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成
遼寧大學縣域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數學經濟專業副教授
如果把縣城比喻為“半畝方塘”的話,那么“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如何建設富有活力縣城的最佳方案。
數字經濟大環境下,推進數字化建設,構建“內建清渠、外引活水”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成為推動縣城經濟富有活力的重要抓手。
建設數字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縣城經濟活力的關鍵支撐。數字政府是一種在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通過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在線提供工商、稅務、證照證明、行政許可等利企便民服務,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暢通“政-企-人”網絡互通渠道,助力激活企業和城鎮居民干事創業的主動性、能動性。
數字融合發展、重塑產業結構是推動縣城經濟活力的內在動力。目前,大多數縣城的產業發展目標都定位于培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而數字化技術在集成農資供應、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神經鏈接作用。同時,適宜生態縣城的數字鄉旅、智慧養老等新型生活服務性產業正成為數字化融合產業發展的典型模式。
補足縣城經濟產業短板,打造立體化數字招商平臺是引入外部“活水”資源的重要途徑。官網、官微、公眾號、直播號等數字化渠道具有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網絡會議、在線文檔協同、數字簽名等數字化平臺或技術也為網絡協商、意向簽約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新型合作方式。相較傳統的招商方式而言,通過立體化數字招商平臺引進“智、金、商、人”四大資源在簽約成功率上具有明顯優勢,數字招商方式的主動性更強、范圍更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數字化賦能“內建清渠、外引活水”,企業和居民事業順利、辦事順暢,皆如“縱壑之魚”,主動性創新創業泉涌,助力縣城經濟活力迸發,進而形成產業發展和就業耦合并進的良性循環態勢。
智慧縣城實現數字化與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動縣城社會活力、營造宜居生活環境的新型基礎設施,也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最優路徑。
數字化公共服務是智慧縣城的核心內容?!丁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中強調,數字化服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在社會服務領域,多方位推動數字化融合社會服務,將廣泛激發城鎮居民的社會參與活力。一是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數字化,助力提高社會服務供給的普惠化和均等化水平。二是養老、托育、社會福利等民生福祉設施數字化,助力優化民生服務的資源配置和供需對接。三是圖書館、博物館、科學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數字化,助力實現文化服務資源的普遍供給和共享應用。
在生活服務領域,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數字化生活環境,促進城鎮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幸福感提升,是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一是公共交通,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打造縣城智慧交通平臺,保障交通安全、提供通暢的公眾出行服務。二是公共安全,以智慧警務平臺為核心構建覆蓋縣城大小街道和居民小區的智慧安防網絡系統,打造平安縣城。三是智慧社區,優化社區建設和數字化運營模式,普及接入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通數字惠民“最后一公里”,讓廣大群眾享受到實在、便利的數字化生活。
總之,建設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其實質在于構建一個“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同歡”的鹿車共挽的社會生態。經濟活、社會活、宜居住、好就業就是“鹿車”的四個輪子,數字經濟成為“鹿車”的新引擎、新動能。數字化智慧縣城,將成為建設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核心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