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長,任仰光,曾文超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手外科 足踝外科,山東 濟寧 272000)
踝管綜合征是指脛神經或其分支在踝關節內側的骨纖維管道內受壓而產生局部或遠端足底放射性麻木、疼痛等癥狀的一種神經疾病[1]。踝管綜合征病因眾多,腱鞘囊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病因。我院收治距跟關節增生伴腱鞘囊腫致踝管綜合征1例,現報道如下。
患者 女,自述7年前發現右踝內側腫物,足底皮膚感覺異常,不影響正常活動,未特殊治療。近期患者自覺踝關節周圍疼痛不適,足底皮膚感覺麻木,收入院行手術治療。患者既往身體健康,無踝關節外傷病史。專科查體:右踝關節內側皮膚隆起,可觸及皮下不規則腫物,內踝下方踝管部Tinel征(+),足底及足趾跖側皮膚感覺麻木,踝關節主動活動稍受限,各足趾屈伸活動正常,末梢血運正常。B超示:右踝部腱鞘囊腫;肌電圖示:右脛神經傳導速率減慢;MRI示:右距跟關節內側異常信號,退變所致可能,右長屈肌腱旁囊性灶(圖1,2);X線示:右距跟關節內側骨質增生(圖3)。初步診斷:右踝管綜合征,右踝關節退變。

圖1,2 術前MRI圖像

圖3 術前X線片
硬膜外麻醉生效后取右踝內側弧形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見踝管壁張力增高,切開探查見脛神經水腫增粗長屈肌腱腱鞘周圍多發囊性腫物。仔細剝離腫物見膠凍樣內容物流出,腫物蒂部與長屈肌腱鞘及距跟關節相通,距跟關節內側增生骨贅明顯突出,咬骨鉗去除骨贅,徹底松解脛神經及分支,反復沖洗刀口,修復關節囊,逐層縫合刀口,敷料包扎,石膏固定(圖4,5)。術后送病理檢查,病理結果示:符合腱鞘囊腫(圖6)。術后患者自述足底麻木癥狀明顯緩解。

圖4,5 右踝術中情況

圖6 術后病理(HE×100)
踝管綜合征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踝管內壓力增高致脛神經受壓而出現足底皮膚感覺麻木、灼熱、刺痛等神經癥狀。腱鞘囊腫常發生于手及足部,是一種非腫瘤性疾病,可能與腱鞘組織營養不良或關節退變相關,多數與關節腔或腱鞘相通[2]。踝部腱鞘囊腫會導致脛神經受壓,誘發踝管綜合征。結合此病例作者分析:該患者存在右距跟關節退變、內側骨質增生,向踝管內突出,致踝管內壓力相對增高,同時長屈肌腱受擠壓,肌腱反復活動出現腱鞘囊腫,進一步增大踝管內壓力,逐漸出現脛神經受壓癥狀[3-4]。對于此類病例,我科的診治經驗:踝管綜合征患者術前必須完善X線、核磁共振、肌電圖、B超等檢查,全面評估踝關節骨性結構及周圍軟組織情況,對于存在骨質增生并囊腫的病例,術中需徹底切除囊腫同時去除增生骨贅,修復關節囊封閉關節腔,最后予以踝關節石膏固定,才能有效緩解神經癥狀,減少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