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怡 本刊記者 黃世濤
“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對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重塑鄉村經濟和治理版圖,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秉S永鴻表示,鄰水縣兩項改革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上半篇”文章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21 年鄰水縣民政局被四川省民政廳、人社廳表彰為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先進集體。
記者了解到,通過兩項改革,鄰水縣鄉鎮建制從45 個減少為25 個,減幅44.44%,鄉鎮平均人口從2.29 萬人提升到4.12 萬人,平均面積從42 平方公里提升到76 平方公里;同時,全縣建制村(社區)數量從527 個減少到335 個,減幅36.4%,平均人口從1900 人增加到3000 人,平均面積從3.62 平方公里增加到5.69 平方公里。通過兩項改革,鄰水縣鎮村數量大幅減少,轄區面積、人口規模顯著提升,為基層治理結構優化、產業資源要素集聚創造了重要條件。
兩項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續的大文章,“前半篇”重在調整減量,形成物理變化;“后半篇”重在提質增效,催生“化學反應”。“前半篇”完成得好,但“后半篇”沒跟上,改革就不算真正到位。中共鄰水縣委副書記、縣長石國平表示,鄰水縣緊扣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和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務”,為產業發展搭建廣闊的舞臺,推動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見實效。

城北鎮金埡村貴人槽蔬菜基地 鄰水縣民政局供圖
在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方面,鄰水縣以豐禾、柑子兩鎮機構編制“扁平化”管理為試點,制定171 項鎮級職責事項清單、下放縣級部門行政權限53 項,推動農業服務中心、自然資源管理所100 個派駐事業單位725 名事業編制力量全部下沉到鎮,調整農業服務中心等4 個派駐機構實行鄉鎮屬地管理。同時開展資產清理專項行動,分級確定縣鎮村資產權屬,移交合并調整建制鎮資產,盤活鎮村閑置資產。
在持續提升發展質量方面,鄰水縣圍繞“31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現代產業基地建設,采取招商引資、自主經營、入股經營、聯合經營等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向試點合并村落實集體經濟融合發展扶持資金。
在持續增強服務能力方面,扎實開展省級“示范便民服務中心”“示范便民服務室”創建,全覆蓋設置鎮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村級代辦點,下放便民服務事項62 項,便民服務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在持續提高治理效能方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矛盾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鄰水縣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專項工作推進會 鄰水縣民政局供圖

改革后的城南鎮便民服務中心 鄰水縣民政局供圖
隨著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項工作深入推進,縣域空間布局、人口布局、產業布局優化的重要意義開始凸顯,在更大范圍配置資源要素以促進縣域產業發展的“化學反應”在持續發酵。鄰水縣以此為契機做強特色產業。
廣安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廣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波在會議報告中提出,全市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發展機遇,實施同城融圈、優鎮興鄉、品質主導、產業支撐“四大戰略”決策。廣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健認為,“四大戰略”與農業農村工作息息相關,尤其為各區縣因地制宜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發揮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優做強農業產業指明了方向。
記者了解到,鄰水縣圍繞臍橙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現代產業基地建設,新建了鄰東南優質稻漁產業環線、鄰西北優質果蔬產業環線、鄰西南花卉苗木產業環線、鄰東北優質生豬產業環線、鄰東北優質糧油產業環線等產業環線5 個,建成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 個。
片區劃分及編制規劃作為“后半篇”文章的重要環節,該縣按照“多鎮合一”“區塊協同”的思路,優化“一核兩副三帶四區”的“1234”生產力空間布局,劃分出縣城核心區、鄰西南產城景融合發展區、鄰東南都市農業融合發展區、鄰西北生態農業發展區、鄰東北農旅文融合發展區、鄰東縣域副中心融合發展區等6 個鎮級片區,同步劃出79 個村級片區。在做好片區規劃的基礎上,啟動了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此外,還推動縣鎮村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打通農村斷頭路、瓶頸路,加快建設產業路、旅游路,優化撤并鄉鎮市政設施布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產業是縣域經濟之本,也是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的關鍵抓手。記者了解到,鄰水縣在進行鎮村調整過程中,強調按照“主業相近、優勢互補”原則整合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較好的村鎮,支撐區域特色產業連片發展,打造規?;?、集約化、品牌化的特色產業基地。改革集聚了土地資源和資金資源,也集聚了政治資源和人才資源,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條件。

觀音橋鎮大安寨村蜜柚產業基地 鄰水縣觀音橋鎮政府供圖
鄰水縣觀音橋鎮大安寨村是由原來的大安村、高房村合并而成。該村借勢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契機,合并原來兩村的黨支部,并升格為大安寨村黨總支——新的基層組織有了更強大的陣容,也有了更廣闊的“創業舞臺”,大安寨村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將村致富帶頭人賈超發展為“一肩挑”人選。
新的黨組織,成為推動該村產業發展的有力引擎。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庇^音橋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鄧彬彬告訴記者,大安寨村在“兩委”班子帶領下,組織黨員群眾赴福建、成都等地考察學習,通過支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凝聚共識,最終確定了以“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發展優質柚子產業。
明確了發展方向,在村“兩委”積極推動下,大安寨村完成了原來兩村的土地確權登記,按照“自愿、有償”原則整合撂荒耕地林地1000 余畝。同時,鎮村兩級積極爭取市、縣資金支持,全村黨員群眾踴躍參與項目投資,通過整合產業發展資金,集中打造以蜜柚產業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基地。
廣安市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為大安寨村“鄰安柚”提供了廣闊市場,然而如何提升“鄰安柚”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競爭力?黃永鴻認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品質主導”戰略為其明確了方向。大安寨村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技術專家實地指導,制定蜜柚地方標準,把蜜柚生產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管理和檢測,推廣“增糖降酸”、晚熟栽培、綠色無公害、綠色有機栽培等技術,開展綠色食品認證等。通過科技創新提高“鄰安柚”品質,以品質做響品牌,以品牌贏得市場。
鄧彬彬告訴記者,2021 年大安寨村蜜柚掛果80 萬斤,村集體收入80 萬元。該村建立“5311”分配機制,將集體經濟收益的50%作為入股群眾分紅,30%用于擴大再生產,困難群眾幫扶基金和村集體支配資金各占10%,讓多方共享發展紅利。
如今,由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催生的大安寨“黨建組團”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已引起廣泛關注,該村先后獲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廣安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