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蘇州,2500多年歷史,被水滋養潤澤的千年古城;蘇州工業園區,28年前的水鄉情景還在不少人的印象里,28年來依湖起城,城市模樣逐漸清晰。園區的開發建設,讓蘇州開啟了“雙面繡”時代:一面是小橋流水的千年蘇州古城,另一面又是以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現代化新城,高樓林立。
約莫十年前,人們聊到園區、聊到水,總會說這么三句話——金雞湖畔聊經濟,獨墅湖畔好讀書,陽澄湖宜談養生,說的是多個特色功能板塊共同組合而成。
但是,最近幾年生活、工作在園區的人會發現,這三個地方的功能逐漸多元。金雞湖畔高星級酒店林立,商貿發展迅速,休閑娛樂活動應接不暇;獨墅湖畔上市企業一家接連一家,經濟發展迅猛;陽澄湖畔的園區企業總部基地建設如火如荼,啟動以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0億元,累計實現稅收近15億元……
園區的城市形態變得更加優化、城市功能變得更加完善,而不變的是,青春的園區意氣風發,正朝著“建設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建設一流‘中心城區’”的目標大步邁進。

周末早上9點半,王曦從家里出發,開車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北部市民中心。開業一年多,她已經是這個家門口市民中心內游泳館的常客了。
“我是游泳愛好者,以前想游泳基本上會選擇周末去奧體中心,后來家附近有了新的游泳館,方便多了。”她告訴記者,中心的游泳館硬件沒得說,即便是暑期人比較多,館內的整體秩序依然有條不紊,更衣室空間也足夠。更令她欣喜的是,因為離得近,有時候下班了可以直接過來,不用等周末才有時間了。
2018年開工,2021年正式與市民見面的北部市民中心,是園區首家市民中心。在這里,籃球場、羽毛球場、籠式足球場、乒乓球室、游泳池等體育健身場地一應俱全。在文化功能方面,劇場、圖書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蘇藝培訓、蘇奧培訓等一個不缺。除了各類文體場館外,中心還舉辦了百余場各類活動,推出兒童劇、話劇、音樂劇、脫口秀等多種演出。
不僅是北部市民中心,南部市民中心自2020年底奠基以來,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建成后的市民中心服務功能將包括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文體服務中心等。
對一座城市來說,文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巨大的。文化影響力“看不見、摸不著”,需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去沉淀與累積。早在2007年,金雞湖邊的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就讓園區擁有了“對話世界”的高度和美譽。這座鳥巢式建筑,已經成為無數人棲息心靈的地方,建立以來不斷刷新著園區與世界對話交融的高度。
近年來,園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統籌推進文化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特別是針對各街道板塊公共文化設施相對薄弱的情況,園區重點打造片區文化中心,大力推進北部、南部市民中心建設,持續優化東部、西部市民中心功能定位,著力構建均衡、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讓園區改革發展和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群眾。
從蘇藝到市民中心,變化的是文化惠民的輻射面,不變的是園區從“心”出發,為了不辜負每一位市民而做的努力。
2022年的第一天,42歲的陳晝與家人一起在開業不久的尼依格羅115樓的餐廳慶祝新一年的到來。這是他來園區打拼的第18個年頭,向外望去,他感覺整個地面已經成為一個迷你的世界,一湖之隔的東方之門看上去也像是一個“小個子”。“但整座城市的勃勃生機,還是穿透窗戶,直射心頭。在這座希望之城,從農村走出來的我,完成了‘三級跳’,改變了自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記得很清楚,2015年前后,在航拍無人機還沒有盛行的時候,園區出現了一群“爬樓黨”,他們穿梭于園區各個高樓間,為的是拍攝到這座城市的全貌。科技的進步讓這群攝影愛好者不再需要登高才能拍攝到滿意的照片,但十年來他們的鏡頭也真實記錄下了園區“長高”的歷史。從最早的海關大樓,到2011年建成的環球188到后來的東方之門再到國金中心,“園區第一高樓”的不斷易名,勾勒出了城市的生長曲線。
不僅“上天”。眾所周知,當年花大價錢設計的“九通一平”成就了暴雨天氣也不會大面積積水的城市面貌,而綜合管廊的設計則是另一種匠心。2009年,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開始修建第一條約1公里長的綜合管廊工程,然后由點到面、由試點到全面,如今綜合管廊就像一間“集體宿舍”,容納了自來水管、供電電纜、通信電纜等管線設施。所以,在月亮灣附近路上沒有窨井蓋,天際線疏朗,這樣的城市環境都要歸功于綜合管廊建設。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設計是因為園區充分考慮了未來城市快速發展對市政設施的負荷需求,積極尋求集約化建設、統一管理的建設運營新方式。綜合管廊工程解決了管線直埋帶來的諸多難題,有效地推動地區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提升,實現持續發展,是市政管線建設的趨勢和方向。

