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中國人壽、上海石化5家公司近期分別發布公告稱,申請自愿將其美國存托憑證(ADR)從紐交所退市。
評論:根據相關企業公告信息,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以來嚴格遵守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作出退市選擇是出于自身商業考慮。
中國正著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融入全球市場,不會主動謀求金融“脫鉤”。我國監管部門近期多次強調,堅定支持企業根據自身意愿選擇上市地,加快健全境外上市相關規則制度,積極推進跨境審計監管合作磋商。這是用制度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充分體現我國堅持規范和發展并重,推進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堅定決心。
事件:近日,“微信公眾平臺運營中心”發布消息,對公眾號頭像設置作進一步規范。消息稱,對于公眾號通過頭像設置紅點或數字等以仿冒官方消息提醒誘導用戶點擊查看公眾號的行為,一經發現將根據違規程度,對該公眾帳號采取刪除頭像、能力封禁等措施。
@我想:有些無良平臺愚弄大眾到頭來的結果還是愚弄自己。
@韻:真的討厭這種頭像,以后發現就舉報。
不久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切實便利群眾出行。一些地區進行了積極探索,比如,河南省明確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北京健康寶”新增可導入外地核酸檢測結果的入口;上海市“隨申碼”實現長三角地區核酸結果互認;遼寧省的“遼事通”、吉林省“吉祥碼”則可以隨時切換省內核酸檢測數據庫和全國數據庫……
@誰還不是個寶寶:太方便啦,支持!
@煮酒論英雄: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贊!
事件:日前,某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消息稱,四川攀枝花凱特芒果“大量滯銷”,農民“虧得血本無歸”。8月12日,當地政府回應,沒有出現芒果滯銷的情況,這種行為就是“賣慘營銷”。
評論:據當地監管部門調查發現,這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的“賣慘營銷”,背后主要是“一些大型團購電商和個人帶貨在搞鬼”。這類建立在扭曲事實基礎上的營銷方式,可能直接傷害一個地方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水果品牌形象。因此,對這樣一種屢禁不止的不良營銷風氣,或者說“毒流量”,顯然應該有更加有效的治理舉措。
事件: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經營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意見稿對于行業組織及從業主體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節目禁載內容,增加有關片酬管理規定,禁止開展收視率點擊率等方面的虛假宣傳等。
評論:流量即人氣訪問量,它應是一部作品或者一個平臺內在價值的外化呈現,其真正價值在于真實、客觀。然而在現實中,一些平臺、機構和個人,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弄虛作假甚至鋌而走險,制造虛假的流量數據,致使流量偏離正常的價值軌道,走入“流量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