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伴同人類活動而產生,又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歷史文明的象征、科學進步的標志。截至2020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519.81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56萬公里;截至2021年4月,全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道路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血脈,在當今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道路作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對沿線的物流、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結構的調整、橫向經濟聯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道路工程設計方案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參考文件,設計的效果直接影響交通狀況。有的道路設計人員設計工作認識不到位,忽視了很多設計中的問題,存在較多的設計缺陷,加大了工程質量的安全隱患。對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道路工程設計進行改善,提高設計的安全性,延長道路的使用時間。
傳統網絡中信息的表現主要是面向用戶,便于用戶的直接閱讀和操作,但計算機并不能理解信息的含義。在查詢或檢索操作中,計算機只能簡單地通過關鍵詞直接匹配,操作結果還需人工進行篩選,不僅效率低,還可能出現信息的遺漏。這樣就大大限制了信息的自動化集成與智能化處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數據信息出現了爆炸性增長,網絡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人們對網絡的要求也越來越智能化和專業化。語義網給網絡中的信息加上了明確的語義的描述,并進行規范化的表示,不僅可以提高信息的表達能力,加強信息之間的聯系,還能讓計算機系統可以理解信息的含義,提高信息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處理能力。
生活性道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人們生活所需,既要考慮上下班高峰期的車流量,又要考慮人們娛樂出行的需求。為此,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采取主干道搭配支路的形式,這樣能夠更全面的展示生活性道路。具體設計需要考慮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上下班會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以此為中心,優化生活性道路形式,規劃公交車專用道路,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現擁堵
。同時,有部分群體在上下班中選擇步行的方式,所以還要考慮道路設計的安全性,如加寬人行橫道、分離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等,能夠有效地提高道路設計的安全性。針對道路寬度較窄的情況下,可以不設計非機動車道,但是必須要加寬人行橫道,確保人們過馬路時的安全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車輛的類型逐漸趨于多樣化,出現了大型車、小型車、公交車等,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特點存在差異,需要根據車輛的特點,完善道路設計方案。首先,設計人員要劃分大車道和小車道,使其擁有各自適合寬度的車道形式,降低出現車輛混行情況。同時,為了保證公交車在道路車輛行駛的高峰期能夠按時完成路線形式,需要為其設計專門的道路,確保行駛的暢通性;其次,在道路設計環節中,不能單純地設計主干道,也要對支路進行規范,縮小支路的路緣寬度,以此提高設計的可行性。
[19]Given current world conditions,those who can win the heart of Europe can prosper in the world.China’s diplomatic success in Europe is reflected by the fact that the“One Belt,One Road”initiative has been warmly welcomed.
總而言之,早期的習慣培養就像一粒種子,絕不能等到要收獲的季節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種,而是要趕在生命的春天里就有意識、有計劃地培土、撒種,并堅持不斷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并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結出累累碩果。