一部園區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高樓成長史。
未來的園區仍將向上尋找空間,城市天際線會一次次得到刷新。對于血液里流淌著改革基因的園區,城市在改革的大地上扎得越深,未來就可能“長”得越高。當然,變化的只是高度,不變的是城市積極向上的精神,映射出的是園區的精氣神。如果說,那些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摩天樓群,是在時間之軸上一次次為城市刻下成長的痕跡,那么園區長高的每一米,都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座座摩天大樓就像一條條伸向天空的手臂,將園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角色托舉得更高。
如今位于方涇路沿線的裕大盛博科技園,早已沒有了往昔雜亂的景象。裕大盛博科技園總經理翁維介紹,裕大盛博團隊于2019年開始到此處進行資源提升。“之前這里就是老舊廠房,老舊載體居多,改造升級難度大。好在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動‘獻計’,對我們的設計規劃進行引導,并綜合整治了周遭道路等環境,讓整個改造升級工程變得更加順利。”
翁維告訴記者,裕大盛博產業園瞄準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等產業鏈孵化與運營,旨在打造科技孵化中心、工業智能設備檢測中心、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裕大盛博借鑒新加坡及深圳的“工業上樓”模式,充分調動樓宇內部資源,配備了實驗用地、3D打樣中心、無塵車間等專用場所,讓工業開始向高處走,以擺脫用地瓶頸,發揮空間效應。“通過更新改造,裕大盛博從原來的傳統工業制造業地塊變成了集生產和研發于一體的新型工業樓宇,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為度假區資源提升、產業升級做出積極貢獻。”
在裕大盛博科技的影響下,附近的哈塔達地塊開展城市更新重建,導入國家級人才企業波影醫療、省“雙創”人才項目今藍納米、高企廣衛建設,此外群祥電子地塊也完成改造,整體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傳統產業到引進新項目,從關停一批“低小散”到升級一批“高精尖”,通過對存量工業用地的提升、重塑,一個個新項目、好項目落地扎根。這樣,地還是那塊土地,但產出的效益卻不可同日而語。壘土必惜其貴,重土必盡其用。變化的是載體內的項目,不變的是對“畝均產值”的追求,對發展的渴望。
土地的集約化利用不僅為產業發展拓展優質空間,也可以讓區域用更少的土地資源獲得更大的發展,提高容積率、提高“畝均產值”,這種土地“煉金術”,必將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1年3月,蘇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吳中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相鄰的甪直鎮、郭巷街道和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范圍內,設立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爾后不久,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東區)即原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核心區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設。這片位于吳淞江以南、澄湖以北劃定26平方公里左右區域,致力打造為科教與高端產業高效協同的示范區、市域統籌創新合作的實驗區、生態人文共融的樣板區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的標桿區。
2022年8月,園區再有“新動作”,在提升金雞湖區域城市主中心、首位度的基礎上,重點打造兩個副中心,即北部副中心——陽澄南岸創新城和南部副中心——吳淞灣未來城,構建“一主兩副”空間格局,實現資源更高效地統籌配置,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
具體來說,陽澄南岸創新城整體規劃范圍73.1平方公里,覆蓋婁葑北、唯亭、青劍湖生活片區以及陽澄半島旅游度假區。吳淞灣未來城核心區范圍24平方公里,涵蓋蘇州東站、桑田科學島,上市企業產業園北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東區)等區域;協同范圍81平方公里。
這是園區的一張新藍圖,是在服務市內全域一體化、建設城市新中心中主動作為,也是園區對市委常委會專題調研園區工作會議精神的積極響應。
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總規劃師殷輝禮看來,金雞湖畔作為園區主中心,是28年來園區科學規劃引領凝結的豐碩果實,也是園區繼承過往經驗,高位再起步,開啟兩個副中心規劃的出發點。“兩個副中心的規劃傳承貫徹了‘產城融合、集約高效、生態優先、精致管理’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多方面的重點考慮。”

陽澄南岸創新城

吳淞灣未來城
當下的蘇州,市域一體化已成“熱詞”,園區這兩大規劃布局,都是園區精準把握機遇,激活內生動力,服務蘇州全域格局優化調整的主動作為。
從前的蘇州,平江路占據了中心位置,時移世易,后來我們的城市不斷向東,金雞湖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蘇州中心”。事實上,快速的城市化,不斷提升城市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城市中心本身就會經歷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從紐約、倫敦到東京,每一座國際大都會在發展歷程中,都經歷了單中心到多中心的發展之路。而在紐約400多年的發展史中,曼哈頓以其金融前景形成人口密集的紐約中心,隨著產業外溢,布魯克斯、皇后區等多中心興起,但曼哈頓始終以強大的多功能復合型集聚周邊人流,成為紐約“恒心”。
國際大都會的發展史持續論證:單中心到多中心迭代中,復合度最高,功能最多元的將成為“恒心”。蘇州正在經歷從單中心到多中心轉變的必經之路,隨著區域的擴張、產業的外溢,必將出現多中心齊頭并進的情況,但擁有城市地標、高人氣商貿、交通便利、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最猛的區域,仍將吸引蘇州其他區域的人流。面對未來,園區有信心在不斷涌現的多中心格局下,成為一顆“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