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大學黨委巡視工作辦公室 李文洋 許海青;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 駱翔宇;中共晉州市委辦公室 張旭
2021年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為順應時代要求,滿足新時期黨史學習教育需求,本文運用CiteSpace對2002~2021年CNKI收錄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探究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領域的演變歷程和前沿熱點,為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研究文獻源于CNKI數據庫,檢索方式采用高級檢索,檢索主題詞設定為“黨史學習教育+高校”“黨史教育+高校”或“黨史學習+高校”,文獻年限設定為2002~2021年,選定全部期刊來源,檢索后獲得文獻469篇。刪除會議通知、新聞資訊、專題講座等非學術性文獻后,得到有效文獻433篇(檢索時間為:2021年12月30日)。本文使用CiteSpace5.8.R1繪制知識圖譜,深入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趨勢。
(一)文獻年度分布。如圖1所示,根據文獻量變化,可將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分為三個階段:2002~2009年為萌芽階段。這一階段該領域的年發文量均未超過1篇,表明這一階段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力量匱乏,研究工作推進緩慢。2010~2020年為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發文量相較于上一階段明顯增加,特別是2012年的發文量達到了這期間的峰值。這主要是由于2011年六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在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2021年,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史和黨史學習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校結合區域和學校實際,以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多種形式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法。
圖1 文獻年度分布
(二)文獻來源分析。據統計,433篇文獻有253種期刊來源。其中,發文量最多的期刊為《大學》(15篇)。433篇文獻中核心期刊為68篇,占比為15.7%;期刊來源為28種,占比為6.5%,表明該領域高層次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深度和廣度需持續加強。
(三)作者及研究機構的合作網絡圖譜。圖2所示為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域發文作者的合作網絡圖譜,共有220個節點,74個鏈接,網絡密度為0.0031。從共現頻次可以看出,發文最多的作者是李衛紅,在2010~2014年持續發文4篇;其次是肖圣龍、蘇峰、古紅梅等20位作者,他們刊發的文獻均為2篇;其余作者發文1篇。根據普賴斯定律(Price Law)計算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應為:M=0.749≈1.498。因此,該領域核心作者需至少發表文獻2篇。經統計,核心作者共發文37篇,占比僅為8.55%,由此可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圖2 研究作者網絡圖譜
圖3所示為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域發文作者的合作網絡圖譜,共有174個節點,17個鏈接,網絡密度為0.0011。其中,71個研究機構(一級)發文2篇以上,發文量最多的研究機構為中國人民大學(8篇);其次是安徽工業大學(5篇)、北京大學(4篇)、東北師范大學(4篇)等。除教育部(4篇)外,發文機構均集中于高校,表明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研究主體和實踐主體基本具有一致性,但是研究者以校內合作和師生合作為主,須進一步加強校際合作。
圖3 研究機構網絡圖譜
為避免檢索主題詞“黨史學習教育+高校”“黨史教育+高校”或“黨史學習+高校”對關鍵詞知識圖譜結構的影響,本文將“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黨史教育”“高校”從關鍵詞數據中抹去。圖4所示為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關鍵詞網絡圖譜,可以看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出現了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信念教育”為中心的三個大聚類簇。
圖4 關鍵詞網絡圖譜
以“大學生”主題為核心的大聚落類簇中主要關鍵詞為“學生黨員”“黨史育人”“中國共產黨”“高校黨建”“新媒體”等。自2010年起,學者以大學生為主要目標群體,從分析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突出問題入手,圍繞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黨史的重要性、探索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途徑等多個方面開展研究。此外,“學生黨員”和“高校黨建”也是該領域的研究主題,探討黨史學習教育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實現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等問題。2012年起,圍繞高校黨史教學科研狀況、黨史育人機制優化、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等角度產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此外,學者們針對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的策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展開了討論。
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為核心的大聚落類簇中,主要關鍵詞為“中共黨史”“新時代”“思政教育”“‘四史’教育”等。以“中共黨史”關鍵詞為例,謝軍建議通過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學內容、變更教育手段等方式,加深學生對黨的歷史的認識。以“新時代”關鍵詞為例,李娜提出應從加強黨組織的領導力、潛心研究中共黨史以及采取校企結合三個方面優化黨史學習教育路徑;以“思政教育”關鍵詞為例,操菊華等人提出將黨史教育精準融入思政課教學,通過強化理論闡釋、培育文化自信、涵養道德素質、注重知行合一,引導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以“‘四史’教育”關鍵詞為例,洪濤等人指出深刻把握“‘四史’教育”在價值導向、過程導向和方法導向上的定位,幫助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以“理想信念教育”主題為核心的大聚落類簇中呈現的關鍵詞主要有“政治理論”“課程思政”等。張育方等人建議,高校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要避免流于口頭教育,做到政治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丁西泠進一步指出,通過構建“一體化設計、專業化運行、協同化育人”的課程思政教育體制機制,確保所有課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性轉化。
表1所示為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領域的突現詞。為了把握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的最新方向,對2021年的文獻進行深入分析,梳理出近期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現狀和趨勢:
表1 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突現詞
在研究內容方面,如何在新時代利用新媒體傳播黨史文化是研究關鍵。張平從媒介傳播內容形式方面討論了提升黨史文化傳播效度的策略,指出采用青年人群接受的“二次元”形態、語言文風、人工智能是網絡自媒體時代保證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時效性的重要途徑。
在作者合作方面,2021年的研究仍以獨著為主,但2021年發表的278篇文獻中有102篇是合著,合著比例與往年相比,有明顯提升,然而合著論文還是以同校教師或師生合作為主,跨校合作的成果僅有26篇。因此,2021年該領域跨院校、跨區域的研究合作網絡建設沒有明顯突破。在發文機構方面,2021年發文量最多的高校為中國人民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吉林省教育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3篇),以往研究機構的年發文量最多為2篇,表明相關機構增強了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力度。
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現狀和熱點趨勢進行分析和總結。該研究領域發文歷經萌芽階段、成長階段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2~2021年間,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重點從“政治理論”向新時代“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策略”轉移,體現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具有時代性,始終與高校發展密切結合。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更關注內容解讀和理論研究,對實際案例的定量分析還有待加強。同時,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的作者、機構間合作還較少。因此,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應積極加強不同學科、不同機構研究力量的溝通合作,綜合運用研究方法,加大具體案例分析力度,推動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