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先懷 刁蜀梅

盡情擁抱大自然,找回快樂時光

雙龍田園好風光
在擁有1032 戶村民的雙龍村,來自茂縣的“上門女婿”周友平稱得上有見識的人。“當過賓館大堂經理、建筑公司負責人,為人正派又有見識,大伙兒認定他能讓雙龍變得更好。”2014 年,事業紅火的周友平當選為雙龍村黨委書記,從此告別年入數十萬元的高薪生涯。
那時的雙龍村基礎設施薄弱、缺乏支柱產業,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被鄰村甩了好幾條街。“雙龍是傳統農業村,但生態本底好,適合發展城郊型田園觀光農業,只要交通改觀就大有作為。”周友平決心徹底解決出行難,先找銀行辦低息貸款拿到150 萬元,隨后多方尋求相關部門爭取政策扶持……
“友平上任頭一年就帶領大家修了4條路和一座橋,雙龍從此四通八達。”當了20 多年社長的駱光志說,村“兩委”隨即發動村民開展義務植樹和院落整治行動,2016年被評為“全省優美環境示范村”。
基礎設施改善了,不斷有商家和企業主動上門聯系流轉土地,村民樂了,周友平和村“兩委”一班人又萌生了新的思考:單純搞土地流轉只能收點租金,何不把村民零散的土地由集體統一管理,組建合作社發展觀光農業獲得更大收益?2017 年6月,雙龍村眾平專合社注冊成立,集中了16 個組1762 畝土地,185 戶村民近700人參股入社,籌措現金300 余萬元。
雙龍人對眾平合作社傾注了巨大熱情:社員義務投工投勞挖水溝、改河道、建圍網,并自發捐贈了大量柳樹、芙蓉花樹;2018 年植樹節,150 多位村民集體栽種2300 多株桃樹;當年10 月,專合社集中整理稻田,全村好幾百人上陣參加勞動……
靠著合作社員們的齊心協力,眾平合作社僅用300 萬元現金就完成了價值1200萬元的雙龍田園一期工程。新都區委主要負責人對此評價:“只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花小錢照樣可以辦大事。”
2018 年夏天,雙龍田園一期閃亮登場:精心整合的土地上,鮮花樹草令人賞心悅目,田園健身綠道營造出別致的鄉村景觀;千畝稻田里,稻田蛙、稻田蝦、稻田魚觸手可及;昔日四通八達的田埂,改成了縱橫阡陌的水溝,大人小孩在清亮的溝渠里捕魚捉蛙,盡情享受擁抱自然的歡樂。
“這哪是傳統意義上的鄉間田園,完全稱得上農業主題公園嘛。”“雙龍田園,一個值得你來的新景觀。”游客大飽眼福后爭相在朋友圈推送,引得數萬人紛至沓來。
“小試牛刀都有這番效果,二期三期豈不更好?”社員們個個喜上眉梢。豈料天有不測風云,2018 年7 月11 日,新都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價值80 多萬元的稻田生態魚、生態蛙、小龍蝦沒入茫茫澤國,村民的血汗錢打了水漂。
“既然是合作社,就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老黨員陳世吉寬心的話讓周友平深刻反思:今年遭了洪災,明年會不會有別的災難?單純靠村民自己發展,一來力量弱小難經風雨,二來發展速度過于緩慢,三來格局太小視野狹隘……
“光自己埋頭苦干不行,得多學學別人的先進經驗。”雙龍村“兩委”成員三番五次赴明月、竹藝、杏花、青杠樹等“明星村”取經,同時深度思考未來:“雙龍應該向先進學什么?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反復比較論證后,雙龍村最終確立了自己的定位——以稻田綜合種養為基礎,發展綠色農業;以田園景觀為依托,發展鄉村旅游和服務業;以滿足成都城北片區休閑需求為主,形成含農時、科普、拓展等內容的綜合體驗基地;千方百計引進有情懷懂農業,真心認同“農民主導型”田園綜合體的合作伙伴。
“雙龍田園的總體規劃都是由黨支部提出并實施的,但這樣大的體量單憑農民‘玩不轉’。”周友平認為,雙龍村歡迎外來資金和項目,但前提是業主得嚴格遵守村里制定的“游戲規則”。和不少地方相比,雙龍村的規矩很多且近乎“苛刻”:實施項目不能與總體風貌相悖、禁止跟風發展同質化產業、經營失敗不準私下轉讓……

垂釣大賽成為雙龍田園綜合體的“招牌大菜”

