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媛媛(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在“人”,抓手在“事”。“推功攬過”是新時代年輕管理工作者應修的基本功。推:推辭;功:功勞;攬:攬取;過:過錯,過失。顧名思義,“推功攬過”即把功勞讓給別人,把過錯留給自己,形容不為名利、大膽負責的優良品格,其展現了面對功勞不爭名、遇到好處不計較、面臨過失不回避、對待責任不推諉的格局修養和處事智慧。我們年輕干部生逢偉大時代,是改革發展最重要的生力軍,必須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做到信念堅定、忠誠職守,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不辜負期望和重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節點,年輕管理工作者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主動修好“推功攬過”這門“必修課”。
“水唯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圣人胸中有大道,得失成敗在其中”。年輕干部既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本領,也要有“舍我、忘我、無我”的胸懷擔當。“推功攬過”是對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對老一輩革命家優良作風的繼承與傳播,也是對新時代年輕管理工作者隊伍素質建設的基本要求。
“推功攬過”是衡量年輕干部職業素養的“渾天儀”。年輕管理工作者不僅要有追求工作實業績、淡泊個人名利的責任意識,還要樹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的正確價值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推功”就是要有功不居功、立功不爭功,而不是居功自傲或爭名逐利。被稱為“大樹將軍”的東漢名將馮異,每次戰役結束后,諸將并坐論功時,他卻獨坐樹下,避功思過,廣受愛戴。“攬過”就是要自己有過、敢于擔當,別人犯錯、勇于承擔。西漢名將李廣隨大將軍衛青出兵北擊匈奴,未能如期參加漠北會戰,戰后李廣的部下被問責受審,李廣挺身而出,為部下攬過自責,展示大將之風。功過是非須經歷史檢驗,廉潔勤政要由群眾評說。總之,“推功攬過”是衡量年輕管理工作者職業素養的重要標尺。
“推功攬過”是檢測年輕管理工作者人品作風的“試金石”。“責人重而責己輕,弗與同謀共事;功歸人而過歸己,盡堪救患扶災”。年輕管理工作者要有正確的功過得失觀,要具有“大公無我”的精神境界。“推功攬過”不僅僅是對干部意識覺悟的要求,也是對其現實利益的作風約束,同時也是其處事藝術的體現,要正確處理好功勞與過失、榮譽與屈辱、大我與小我的利益關系。推功,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一種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德行;攬過,是一種格局、一種氣度、一種砥礪前行而不饒的品性。反過來,“攬功諉過”則是年輕干部黨性作風的絆腳石,遇事敷衍、對功勞明爭暗搶,對過失責任當甩手掌柜推給別人,這本身就不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菜根譚》中說:“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意思就是,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承擔過失的雅量,不應當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功勞念頭,共享功勞就會引起彼此的猜疑;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渡過難關的胸襟,不可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安樂的貪心,共享安樂就會造成互相仇恨。如果在日常的團隊工作中一味地“推過攬功”,只會讓自己失去信任,前途岌岌可危。因此,“推功攬過”是檢驗廣大年輕管理工作者人品作風的重要準繩。
“推功攬過”是增進團隊凝聚力的“助推劑”。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善于推功、敢于攬過,體現的是年輕管理工作者雅量容人的胸懷,展現的是一種厚德載物的境界,傳達的是一種患難與共的鼓勵,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群體效應,有助于同心協力共建偉大事業。居功自傲只會離心離德、眾叛親離,甚至會招來嫉恨、惹來災禍,不利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不利于向心力和團結力的塑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人難免都有犯錯的時候,過失或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互相推諉責任、不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年輕管理工作者面對過錯,更應該放平心態、主動承擔,減少下屬和團隊成員的心理負擔,這樣才能保持團隊的安全感與責任感,增進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廣大年輕管理工作者要充分發揚“美名不獨享,責任不推脫”的擔當精神,以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沖勁闖勁,以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持續攻堅、砥礪前行,為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故而,“推功攬過”既是一種凝聚人心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種讓同事及下屬喜歡的做人方式,是增進團隊成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動力。
大業有成絕非一人之功,事有挫敗也非一人之過。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年輕干部修好“推功攬過”基本功,應講原則、重方法、有保障。
堅持以工作對象為中心,是練好“推功攬過”基本功的基本原則。“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每一個普通人都是我們工作的力量之源,時刻把服務對象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每一位年輕管理工作者的初心與信念。無數革命先烈自始至終把人民放于心間、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畢生奮斗目標,胸懷大愛,以“無我”的境界,帶領大家風雨兼程奔赴遠方,才造就了當下成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年輕管理工作者應該要為全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具備甘愿奉獻、勇于擔當、矢志不移的大格局。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針,一心為民、一心為公,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最重、最佳的位置,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才能更好地做到有功不居功,有過勇擔當。
尊重事實、有節有度,是練好“推功攬過”基本功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推功”要注意方法,要基于事實;要真心誠意,不虛情假意;要目的單純,施恩不圖報;要尊重受功者,謙和推讓,使其受而悅之,沒有被施舍感。否則推功不巧妙,有些推功會弄巧成拙。另一方面,“攬過”也要適度,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堅持原則。勇于擔當,并不代表盲目受過,“攬過”并不是要年輕管理工作者無謂地做“替罪羊”,而是要弄清“過”的本質,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并非一味包庇、袒護或縱容。“攬過”不能糊里糊涂,不能講哥們兒義氣、論兄弟感情,要嚴格依規則行事。“問天下英雄誰評說功過,看千古江山來去春秋”,人人心中有桿秤,推卻之功功仍在,攬過之人未必過。只有實事求是、把握適度,才能更好地對待功過得失。
提升本領、錘煉意志,是練好“推功攬過”基本功的根本保障。練好“推功攬過”基本功,年輕管理工作者首先要有自身過硬的本領和百折不撓的意志,要按照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管理工作者隊伍要求,加強自身能力培養和實踐鍛煉,提高專業思維和業務素質,涵養個人擔當作為的底氣和膽識。年輕管理工作者要主動全面提高學習力和執行力,提升責任擔當與政治本領、開發改革創新本領、修煉依法執政與群眾工作本領、塑造狠抓落實與駕馭風險本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切勿丟棄學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學習,努力朝著既定目標邁進。各級單位也應幫助年輕管理工作者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優化年輕管理工作者成長路徑,讓年輕管理工作者在實踐中砥礪品質、增長才干、錘煉意志。“非淡泊無以明志”,只有做到自身本領過硬,意志堅定,才能做到寵辱不驚,有面對功過得失的平常心。
“美名不獨享,責任不推脫”,新時代年輕管理工作者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作風、“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狀態,不爭功、敢擔責、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牢記初心使命,奮發有為、扎實工作,不斷提高各級管理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更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