吊裝工作前,要做好以下三點準備工作:第一,在對接下層鋼筋位置的基礎上,圍繞預制墻板進行高程復核,認真清理底部混凝土面,為墻板安裝位置的彈線工作做好準備;第二,提前檢查墻板質量,將重點聚焦于構件連接位置和墻板尺寸上;第三,全面檢查并準備好所有需要用到的設備,墻底標高調整鐵件、斜撐、起吊工具、螺栓、攜程固定鐵件等。關于吊裝就位問題,墻板吊裝到位后要第一時間在預埋鐵件上固定墻板和樓板,并多次檢查墻板垂直度,具體調整需要通過改變斜撐長度來實現[3]。完成墻板吊裝后,要提前使用臨時承重鐵件發揮支撐作用后,再調整軸線位置和垂直度,與此同時通過鐵件還能控制墻板安裝標高。對于吊裝預制墻板的順序一定要避免間隔吊裝,最好是依次有序施工,吊裝墻板時需要對應樓層的結構標高線水平標準在墻板內側,從而更好地控制安裝高程,定位偏差、標高誤差和全層誤差最大值分別是 3 mm、4 mm 和 8 mm(見圖 1)。

圖1 混凝土預制墻板吊裝
預埋件位置正確與否是安裝疊合樓板前需要重點檢驗的問題,注意一次性鋪開安裝,不要使用間隔安裝方式。所有疊合樓板板底的支撐間距都要經過嚴密的計算,通常情況不得超過 2 m,并且要將安裝位置偏差控制在 2 mm 內,所有疊合樓板累計誤差不得超過 5 mm[4]。若相鄰疊合板間存在拼縫,可選用干硬性水泥進行灌漿處理,拼縫超過 30 mm 要使用防水細石混凝土將其填實。在混凝土二次澆筑中,疊合板板底支撐符合既定的強度要求后才能拆除,值得注意的是疊合板吊裝的吊點最少是 4 個,必須使用專門的平衡吊具(見圖 2)。

圖2 疊合樓板吊裝
確保整個建筑安全性,讓其完整且有使用耐久性的施工關鍵就是合理連接預制構件,把握好預制構件連接質量。首先要在預制構件連接之前確定好操作順序,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預制構件對應的工藝要求與施工順序開展連接操作。合理使用漿錨鏈接方式,能化解以往工程建設中對鋼筋位置要求精確性過高而不便操作的難題,還能保證連接頭受力均衡明晰。不過這種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客觀要求,要保證操作質量則要謹慎使用。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施工方式不僅簡便,其技術工藝也相對成熟,每道工序的質量控制要點如下。
1)鋼筋絲頭加工中要保證鋼筋端部平直、絲頭加工參數與螺紋參數配套。
2)鋼筋與套筒連接環節中要用檢驗合格的鋼筋絲頭與灌漿套筒牢固連接起來,確保擰緊力矩值和外露絲均符合要求,還要擺放安裝完畢的帶套筒鋼筋。
3)套筒與模板固定環節中要將套筒端與預制構件模板靠緊,選用專用的套筒固定件進行固定。灌漿排漿管安裝中一定要安裝結實,最好進行綁扎固定,避免澆筑混凝土時出現漏漿。
4)構件成型后要對灌漿孔道進行仔細檢查。
完成預制構件施工作業后的驗收合格環節,關鍵在于防水施工質量控制。特別要留意的問題是,防水施工作業要提前完成預埋件和外墻管道安裝。針對預制外墻板粘貼止水帶的操作有以下幾點規定:① 粘貼止水帶操作一定要在吊裝預制構件之前完成;②粘貼區域的清潔程度一定要保持,干燥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再粘貼止水帶;③止水帶的粘貼要對應使用專門的黏合劑[5],確保止水帶和預制墻板得以緊密連接;④吊裝預制墻板前要反復確認止水帶質量。除此以外,還要在預制墻板吊裝過程中仔細黏合墻板解封位置,最好使用高壓空氣,做到底座空間足夠壓實,杜絕有水流進入墻體內。完成整體施工操作后,再次檢查墻面滲水情況,經反復確認防水性能后再將蓋板密封。
一方面,立足于裝配式主體結構現場施工需求,尤其是各種預制構件入場檢驗設定保障措施,以便妥善處理構件損壞或者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下的狀況,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并細致地將每個措施逐一落實到對應部門和對應人頭上,從而在工作中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對應的負責人;另一方面,考慮到施工現場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在保證結構工程質量的同時也要把控好安全問題,要根據施工現場需求構建安全檢查體系,嚴格監督整個施工流程;最后,以激勵和監督為目的構建公正的獎懲制度,獎勵那些工作中表現細致、負責、高效高質完成任務的人員,同時相應懲罰消極怠工的員工。
我國正式開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相比國外要晚一些,那么要想做到后來者居上,就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建筑企業要針對員工制定工程開展所需的培訓計劃,以便讓建筑員工的業務能力跟上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步伐。
總而言之,裝配式建筑在國家各項政策出臺的大力推廣下,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裝配式建筑的質量控制問題將伴隨更多人員參與到建造研究中而愈加完善,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