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芳
前不久,朋友東發微信給我:“你近期工作不忙,來我們藝術學校當口才教師吧,二十天短訓,每天上兩堂課。”
“我?不行不行。”我趕緊推脫。雖說我是師范院校畢業,可離校二十年從沒站上過講臺,豈敢誤人子弟?
東說:“我覺得你很適合,中文系畢業,還是省級作協會員,知識面廣。你不但是資深導游,有豐富的講解經驗,經常登臺演講,而且性格開朗活潑,有親和力……”
東一口氣說出了好幾條理由,讓我不禁有些心動。我決定接受挑戰,正好圓一回教師夢。
我按照東提供的教材開始備課,每天上網搜索相關視頻,借鑒教學方法,再根據大班、小班學生的年齡結構,認真構思授課內容。
上課第一天,我特意起了個大早,心里既興奮,又忐忑不安。
走近小班的教室,這些平均年齡5歲的孩子見到我后,集體起立說道:“老師好。”清脆的童聲既整齊又響亮。我很是新奇,緊張感瞬間煙消云散。
以前做導游時,我每次帶團都會頻頻與客人互動,活躍團里的氣氛。我決定如法炮制:“小朋友,老師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周,你們身邊有姓周的人嗎?”
“我媽媽姓周” “我外婆姓周”“老師,我表姐姓周”……孩子爭先恐后搶著回答。
“好呀,你們上來說說他們都有什么特點?”我順勢開始進行口才訓練。這些孩子在臺下很踴躍,可是單獨上臺后就顯得拘束不安。在我的耐心示范和啟發下,他們一個個都勇敢走上臺來。
大班的孩子平均年齡為10歲,我為他們開設了每天5分鐘的演說訓練,講自己熟悉的人,講生活中難忘的事,我特別強調要注重內心的真情實感。在談到參加培訓班的心得時,有個女孩在臺上很坦誠地說:“我最初對父母報的培訓班很抵觸,現在感覺受益無窮。”我帶頭為她鼓掌,其他孩子受此鼓舞,也都大膽上臺暢所欲言。
以后的每一天,我帶領孩子一起誦詩詞、背兒歌。朗朗的讀書聲讓我仿佛回到久違的學生時代,這種感覺是何等的奇妙。為豐富教學內容,我參照中國詩詞大會的模式,和大班的孩子一起比賽“飛花令”。在我的細心指點下,一些有些靦腆的孩子也變得落落大方,我體會到了初為人師的成就感。
可是好景不長,在熟悉新的環境后,一些調皮的孩子開始在課堂上做小動作。有時,我正在熱情洋溢地講解,臺下卻傳來吵鬧聲:“老師,他又拖我的椅子”“明明是你先惹我”……教室像炸開了鍋,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扯著嗓門大聲叫停。
后來的幾天,無論我怎么干涉,課堂仍然鬧哄哄的,我很是懊惱,嗓音也開始嘶啞。我感覺有些吃不消了,便向東訴苦。東從事多年的培訓工作,他開導我:“貪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你得學會因材施教。”
我向一些有經驗的教師討教,并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逐漸完善教學方法。對每一位有進步的學生,我會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有的孩子上課不專心,我不再發怒、批評,而是微笑著邀請他上臺,帶領大家一起朗誦詩歌。這一招很管用,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課堂秩序也好了許多。
為了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開設了小導游培訓課。我讓他們模仿導游人員,介紹家鄉的美景美食,這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最初,他們只會機械地背講解詞,在我的多次示范和指點下,最后一個個都有了小導游的范兒。
二十天一晃而過,當孩子逐一向我說“老師再見”時,我竟然感覺難以割舍。一些家長來接孩子時,真誠地對我說:“周老師,謝謝你,我家孩子以前很害羞,不善言辭,現在進步多了。”
我心里百感交集,這短暫的教師生涯不僅豐富了我的人生履歷,還讓我明白,人生要勇于挑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