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蘇州工業園區書寫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傳奇,成為大家心中的“創新之城”。表白這座城,表白她的高效,表白她的年輕,表白她的勇敢,皆因愛上了這里因創新產生的每一次奇跡!
當下,已近而立之年的園區,以多年堅守換來了日益完善的創新體系、加速集聚的創新資源以及快速成長的創新產業,為未來發展增添了強勁動能。
驅車在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知名高校、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在車窗外不斷閃過。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天演藥業、吉瑪基因、信達生物等皆聚集于此。
“繁華”背后,是一組與之匹配的實實在在的成績:2021年,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增長20.3%,其中,生物醫藥產業綜合競爭力在全國215個園區排名中躍升第一;納米新材料集群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家企業入選“2021中國微納半導體十強”;獲批首批“江蘇軟件名園”培育試點;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一區兩中心”落地,科創動能更加強勁;新增上市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新增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入選國家及省市級領軍人才等指標保持省市領先……
要探究園區緣何能夠取得如此佳績,我們不妨回到落筆處。十多年前,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園區,將發展的落腳點放在了科技創新上,開始前瞻布局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具備爆發力、高成長空間和上下游強帶動性的前沿新興產業,持續引進大院大所、中外知名院校、各類研發機構,借力“外腦”補短板,推進科技、產業、招商攻堅,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創新發展搶得了先機。
如今,園區新興產業碩果連結,發展動能加速轉換,而科技創新也成為園區經濟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的原動力,成為區域科技創新的精彩“樣本”。

一年多前,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園區,在創新資源聚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公共技術平臺搭建、成果轉化孵化、應用場景開放和創新生態營造等方面主動出擊,勾勒出“一號產業”跳躍騰飛的線路圖。
除了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兩大國家級平臺同期在園區落戶。“一區兩中心”的落戶,無疑為這片創新之城的高質量發展構建了新的科技創新矩陣。
國內一家激光芯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益于精準快速測量技術帶來的優勢,以前測試一個樣品需送到國外,通常要30天左右而且費用高達幾萬元,現在送到園區就可以實現快速測試,極大地提高了研發進程,節約了成本。”
江蘇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他們正在全力打造國家級材料生長創新平臺、測試分析與服役評價平臺、器件工藝與封裝平臺、模塊設計與集成應用平臺四大核心硬件中樞平臺,直擊半導體關鍵性技術痛點。
眾所周知,科技創新平臺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自我成長,還能驅動、攜手合作伙伴一起前進,將市場各方以“最短路徑”直接關聯。
去年10月中旬,由百奧賽圖牽頭成立的多瑪醫藥宣布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落地運營,多瑪醫藥的目標是建成孵化平臺——專業孵化前沿領域的創新型生物技術公司,同時為被孵化企業提供人才、場地、啟動資金、藥物產品生產和臨床運營等多方面支持,助力創新抗體藥物快速開發。業內人士認為,多瑪醫藥不光是一個平臺,更是園區集聚創新資源、營造更優產業生態,建設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的一次探索。
與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達成合作,與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等科研平臺及龍頭企業成功“聯姻”,積極推動建設類器官藥物篩選平臺、mRNA技術創新與服務平臺等前沿技術平臺建設……毋庸置疑,園區在一次次攻關、一項項突破中不斷提升創新濃度,為構建科技創新矩陣跑出了“加速度”。

多年來,園區按照“制定一個產業規劃、組建一家國資公司、建設一個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大院大所、設立一只產業基金、成立一個服務機構、搭建一批合作平臺、打造一個品牌盛會”的培育機制,為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特色產業提供最舒心的成長環境,奠定了入圍“國家隊”的根基。而“一區兩中心”的到來,則是國家層面從不同維度對園區科技發展工作的認可,意味著園區要挺進科技創新“無人區”、探索形成新經驗,也代表著園區未來沉甸甸的責任。
久久為功是園區的創新密碼。
以培育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為例。眾所周知,納米技術是對21世紀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關鍵技術,直接關系到多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游、高端、核心環節。而培育納米技術應用產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能怕“慢”。
自2006年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成立,園區在納米技術種下“種子”以來,我們清晰地看到,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從研究所到企業、再到公共技術平臺,環環相扣,共同推動著材料創新系統能力日益增強。十余年,從園區成長起來的納維科技、晶湛半導體、漢天下、東微半導體、鐳明激光等一批領軍企業,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在國際上處于并跑甚至領跑狀態。
2022年初,蘇州提出要全力推進創新集群建設,這對錨定“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奮力打造“一流的創新園區”的園區來說,是一個新使命。乘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之勢,園區將聚焦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產業持續深耕,在完善產業政策、加強企業分級培育、優化產業服務領域全面發力,繼續“種”好這片科技創新“試驗田”,為蘇州綻放產業創新集群活力貢獻園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