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明
(江西省廣播電視監測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強化安全播出新技術應用,“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完善制播傳輸、安全管理、指揮調度、預警監測及應急處置系統,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的發展方向。在當前積極推進智慧廣電建設的過程中,相關主體需要借助技術的應用來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和播出的安全性、穩定性及有效性。大數據技術作為近年來諸多行業領域廣泛挖掘和應用的技術類型,在提高廣播電視監測能力和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優勢,是廣播電視監測能力提升中重點利用的技術要素。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從多種途徑中采集海量數據并進行快速加工處理,最終輸出有一定價值信息的技術方法[1]。從功能上看,大數據技術集數據信息采集、存儲、加工處理于一體,是一種多功能的信息技術。其中,信息采集是借助各種傳感器對符合要求的數據信息進行動態、實時、全部的采集,最終獲取海量的數據信息內容;信息存儲是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軟件等條件要素的支持下,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將采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初步篩選、加工,并按照特定的標簽進行歸類存儲和管理,實現信息數據的分類歸置;信息加工處理是在一系列算法和模型的支持下,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的數據信息深度處理和價值挖掘,最終輸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2]。
大數據技術具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可視化。大數據技術可以讓原本虛擬、分散的數據以更為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幫助用戶直接、快速地識別和判斷數據對應的信息內容,提高數據感知的能力和效果。第二,預測性強。大數據技術對應有數據建模的能力,能夠根據用戶設置的各種參數構建相應的數據模型,并憑借這一模型對相關趨勢和發展規律進行推演,從而實現利用數據進行預測分析的能力[3]。第三,靈活性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在一系列算法的支持下實現的,而算法是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和完善的,這就使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具有明顯的靈活性,能夠根據算法靈活調整與優化。
廣播電視監測指的是通過客觀測量和主觀評價,如實反映廣播電視節目播出質量和效果的過程和行為。作為廣播電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監測主要承擔監測廣播電視覆蓋效果和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及播出技術質量,監測廣播電視頻段無線電波秩序,監測境外電臺對我國廣播的播出動態等幾方面的任務[4]。在整個廣播電視系統運行中,之所以要開展廣播電視監測工作,主要是為了保證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和接收的有效性。并且,隨著當前廣播電視微波信號體量的不斷增多,為更好地保證信號傳輸的質量和效果,需要借助廣播電視監測方法對信號傳輸的信道資源進行調控,確保信號以合適的方式傳輸。
在傳統的廣播電視監測工作中,相關主體會將不同媒體的廣播電視節目相關數據進行細分,并對每項細分內容進行單獨監測,最終將由單獨監測獲取的數據進行整合,形成整體的廣播電視節目監測結果。這種以人工為主導的監測方式存在工作量大、費時費力的缺陷。大數據技術在數據信息自動化采集和智能化處理方面的優勢,使得其成為廣播電視監測工作中重點挖掘和利用的技術[5]。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相關主體通過構建的大數據技術監測系統,可以完整、快速地接收廣播電視節目信息,并在動態、實時監測中及時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傳輸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大數據技術擁有的數據信息存儲功能,可以用于多樣化的廣播電視節目信息數據存儲,解決了信息數據存儲難的問題。
構建專業模型,是加強廣播電視監測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廣播電視監測實踐中,專業模型承擔著搭建“信息樹”的功能,即模型將原本分散、孤立、抽象的數據以可視化的模型呈現出來,動態、直觀地展示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技術人員精準分析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狀態和效果[6]。同時,專業模型還可以將數據庫中存儲的大量數據信息按照重要性程度進行科學的排序,最后將處理過的信息資源重新配置于模型之中,實現模型的動態更新,保證廣播電視監測的時效性。
廣播電視監測結果的產生和行動的做出,都依賴于相應的數據信息。隨著廣播電視節目類型和數量的不斷增多,廣播電視監測系統中的數據信息種類和規模持續增加,這就增加了監測工作的難度和挑戰[7]。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廣播電視媒體可以開發智能化的廣播電視監測平臺,實現廣播電視信號信息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分析和處理,并在最短時間內輸出信息數據監測的結果,便于相關主體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廣播電視監測系統中的相關監測模型,會將數據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為其判斷當前階段適用的算法、模型是否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實際情況,提示其進行算法和模型方面的優化完善。
廣播電視監測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其除了承擔常規的信號監測以外,還為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工作的優化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撐,而這種作用的發揮有賴于廣播電視監測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的支持。在構建綜合管理平臺方面,大數據技術除了承擔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處理以外,還提供數據信息的檢索功能,能夠根據用戶的需要對所存儲的所有數據信息進行搜索、呈現,便于其在短時間內獲取想要的廣播電視監測數據信息,進而為高效的廣播電視監測管理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
正如上文分析中提到的,大數據技術在廣播電視監測中應用的基礎是算法。在整個廣播電視監測系統中,只有確保算法的精準、科學和有效,才能保證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準確性。因此,在實際的廣播電視監測實踐中,技術人員要根據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情況,積極搜集相關應用數據信息,并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從中發現算法和模型的不足,進行動態更新完善,確保系統運行所使用的算法模型的準確性,保證廣播電視監測的效果[8]。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常是以大數據平臺或者廣播電視監測平臺為載體開展的。這種情況使得大量數據信息通常集中存放于特定的平臺中,增加了廣播電視數據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脅。為避免大數據應用過程中數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相關主體在挖掘和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同時,也要對大數據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數據信息安全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定期檢查更新網絡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安全性管理措施,確保大數據應用過程中的信息安全[9]。
目前,多數廣電相關部門在廣播電視監測方面采取的是專項責任制,即由某一部門或者某些人員負責整體的廣播電視監測工作。這雖然明確了廣播電視監測的權責歸屬,但也弱化了其他人員在大數據技術應用方面的責任,使部分人員對大數據技術應用缺乏足夠的關注,容易造成廣播電視監測工作出現漏洞[10]。為此,在平時的大數據技術應用中,廣電相關部門要按照部門和崗位標準,明確各自應當承擔的大數據技術應用職責,并將其對應到廣播電視監測實踐中,確保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規范性、有效性,將大數據技術應用真正融入到廣播電視監測的全流程中。
在積極推進廣播電視監測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大數據技術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梳理發現,目前大數據技術主要在廣播電視監測中的信息數據收集、專業模型構建、信息數據分析以及信息綜合管理等方面有較多的應用。在平時的廣播電視監測實踐中,相關主體要注意對大數據算法和模型進行動態更新,強化對大數據應用安全的管理,細化大數據技術應用權限,以保證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