昔日單一大農業,如今四季花果香
一位重慶水果大戶有意租賃100 畝土地種植水果,但反對限制品種:“流轉費會一分不少按時交,至于想種什么是我的自由。”雙方三番五次談不攏,只好一拍兩散。一位湖北業主準備種植精品蔬菜,在要求刪除“禁止私下轉讓”條款時也吃了“閉門羹”。有人埋怨周友平過于死板,眼看落地的項目“黃了”。“想搞農業掙快錢的人十之八九要失敗,不準私下轉讓正是為了引進有恒心的創業者。”周友平堅持不讓步,認為一遇挫折都去找下家轉讓,三轉兩轉雙龍田園就荒了。
“真正的創業者愿意接受合理規矩和門檻要求,這也是對業主的有效保護。”2018 年流轉40 畝地種植水果番茄的業主易存亮慶幸選對了地方,“雙龍說到做到不搞同質化項目,整個園區只有我們一家水果番茄,銷路好得很。”
“我們這幾年圍繞村上有收獲、村民有收益、業主有效益引入合作者。”眾平合作社副主任黃羅紅說,只有多贏才是長久之道,單純一方受益的模式不可能持久。
“過去5 年,雙龍村流轉土地未產生一起糾紛。”斑竹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易認為,正是嚴守規則,才有效杜絕了土地流轉中容易產生的客大欺店架空村集體、業主變相改變土地性質、盲目跟風搞同質化惡性競爭等隱患。
“我去年來雙龍田園發展休閑垂釣,估計3年內可以收回成本。”雖有疫情影響,甘肅小伙孫臏仍信心十足。據了解,過去5 年雙龍村總共引進14 家業主,迄今僅1家經營失敗,成功率令人艷羨。
“這里自然環境好,服務更到位,必須點個大大的贊!”說起雙龍村的周到服務,業主們個個稱贊有加。養殖觀賞金魚的李楊才不會忘記,入駐之初魚苗連連被偷,村“兩委”及時報警又組織義務巡邏隊守夜,從此平安無事;種植水果番茄的易存亮頭一季銷路不暢,合作社生態餐廳幫忙促銷,一舉打開局面;孫臏舉辦釣魚大賽時,村上主動維護秩序,還開辟臨時停車場方便參賽客人;種植精品蔬菜的馬川云慶幸聽從周友平建議買了農業保險,避免因風災而遭受重大損失。
“村民出于信任將土地交給合作社統一流轉,我們只有通過優質服務讓入駐業主事業紅火,村民才能持久受益。”隨著時間推移,雙龍村摸索出更多“竅門”:招商既重實力更重活力,產業既看“含金量”更看“吸睛率”,項目既要近期收益更要長遠效益……
很多地方喜歡招大業主搞大規模開發,雙龍卻垂青“袖珍式”開發,為何?“川西壩子土地金貴,用有限土地創造更多田園景觀和精品農作物才是物盡其用。”周友平直言不諱,哪怕小業主經營失敗合作社也能兜底,大業主一旦跑路,巨額流轉費誰負擔得起?
“我們尤其歡迎有創意有活力的文創公司,這對雙龍提質升位至為重要。”近年來,雙龍村花大力氣與團隊拓展、創意民宿等文創項目深度合作,其引入的蠶桑養殖大數據中心和文傳基地建設均進入尾聲,有望于今年國慶節投入運營。
“屆時,雙龍村可以舉辦全國性論壇活動和大型會議,勢必全面提升經濟發展動力。”斑竹園街道辦事處主任鐘毅說,通過借助合作方軟實力提升檔次豐富業態,堪稱借船出海的妙招。
隨著雙龍田園聲名鵲起,村民的幸福指數更是與日俱增。“環境變好變美了,土地房屋增值了,我們也像城里人那樣有健身鍛煉的地方了。”“現在都有城里人來租房養老,今后我們也可以辦度假民宿,搞特色農家樂呀。”雙龍村網格員李芹走家串戶時常聽到村民的開心話語。
“農民依靠專合社自我經營,居然能發展到這個程度,確實不簡單。”前不久,成都農商銀行新都支行負責人實地調查后承諾,200 萬元以內可以隨時貸款,無須合作社任何抵押。
“今年秋天,眾平合作社將實現首次分紅,同時鼓勵村民通過開辦特色農家樂增加收入。”不滿45 歲卻已兩鬢斑白的周友平信心十足,“預計5 年后雙龍村集體經濟營收將上千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可破3 萬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