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婧茸
6月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支行正式揭牌,標志著又一家國有金融機構落地蘇州工業園區,園區的金融力量進一步壯大。今年以來,浦發硅谷銀行蘇州分行正式落戶;執中數據、鼎信榮科技等重點數字金融項目正式落地園區;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國內頭部券商在園區設立分公司,進一步加大頂尖投行團隊對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
隨著一個又一個高質量、高層級的機構落地,蘇州工業園區的“金融力量”越發壯大,熠熠生輝,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的增長引擎,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化學反應”不斷彰顯,“金色經濟”規模能級持續提升。
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先后引進金融科技領軍企業超20家,金融機構數字金融項目32個,直接從業人數超3000人,配套數字科技服務人員超1萬人;集聚金融及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總數近1400家,股權投資機構總數超1100家。在環金雞湖10平方公里區域內,近千家金融機構密布其間,蘇州90%的銀行分行和近70%的保險主體落戶于此,外資銀行數位列全省第一……十年來,園區已成為全國金融機構種類最全、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外資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這個非凡十年間,蘇州工業園區從“試驗田”向“高產田”加速邁進,蓬勃的活力給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戰略機遇。
作為金融發展高地,過去的十年里,園區開啟了金融開放創新“加速跑”模式。通過“縱向提升金融產業能級、橫向拓寬金融輻射邊際、全方位深化產融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強化金融對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創新型經濟的服務功能,更好地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支撐作用,打造金融開放創新的“蘇州樣板”。
與此同時,為持續推動金融高質量集聚發展,園區圍繞貿易便利化、產業創新、人才服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探索,成功落地全國首批QFLP外匯便利化試點業務、全省首筆自貿區版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全省首單股權投資QDLP試點項目、全省首筆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業務等,區域金融中心高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實現有效提升。
金融是百業之母,金融創新為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這個金色十年,園區聚焦金融核心,著力引進更多投資規模大、產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全力打造金融開放創新高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依托蘇州工業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平臺優勢,園區不斷創新招商舉措。一方面注重招商引流,瞄準上海以金融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優勢,主動承接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巧妙搭建平臺,高頻次宣傳園區品牌,2021年,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共舉辦在滬活動11次,同時與6家高端商務服務機構、金融機構、高校、智庫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2021年12月初,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金融投資平臺之一的中信資本,在園區設立的外商投資股權投資基金(QFLP基金)順利落地,未來聚焦國內半導體產業開展投資業務。
“由于中信資本已與擬投項目簽約鎖定了投資份額及出資時限,該基金的設立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派遣專員跟蹤服務,提供全程代辦,整個團隊加班加點,使得項目設立比預期完成時間提前了近一個月。”園區CBD招商中心招商一處處長魯潔至今還記得那些個在凌晨組織的視頻會議。

而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提前介入、實時指導,進一步為項目落地提速,在中信資本項目材料準備好的第二天,即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集中認定,通過后當場出具批準函,相比常規審核時間縮短了75%;在工商注冊手續辦理的過程中,園區行政審批局啟動重點項目提前介入機制,通過事先指導和材料預審等方式,確保企業設立登記申報一次性通過,并于當天完成了工商營業執照的辦理。
喜人的金融招商“成績單”背后,是一支支專業的招商團隊和有“溫度”的親商服務。未來,園區將一如既往緊緊把握各項國家戰略疊加機遇,著力引進更多投資規模大、產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產業資本集聚高地。
對于不同規模的、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創企業來講,金融服務的專業和周到,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命脈,也關系到一個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自今年3月以來,每天都有四五十萬人份的核酸提取磁珠及相關試劑,從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海貍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運往全國各地。它們被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采集樣本的前處理,以自動化、高通量的方式快速提取樣本中的核酸。據海貍生物董事長兼CEO任輝介紹,今年初,海貍生物的研發計劃按下了快進鍵,急需資金引進高端技術團隊、升級研發設備。園區科創委了解情況后,會同園區企服中心通過“園易融”平臺第一時間為該企業對接了相關銀行機構,發放了500萬元“科技貸”,緩解了該企業的燃眉之急。
科技創新企業能否實現高效成長,金融體系綜合服務能力是關鍵因素之一。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創新科技金融政策、產品、服務體系,以金融活水精準“資”潤創新之花。其中,“債權+股權”“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園易融”為中小型科創企業高效精準對接金融機構提供了實時在線“云服務”。
同樣感受到園區科技金融暖心服務的還有蘇州桑泰海洋儀器研發有限責任公司。今年是桑泰海洋儀器科研攻關的關鍵一年,年初時,公司在研發上出現了一定的資金缺口。園區科創委會同園區企服中心及時為該企業牽線中國農業銀行,在極短時間內為其發放了1000萬元“扎根貸”和500萬元“科技貸”,迅速解決了其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資金難題。
據了解,今年以來,“園易融”平臺受理融資需求307筆,100%受理對接,同比增長37%;其中268家企業通過“科技貸”“園科貸”“扎根貸”等政策性金融產品解決融資需求超20億元,放款金額同比增長近50%,獲金融支持企業數同比增長38%,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71%,人才企業占比58%;平均利率3.95%,比去年同期降幅15個點。
一系列金融支持的組合拳,為落戶園區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和支持,成為流淌于人才企業這塊肥沃田地里的活水,澆灌出極具創新生命力的市場主體,進而連成產業,最終形成獨特的創新生態。
在下一個十年,園區將繼續助力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本、提效、優體驗”,探索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機制和新路徑,全力打造銀政合作全國典范,全面提升區域科技金融中心影響力、輻射力和引領力,全力支撐園區未來的美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