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偉 繆 堃 陳玉珠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元代時期即已經達到高度成熟,并在明清時期大放異彩,歷經數百年的繁榮發展,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194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進入到了當代發展時期。進入當代以后,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開始擺脫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的程式化特征,而逐步走向創新發展的道路。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1949年至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也即建國初期;二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這兩個階段景德鎮陶瓷繪畫的發展狀況具有很大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特色,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是景德鎮陶瓷繪畫發展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環,只有深入探索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的歷史嬗變,才能對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的藝術價值產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與把握。
建國初期(1949-1978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逐步完成,景德鎮陸續建設了一大批國有陶瓷企業,被稱為“十大瓷廠”。景德鎮各大國有瓷廠所生產的產品各有側重點,現代國有瓷廠體系全面替代了原有的手工業陶瓷作坊體系。在解放以前,景德鎮陶瓷繪畫主要由“紅店”以全手工的方式進行制作。經過社會主義改造以后,不僅舊有的景德鎮“紅店”作坊收歸國有,景德鎮陶瓷繪畫創作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因具有非常濃厚的封建文化色彩,與建國初期的政治與文化環境嚴重不相符合,因而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的發展受到壓制,并進入到發展的低谷期。
受到建國初期政治氛圍的影響,景德鎮陶瓷繪畫作品不再以傳統美學為主導創作思想,而是以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導創作理念,在創作中注重體現社會主義生產與建設的偉大成就,如傳統的古裝人物為社會主義農村人物所代替,傳統的具有文人趣味的山水為祖國的名山大川以及社會主義城鄉新景觀所代替,整個藝術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觀。
雖然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在建國初期的發展受到抑制,但是也并未停止生產活動,而是以傳統工藝品的方式存在,依托國家對出口工藝美術品生產的大力支持,生產仍非常旺盛,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如1958年成立的景德鎮藝術瓷廠,其重要目的即在于以傳統手工的方式制作傳統粉彩瓷,另外還有景德鎮光明瓷廠,以生產制作傳統青花玲瓏瓷為主。景德鎮部分國有瓷廠所生產的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作品主要依托于海外華人群體的民族情結而發揮出口創匯的功能,以仿古為主要特征,從本質上來說不屬于藝術創作。另外,當時的景德鎮陶瓷研究所(今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以及國有瓷廠的美術研究所中,積聚了相當一部分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名家,他們中包括一些民國時期即已著名的陶瓷美術家,如當時的景德鎮陶瓷研究所集中了“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劉雨岑、“青花大王”王步等優秀陶瓷繪畫藝術家,創作了一大批經典的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作品。
上世紀50年代初,為了設計制作“建國瓷”,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一批陶藝教師來到了景德鎮,包括祝大年、梅健鷹、高莊等,與景德鎮陶瓷繪畫藝人們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雖然這些高校陶藝教師并非精通傳統陶瓷繪畫制作技藝,但是在創作理念和美術素養上卻強于景德鎮手工繪瓷藝人,使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得到了一次創作思想的洗禮。王錫良、張松茂等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家從那時開始即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宗旨,走向田間地頭和祖國的名山大川,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活動,創作了一大批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陶瓷繪畫作品,熱情地謳歌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誠然,這些作品受時代影響而帶有濃厚的政治氣息,但就景德鎮陶瓷繪畫的發展而言,則無疑注入了新的題材內容及與之相應的新的表現手法,為改革開放以后景德鎮陶瓷繪畫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8年以后,我國開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新的社會大環境中,景德鎮陶瓷繪畫開始出現全面繁榮的景象,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從1978年至上世紀80年代前期,景德鎮傳統陶瓷藝術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景德鎮傳統陶瓷繪畫得到復興,重新回到了國內人們的視野當中,而不僅僅是作為外銷工藝品,此期復興的景德鎮陶瓷繪畫與民國時期的陶瓷繪畫有著驚人的相似,無論是在表現形式還是審美內涵上,都呈現出顯著的傳承關系。此期復興的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之所以與民國時期景德鎮陶瓷繪畫如此相似,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此期具備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創作能力者大都為民國景德鎮陶瓷繪畫創作者的后輩傳人,他們從父輩或祖輩中傳承了傳統景德鎮陶瓷繪畫的制作技藝;其次,因區位劣勢,此期景德鎮陶瓷繪畫仍處在封閉保守的狀態,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效仿前代陶瓷繪畫成為慣常的做法;最后,民國景德鎮陶瓷繪畫已經達到陶瓷繪畫發展的歷史高峰,要超越和創新首先需要傳承,此期尚處于傳承與復興時期。