道路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重點,屬于系統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工程,并且會影響城市的交通運輸效率,對城市經濟發展也有密切的關系
。目前,在道路設計過程中,想要提高設計的有效性,減少出現設計缺陷情況,需要從道路設計的整體布局出發,優化道路布局方案。一方面需要考慮道路與周圍建筑物的關系,避免造成道路的突兀性,確保其呈現整體和統一。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布局的擴張,城市范圍越來越大,道路設計需要考慮的內容也變得更多,需要將車流量、車流向、車輛類型、車速等,劃分為不同的單元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最后將其整合到一起,能夠提高道路設計的科學性,為人們的出行提供良好的路線。另外,在道路整體設計規劃時,還要從路線的平面線性和縱斷面線性進行分析,才能提高車輛行駛的舒適性。例如,平面線性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圓曲線半徑、車輛速度、路面坡度等,當路面坡度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造成車輛行駛不穩定,加大了出現交通問題的概率,所以要盡可能地減小路面坡度,使其趨于平穩,以此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道路設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規避道路風險,提高道路的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首先,路面質量和平整度,決定了行車的體驗感,需要從墊層、基層和面層等環節入手,明確路面的密實度和平整度數值
。在針對軟土地基路段時,要選擇經濟實用的地基處理方式,使其能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道路設計人員要保證新道路與舊道路具有統一性,嚴格控制道路高程差。例如,為了緩解道路的通行壓力,新增設天橋,要確保天橋的高度能夠滿足路面車輛順利通行,又要避免天橋高度過高,比較突出;再次,道路中通常需要有橫斷面,設計分隔帶、邊溝、路肩等。為了降低路面出現病害問題,需要保證橫斷面設計符合特定的外部形態要求;最后,要注重路線設計和交叉口設計的可行性。一般來說,平曲線長度在1~3km以內,并且豎曲線的半徑以此為基礎,擴大10~20倍。交叉口設計需要結合道路車輛的平均數量和道路設施的完善程度,對其進行系統的規劃,使其能更好地滿足人性化的設計。
道路交通線路是車輛通行的主要依據,對交通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線路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線路設計的直線長度較小,導致線路出現了浪費的情況。這一問題在大部分老舊道路改進過程中較為突出,主要是因為設計人員,會采取最小直線長度,就導致大段老舊道路無法使用,不僅加大了后期建設的成本,還會降低獲取的經濟效益;二是平曲線半徑較大。設計人員存在盲目追求半徑大的情況,會出現前后曲線無法完美銜接的情況,造成車輛運行速度無法實現勻速;三是道路設計存在超高的情況,當車輛速度較快時,危險系數也比較大。
目前,乘非機動車出行依舊是大部分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并且該部分群體為道路交通參與的弱勢群體。為了減少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相互影響,可以采取分離設計方案。具體應用過程中,要先觀察道路的人流量和車流量,然后合理的設計人行橫道的寬度。通常人行橫道的寬度在75cm左右,如果周圍有大型的商場或寫字樓需要增加大90cm左右,使其能滿足每小時1000人的通行量。同時,還要在設計中,按照兩側等寬布置的方式進行設計,結合智能化的交通路燈,提高道路交通通行的安全性。
商業服務道路設計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機動車道的設計,只需要滿足基本的行車需求即可。通常會設計成雙向四車道,既沒有占有過多的空間,又能確保交通順暢。二是商業服務道路上會有許多商場,需要考慮人們在購物后的乘車問題,可采取港灣式公交站方式,減少影響過路行人的概率
。三是商業型道路上購物的人群比較多,為了保證人員的安全,需要重視人行橫道的設計,拓寬人行橫道的寬度,使其能為機動車留有一定的緩沖時間,避免對行人造成影響。
道路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自身的能力參差不齊,并且同一水平的設計人員,責任感也存在差距。通常責任感較差的人員,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設計,最終的設計方案并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設計人員的素質會直接影響道路設計的最終效果。同時,有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道路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為設計人員能力欠缺,才造成設計方案存在較大的缺陷,導致道路中出現了隱藏性的問題。另外,有部分設計人員固步自封,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道路設計方案存在滯后性。
換在以前,念蓉肯定會在半煙的胳膊上狠狠地掐一下,然今天,她只是笑笑,坐下來,打開電腦。半煙為她沖一杯咖啡,又盯著她的臉研究半天:“和楚墨吵架了?”
