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望
縣域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是基于財政部制定且全國統一的《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技術標準》這一核心而建立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一體化的信息系統是預算管理的主要載體,用以助推各項預算管理制度系統集成、協同高效,規范各層級預算管理的基本運作程序、核心控制規則、相關管理要素和數據標準,實現各級財政預算管理在總體目標、基本規則、數據校準等方面高度一致。
實行縣域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的主要任務是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與補齊短板。在已基本確立的現代預算制度基礎上,明確重點支出預算安排的基本規范、切實硬化預算約束、構建管理規范等,以增強縣域財政可持續性。
縣級預算管理各環節應以預算項目為基本單元,預算支出以項目形式納入預算項目庫,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適時制定中央到地方財政預算指標能夠準確動態反映的制度辦法。二是合理制定縣域預算指標變更或是變動的復式會計記賬法,以此精準反映出預算指標的相關動態情況。三是建立縣級政府與各部門預算調整之間足以緊密銜接的制度安排。
在全國制度規范的基礎上,基于項目信息數據的整合來統一各類財政數據標準,對縣域財政的各項數據動態與系統管理,從而實現對其財政數據的有效管控。
依據預算管理的新要求,對縣域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持續升級,在提升核心系統自身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拓展一體化系統與電子化政府采購系統、各地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等對接,以形成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與其他外圍系統的相互補充和制約。
以統一規范的數據標準為首要基礎,對縣域內各級預算數據采取集中式管理,同時將相關數據信息上傳至財政部全國預算管理數據匯總系統,以達到全國范圍內的預算數據集中和動態分析效果。
目前,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系統處于推行但未廣泛有效運用的階段,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預算單位重視程度不夠、預算管理系統流于形式、預算剛性約束機制不全、預算編制管理欠規范、預算系統業務與財務不一致、系統外進行會計核算、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當前,縣域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注重成本效益分析、關注支出結果和政策目標實現程度,要求縣級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統一預算分配權,以全面提高縣域預算編制和執行的透明度。
一是高度重視平臺運用,打破傳統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將此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二是加強預算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注重多個預算階段的有效銜接。在此基礎上,建構以項目庫為基礎的預算管理體系,做到預算項目充分評估和論證,預算支出要以預算項目的形式進入項目庫。對跨年度的預算項目,應完善分年度預算安排制度并合理分解,縣域財政部門可按照每年實際支出分年度合理規劃,促進預算安排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高效性。
一體化平臺已日益得到廣泛使用,但“重分配、輕管理,重使用、輕績效”的思想還普遍存在。對此,需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涵蓋整個預算過程的監督約束機制。一是加強對資金預算的全面管理,單位自有資金、非財政性資金應同樣列入年初預算,項目資金預算要做到科學、精準,并嚴格按程序進行論證、審核、報批。二是增強對預算資金支出的剛性約束,即資金支出執行需嚴格根據預算控制,凡支出須經由一體化系統辦理。具體落實到縣域財政部門日常工作中,需嚴加管控預算單位資金預算指標,合理規劃資金支付,堅決杜絕無預算、超預算使用等混亂現象。三是強化預算支出的績效管理,加強預算績效監控,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績效運行監控,評估部門預算績效目標、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及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四是要形成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落實對考評結果的運用,將其納入績效考核或下年度預算安排。
一體化平臺是由基礎信息數據管理、項目庫管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固定資產管理等多部分組合而成,系統內部之間數據上應相互統一且相互制約,一旦出現數據之間的不一致,智能化的系統可實現自動與自主預警,以提示數據校準與核對。
一體化平臺運用時間短,加上各地參數不一致,系統設置在初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因而要加大對一體化平臺使用的調研力度,不斷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做到與外部系統、地方系統、內部各系統的有效銜接,形成系統功能日趨完善、系統使用更加便捷、系統控制更加科學、系統監督更加高效的運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