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 付保芹 李曉靜 黃曉燕
(1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護理系,河南 安陽 455000;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省感染與免疫疾病重點實驗室))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居于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五位,死亡率居于第三位〔1〕。手術切除是胃癌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但由于患者確診時大多已發(fā)生轉移,手術效果不理想,術后5年生存率低〔2〕。早期準確預測胃癌預后并指導個體臨床治療決策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之關鍵。微小RNA(miR)是一種有9~25個核苷酸的內源性非編碼RNA,在生物體內廣泛存在,在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細胞生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且被發(fā)現與胃腸道腫瘤等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等有緊密關聯(lián)〔3〕。研究發(fā)現〔4,5〕,miR-183、miR-144-3p在惡性腫瘤中呈現異常表達,對于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評估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組織中miR-183、miR-144-3p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并探討預后判斷價值,以期為胃癌的靶向治療提供參考思路。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的胃癌患者75例。納入標準:(1)均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2)行標準胃癌根治術(胃切除+胃周第2站淋巴結清掃);(3)術前未接受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4)年齡≥60歲;(5)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2)合并嚴重肝腎疾病者;(3)非胃癌相關性死亡者;(4)隨訪等數據缺失者。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采用門診結合電話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術后2年內每3個月1次,之后每6個月1次,隨訪截止至2021年5月31日。總生存(OS)時間是指患者術后當天開始至患者死亡或者隨訪截止日期所經歷的時間。無進展生存(DFS)時間定義為術后當天開始到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或死亡或隨訪截止日期所經歷的時間。收集患者年齡、性別、飲酒史、腫瘤最大徑、腫瘤部位、TNM分期、組織學類型、脈管癌栓、淋巴結轉移等臨床資料。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確定miR-183、miR-144-3p的截斷值,當miR-183相對表達量為1.76和miR-144-3p相對表達量為0.62時,此時的約登指數最大。以最佳截斷值為1.76和0.62將患者分為miR-183低表達(<1.76)組(n=34)與miR-183高表達(≥1.76)組(n=41)和miR-144-3p低表達(<0.62)組(n=39)與miR-144-3p高表達(≥0.62)組(n=36)。
1.3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檢測miR-183、miR-144-3p表達 收集患者胃癌組織與癌旁正常組織(距癌組織邊緣>3 cm),利用TRIzol法進行總RNA的提取,采用分光光度計進行總RNA濃度及純度的檢測,按逆轉錄試劑盒說明進行反轉錄獲得互補DNA,置于-20℃環(huán)境下保存。取總RNA 2 μg,采用熒光定量PCR儀(美國Thermo Forma公司)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PCR引物序列:miR-183上游引物5′-CCCGGGCTTGTCTTTTGTT-3′,下游5′-GAGTGGGTGGCTCACTCTTCTG-3′;miR-144-3p上游引物5′-ACACTCCAGCTGGGTACAGTATAGATGATGACT-3′,下游5′-CTCAACTGGTGTCGTGGA-3′;擴增條件:95℃ 10 min,95℃ 15 s,60℃ 60 s,共45個循環(huán)。以U6作為內參,采用2-ΔΔCt法計算miR-183、miR-144-3p的相對表達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進行正態(tài)分布主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組間生存差異采用Log-rank檢驗;采用Cox回歸模型進行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2.1胃癌組織與癌旁正常組織miR-183、miR-144-3p表達水平 與癌旁正常組織(1.05±0.17、0.96±0.18)相比,胃癌組織miR-183表達(2.56±0.28)顯著增高(t=39.922,P<0.001),miR-144-3p表達(0.45±0.11)顯著降低(t=20.937,P<0.001)。
2.2胃癌組織miR-183、miR-144-3p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miR-183高表達組TNM分期為Ⅲ+Ⅳ期、脈管癌栓及淋巴結轉移比例均顯著高于低表達組,miR-144-3p低表達組TNM分期為Ⅲ+Ⅳ期、脈管癌栓及淋巴結轉移比例均顯著高于高表達組(P<0.05);不同miR-183、miR-144-3p表達水平患者年齡、性別、飲酒史、組織分化型、腫瘤原發(fā)灶部位、腫瘤最大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胃癌組織miR-183、miR-144-3p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胃癌組織miR-183、miR-144-3p表達與預后的關系 患者隨訪8~64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32.3個月。miR-183高表達組OS率及DFS率均顯著低于miR-183低表達組,miR-144-3p低表達組OS率及DFS率均顯著低于miR-144-3p高表達組(P<0.05)。見圖1。
將TNM分期、有無脈管癌栓、有無淋巴結轉移、miR-183及miR-144-3p相對表達量等因素納入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miR-183高表達、miR-144-3p低表達均是老年胃癌患者OS及DFS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3。


圖1 miR-183、miR-144-3p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OS、DFS關系的生存曲線

表2 老年胃癌患者OS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

表3 老年胃癌患者DFS影響因素單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
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涉及多種基因、多信號轉導途徑及多步驟協(xié)同等相關過程〔6〕。如何從分子水平闡明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探尋新的靶向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提示miR-183高表達及miR-144-3p低表達可能參與了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并可能成為胃癌靶向治療的重要靶點。
研究表明〔7,8〕,miR可能參與胃癌的發(fā)生、侵襲、轉移等一系列生物學行為,是腫瘤生物標志物及潛在治療靶點。miR-183是眾多miRs家族的成員之一,在前脂肪細胞分化、成熟和腫瘤發(fā)生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9〕。本研究顯示,胃癌組織中miR-183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與程勇等〔10〕研究報道一致,提示miR-183可能作為一種癌基因在胃癌發(fā)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說明miR-183可能促進了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miR-183對細胞產生的生物學功能主要是通過其靶蛋白所介導的,其表達上調能夠引起免疫球蛋白樣結構域(LRIG)1 mRNA沉默,下調抑癌基因LRIG1及其蛋白表達,使得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平衡遭到破壞,引起細胞增殖失衡,從而促進腫瘤增殖〔11〕。
miR-144-3p也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miRNA,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異常,被認為參與了腫瘤發(fā)生發(fā)展〔12,13〕。miR-144-3p能夠通過調控細胞周期相關靶基因的表達,而對腫瘤增殖、凋亡過程產生影響〔14〕。研究表明〔15〕,miR-144-3p可能是一種抑癌基因,其能夠通過抑制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6的表達,進而對腫瘤增殖產生抑制作用。本研究顯示,胃癌組織中miR-144-3p表達水平顯著低于癌旁正常組織,且miR-144-3p表達與TNM分期、脈管癌栓、淋巴結轉移相關,與李早紅等〔16〕報道一致,提示miR-144-3p可能作為一種抑癌基因,參與了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本研究說明miR-183高表達、miR-144-3p低表達與胃癌患者較差的生存期有關,可能對胃癌患者預后有重要提示。Zhang等〔17〕研究表明,miR-183在胃癌組織中表達增高,其表達上調與胃癌較高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相關,是胃癌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Gao等〔18〕研究顯示,miR-144-3p在胃癌組織中呈低表達,與生存期獨立相關。
綜上,胃癌組織中miR-183表達上調、miR-144-3p表達下調,miR-183相對表達量≥1.76和miR-144-3p相對表達量<0.62是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成為潛在的胃癌預后新指標,并有望為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