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后,中國出現了85美術新潮,主流美術界開始進入創新與變革時期,現代陶藝也開始由西方傳入我國。此時的景德鎮陶瓷繪畫領域也開始出現變革創新,出現了現代民間青花,以現代方式傳承與弘揚民窯青花精神。不過由于區位劣勢,景德鎮的改革開放步伐比較緩慢,這一時期景德鎮陶瓷繪畫所受到的現代藝術影響仍是非常有限的,因而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景德鎮陶瓷繪畫仍處于緩慢變革的狀態,并未出現大的變革與創新。上世紀90年代,景德鎮陶瓷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有陶瓷企業相繼停產倒閉,“十大瓷廠”不復存在,大批瓷業工人下崗,掀起了再就業和創業高潮,出現了成千上萬的手工作坊,其中包括大量陶瓷繪畫手工作坊,陶瓷繪畫手工作坊替代了國有瓷廠體系成為景德鎮陶瓷繪畫發展的主流。景德鎮陶瓷繪畫手工作坊面向市場,陶瓷繪畫的創作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創作目的。與此同時,景德鎮各高校中的學院派陶瓷藝術力量也不斷崛起,包括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等本土高校中的陶藝教師,他們將現代藝術創作手法與理念不斷引入到創作當中,對景德鎮陶瓷繪畫的革新發展產生著非常積極的影響,使景德鎮陶瓷繪畫的變革創新逐漸趨于顯著。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陶瓷藝術市場的日趨升溫,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進入到變革創新的快車道。景德鎮陶瓷繪畫創作者在不斷地尋求新的變革與創新途徑,在工藝、藝術以及文化層面上不斷地探索新的表現方法與手段。與此同時,受到日趨活躍的景德鎮陶瓷繪畫熱潮的影響,大批國畫界、油畫界等藝術家也跨界來到景德鎮從事創作活動,給景德鎮陶瓷繪畫帶來了許多全新的創作理念與方法,從而推動與促進著景德鎮陶瓷繪畫進入到空前繁榮、變革創新的多元化發展時期。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后的景德鎮陶瓷繪畫經歷了一個復興到變革的發展軌跡,由前期的復興傳統到后期的持續變革創新,在彰顯民族性的同時大膽融入現代元素,呈現出全面而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從而使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逐漸地呈現出一種嶄新的工藝與藝術面貌。
從藝術價值上來分析,1949-1978年建國初期的景德鎮陶瓷繪畫主要是政治氣息濃郁的作品以及仿古作品為主,雖然也出現了不少藝術精品,但是從總體上來看,藝術價值顯然是并不高的,并沒有將景德鎮陶瓷繪畫在藝術性上推向更高峰,相反地,在藝術性上反而趨于衰落。而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景德鎮陶瓷繪畫逐漸地回歸到藝術化發展道路,并突破傳統進行全面變革與創新,從而使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步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探討1949-2019年景德鎮陶瓷繪畫的藝術價值主要探討的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
從改革開放以后的景德鎮陶瓷繪畫來看,在數十年的發展中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對推動與促進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推動與促進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的現代化發展。上世紀85美術新潮以后,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開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發展。現代民間青花是率先興起的景德鎮現代陶瓷繪畫流派,由秦錫麟所開創,不僅是景德鎮,也是當代我國陶瓷繪畫藝術現代革新的先驅。此后,景德鎮新彩、粉彩、古彩等各類釉上彩陶瓷繪畫也陸續相繼加入到現代變革的陣營當中,出現了許多新型的陶瓷繪畫工藝與藝術創作手法。近年來,高溫顏色釉陶瓷繪畫在景德鎮異軍突起,大批陶瓷藝術家采用高溫顏色釉作為陶瓷繪畫的新型材料,創作出許多獨具魅力的陶瓷繪畫藝術品。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的全面現代變革與不斷繁榮發展,成為我國陶瓷藝術現代化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推動與促進了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的現代化發展。
其次,為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發展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國傳統陶瓷藝術在藝術上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高度完善的藝術體系,而這也使得當代我國陶瓷藝術創作者很難繼續拓展發展空間,而如果不能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未來的發展之路必將越來越狹窄,很難獲得突破與前進。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建立起了一種基于傳統但是與傳統顯著區別的新的藝術表現體系,從而突破了傳統陶瓷藝術的表現程式,并且打破了各類陶瓷藝術表現之間的界限與壁壘,與陶瓷雕塑、陶藝等協同發展,具有鮮明的創新性、綜合性特點,為我國當代陶瓷藝術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最后,推動與促進了我國當代陶瓷藝術創作思維的更新與解放。我國傳統陶瓷藝術在藝術創作思維上是非常保守封閉的,在同一個時期內,傳統陶瓷藝術創作在藝術面貌上幾乎是一致的,表明傳統陶瓷藝術的思維更新緩慢,呈現出日趨保守僵化的特點。當代景德鎮陶瓷繪畫創作者則全面突破了傳統陶瓷繪畫藝術保守的創作思維模式,大膽地吸收借鑒與時代相契合的現代藝術創作思想理念,形成了自由而富有強大包容性的創作思維理念,有力地推動與促進了當代我國陶瓷藝術創作思維的全面更新與解放。
景德鎮陶瓷繪畫自元代大規模興起以來,始終占據著中國陶瓷繪畫藝術的主流地位。可以說,景德鎮陶瓷繪畫的每一步演化變遷都影響著中國陶瓷繪畫藝術的發展方向,當代時期也不例外。從1949年直至2019年的70年間,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突出成就,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這是有目共睹的。而從未來的趨勢來看,景德鎮陶瓷繪畫依托于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還將進一步壯大發展,在海內外繼續發揮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