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濤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近幾年來,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立足于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更新,也正是科技的發展,為人工智能的應用范疇及涉獵領域擴大提供支持,為數字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創造了條件,使得數字媒體技術順利在智能化場景、游戲軟件設計、虛擬角色等設計工作中發揮價值,促使抽象性內容轉化為具有可控性、感知性的具象體。由此,本文針對人工智能在數字媒體技術中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通過智能算法、計算機科學技術模擬人腦思維。在此應用基礎上,在某些專業領域的工作中,人腦工作可直接由人工智能完成。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建立人工智能學習系統,促使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1]。人工智能技術可支持場景交互,例如,將該項技術應用于游戲設計中時,可以通過對場景中的虛擬人物行為模擬,通過不斷測試,使得虛擬人物逐漸表現出與人類工作、生活高度相似的思維模式。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發展,集成了自然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充分為現代計算機發展提供跨學科的技術支持。因此,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數字媒體技術中,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媒體技術主要是由視覺呈現藝術、數字媒體應用相融合構成。站在媒體應用的角度來講,該項技術主要研究數字媒體信息的處理、存儲、傳播等相關聯的方法與理論;站在交互應用的角度來講,該項技術主要研究虛擬現實技術與技術開發設計工作;站在設計角度來講,該項技術主要研究多媒體的設計制作以及數字圖像處理、加工的集成[2]。數字媒體技術作為媒體與數字技術結合的新產物,其應用特征囊括了趣味性、文化藝術傳播性、創造性、多樣性及數字化等,其中數字化主要是指通過模擬的方式,完成對數據的加工、存取工作。
新媒體的長遠發展策略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并將用戶所關心或喜歡的信息推送到位。人工智能技術所輻射的科學領域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新媒體傳播中[3]。具體而言,人工智能在新媒體傳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新媒體傳播中,能夠促使新媒體傳播更具創新性。人工智能可對較為簡單的新聞文字做自動編輯處理,且支持同步翻譯和轉換。例如,人民日報打造的“中央廚房”系統平臺、訊飛公司研發的支持中英離線互譯的“曉譯翻譯機”等,均可顯著為數字媒體智能化發展提供支持,也可幫助新媒體記者進一步強化深度新聞的打造速度。
其二,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新媒體傳播中,能夠促使媒體分發更具精準性。新媒體機構想要獲得更多互聯網用戶的青睞,必須從海量互聯網用戶群體著手,獲取各群體的核心需求,如此才能借助人工智能的應用實現個性化信息的傳播目的。
以今日頭條這一新媒體平臺為例,其建立了大規模推薦系統,具有高并發、低延時、高可用特征,并將“A/B test+投票”與“算法排序”等智能化處理機制引入新媒體傳播過程中,顯著提高了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質量以及精準性。
影視媒體行業進行人物虛擬形象設計時,設計師工作量大,給設計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形象設計工作可以顯著提升影視人物形象的飽滿度,顯著提升人物形象的制作效率,從而降低設計師的工作量[4]。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影視虛擬人物形象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快速完成各類角色的科學分類,利于虛擬人物形象框架設計的提升和優化,解決原有工作中的虛擬人物形象設計問題。例如,知名的Faceware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虛擬人物形象,設計中主要專注于無標記點面部捕捉系統輔助設計虛擬形象。目前,該公司推出了最新的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Faceware Live Server。該產品在進行虛擬人物形象設計時,主要依托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嵌入,借此實時創建高質量虛擬人物面部動畫。形象設計過程中,需要人物本體佩戴頭式攝像頭完成數據采集。隨后,通過Faceware Live Server軟件完成人物面部動畫的實時校準及跟蹤工作,生成虛擬人物面部動畫。在虛擬人物設計中,人工智能技術還會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習,掌握人物本體所作出的下顎運動、口腔內部牙齒咬合規律,并同步唇音,最終完成虛擬且逼真的人物面部形象設計工作。由此可見,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中,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更好地提升角色形象設計質量及效率。
實體市場經濟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構建虛擬化業務場景,對實體市場經濟轉向線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工智能技術可為廣大互聯網用戶呈現更具新鮮感和多樣性的智能場景,使得用戶在虛擬場景內獲得更多消費選擇[5]。虛擬業務場景設計期間,將人工智能技術融于其中,不僅可縮減場景設計師的日常工作量,對于降低設計誤差也具有顯著效用。
虛擬零售場景的人工智能設計,可以全面為產品銷售方、產品購買方建立以產品為鏈接的溝通渠道,為產品消費者創造出虛擬場景下的購物體驗感。例如,阿里巴巴Refinity裝置能夠為消費者營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環境,使得網購也有觸感、溫度、氣味等交互體驗。此外,消費者在瀏覽虛擬店鋪產品時,人工智能技術會自動學習消費者的瀏覽習慣、頁面瀏覽停留時長等習慣,以此為消費者推薦更具針對性的產品品類。例如,當消費者瀏覽到某一產品時,停留時長超出人工智能設計時長的閾值,系統會自動為消費者推送店內信標發出的優惠福利提示。此外,消費者在付款時可以直接通過人工智能完成自動結賬和付款工作,有效提升零售行業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
人工智能技術屬于組合類技術,包括多項智能技術。在電腦游戲制作領域,不同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相對比較固定。現階段,比較常見的游戲人工智能技術主要以下述幾種為主。
其一,有限狀態自動機。該項人工智能技術是為了加深有限內存計算過程而抽象出來的一類計算模型。該模型中擁有的狀態數量有限,但每一個狀態,均具備遷移到零個/多個狀態的條件。確定狀態遷移后,需要輸入字串,其形式可以表述為有向圖,屬于電腦游戲制作中應用頻率較高的一類模型。在當今的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下,將數字媒體與電腦游戲相融合,利用狀態轉移圖的方法描繪數字媒體呈現方式,可以通過模型中的不同節點,展現游戲制作成果的不同狀態。例如,在制作電腦游戲《吃豆》時,就可按照如圖1所示得出有限狀態機實例。

圖1 《吃豆》游戲制作的有限狀態機實例圖
其二,人工生命技術。該項人工智能技術主要通過對生命系統的模擬,用于支持人類對于生命領域的研究,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科學行業的虛擬生命系統。游戲制作中一般需要制作虛擬生命系統,想要提升虛擬生命系統的視覺呈現效果,就涉及到數字媒體技術的融合。通過人工生命技術的自主學習和演化,賦予游戲生命智能模擬能力,最終提升游戲制作的真實性和智能性,增加游戲用戶的體驗感。
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升級,為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支持。國內現有的虛擬化市場建設中,依托于數字媒體技術背景,形成了一種新式技術,即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該項技術會將由科學技術所構建的虛擬世界疊加至真實世界中。與現實世界相比較,虛擬世界下人類的體感包括觸覺、嗅覺、聽覺等會消失。但在經過仿真處理后,佩戴AR技術工具的人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人體各感官的存在。AR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空間定位技術、智能科學技術相融合的新型人工智能發展模式。未來的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中,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進一步面向虛擬現實增強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升級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更好地模仿人類大腦思維模式,從而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中開展更多創造性活動,使得新媒體、游戲軟件乃至虛擬場景設計等多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成效隨之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數字媒體領域中應用后,還能夠更加全面地圍繞技術實用性、安全性的管控效果進行優化,進一步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