目前,人們對道路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設計人員在完善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實現對道路的美化。園林景觀道路可以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并且道路設計有一定的規律,能夠讓人們在達到休閑娛樂區域后,沿著綠化景觀道路欣賞城市的風貌。為此在設計園林景觀道路時,要突出兩邊道路的景觀,加大道路的綠化效率,給人帶來風景宜人的感覺。同時道路沿線還可以設定人文構筑物,方便人們停留欣賞景色。另外,在園林景觀區域中,還可以設計開放式的綠地廣場,搭配地鐵站或公交站,便于人們出行。
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家用轎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進行道路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隨之增加,保證道路交通供需平衡成為了設計的重點。現階段,道路交通設計人員在正式設計之前,要對設計的道路區域進行調研,了解道路的具體情況,通過修繕道路、拓寬道路、增加支路等方式,提高道路交通設計的質量,確保道路實現供需平衡。同時,還要考慮路網容量、布局、功能等結構,減少出現道路擁堵的概率。另外,道路結構承載力也要重點關注,需要保證道路在承受大量超重車輛的狀態下,還能有一定的承載力富余量,從而能保證通行的安全性。
道路工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道路的通暢性,降低出現交通擁堵的情況。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對交通情況進行分析,了解該區域的道路交通流量和交通車輛的類型,并且要掌握車速、路網等情況,綜合分析道路現狀,提高道路設計的可達性
。但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部分道路設計人員,忽視了道路設計的工作要點,并未對交通情況進行分析,設計人員不了解具體的車流量,導致其在設計時只是按照已有的經驗,最終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經常出現道路等級定位不合理、道路寬度過大、車輛優先通行不科學等情況,這些問題的出現,加大了道路出現交通功能癱瘓的情況,降低了道路通行的有效性。
交叉路口是道路規劃的重點,也是交通車輛匯合轉換的場地,直接影響道路的交通能力,對道路網節點規劃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確保道路交叉路口的通行狀況,需要增加交叉口的車道數量,才能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出現交通施工的概率
。然而在實際設計中,大部分交叉路口的車道數量較少,排水也存在一些問題,容易出現積水情況,還有一些路口建設了立交橋,但并不符合實際需求,綜合的交通效果不理想,為人們的交通出現埋下了安全隱患。
機動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尾氣排放量不斷加大,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在道路設計中進行綠化設計,不僅能改善道路行駛的環境,美化城市環境,還能緩解駕駛人員的疲勞。在此過程中,要關注綠化植物和道路路面的關系,使綠化帶低于路面基礎,避免出現泥土外露的情況,影響路面的清潔度。同時,還要保證綠化植物不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另外,綠化景觀在保證美觀性的基礎上,還要具備遮陰、防塵等功能,這樣能夠在減少汽車尾氣對人體影響的前提下,改善道路環境。
首先,德育教師要變知識的灌輸者為學習的引導者,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合作,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覺將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道德理念內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其次,德育教師要不斷探索師生關系,尊重學生情感和人格,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寬容、理解與支持,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自律的主體觀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教學中。
在道路交通中,經常出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相互影響的情況,阻礙了道路運行效率的提升。在進行道路設計時,要將其考慮到設計環節中,可采取三塊板或四塊板的隔離方式,將城市道路的主干道分成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路
。目前比較常用的分割方式就是綠化隔離帶,需要盡可能遵循寧寬勿窄的原則,不可盲目的縮小非機動車道的寬度。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隔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使其能有自己的道路通行,降低了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設計人員是道路設計的主體,設計單位要加大對設計人員素質的重視,做好培訓工作,使其能及時掌握先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在定期的培訓活動中,設計人員還能相互溝通交流與學習,取長補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設計人員的創新能力,也是影響設計方案可行性的主要因素,需要不斷培養設計人員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完善道路設計的方案。為此,設計單位可以舉辦相關的講座和比賽,設置一定的物質獎勵,激發設計人員參與的興趣,使其不斷創新設計方案,并且還能在頻繁交流中,實現思維拓展,有利于提升整體設計人員的素質。
道路設計能夠直接影響城市交通的情況,所以設計人員要高度重視道路設計,結合道路區域的具體情況,優化道路設計方案,降低出現設計缺陷的概率,提高道路設計的可行性。同時,設計單位還要意識到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做好設計人員培訓工作,提升其整體水平,使其能把握設計要素,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
[1]譚金偉.市政道路工程設計的新理念與關鍵要點分析[J].城市建筑,2022,19(02):193-195.
[2]崔修名.市政道路工程設計與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21(34):101-102.
[3]崔德洪.城市交通規劃與道路工程設計理念及技術差異化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21,6(05):209-210.
[4]劉順華.淺析道路工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J].低碳世界,2020,10(10):155-156.
[5]范益忠.道路工程設計技術要點探討[J].江西建材,2019(12):102-103.
[6]鄭超.道路設計存在的隱患問題及完善措施[J].交通世界,2017(30):42-43.
[7]梁翔.提升城市道路工程設計科學性的方法[J].科技與創新,2014(1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