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終端客戶的調查"/>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諶種華 胡 廣
(江西農業大學 南昌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2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購買農產品時,除了關注質量外,越來越關注品牌。為了保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權益,降低購銷雙方的交易成本,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價值,2007年12月原農業部發布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相較于普通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品牌知名度、質量保證等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吸引了大量農產品流通主體的關注。我國政府為促進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發展積極創設條件,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2008年原農業部發布了《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規范》,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試行)》。
長期以來,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數量和產值規模遠不及周邊省,發展速度緩慢,與農業大省身份不相稱。筆者通過對終端客戶的調查發現,流通效率低是制約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討如何提升流通效率對促進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與提升流通效率成為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的關鍵。農產品流通效率是指農產品流通過程中流通產出與流通支出的比值。當前,相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存在流通環節多、流通節點布局不合理、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問題。對此,我國眾多學者針對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影響因素、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
通常,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指標可分為綜合效率、時間效率、成本效率及安全效率四類,測算方法一般有生產函數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例如,丁靜結合我國農產品流通的實際狀況,遵循系統性、完備性和可比性等原則,從農產品流通速度、農產品流通規模和農產品流通經濟效益3個方面構建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測算了2007—2016年安徽等六省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黃梓軒等從流通規模、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益3個層面構建三峽庫區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體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就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三峽庫區農產品流通現狀進行了量化分析。
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因素較多,如居民消費水平、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市場運行效率和流通組織程度等。同時,農產品流通效率與農產品的流通渠道聯系密切,如肖芳文采用DEA模型測算農民合作社農產品流通效率,再通過Tobit模型尋找對農民合作社流通效率影響最大的銷售渠道,結果發現將送往加工企業、商販上門收購、電子商務作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合作社流通效率相對較高,將參與批發市場作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合作社流通效率不高,將參與農超對接作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合作社流通效率偏低。
要想有效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肖芳文認為需要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與流通組織程度,提高物流技術水平,健全相關基礎設施。唐國斌等提出,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途徑有組建產銷聯盟,形成“農產品流通戰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農產品流通清除障礙;構建新型物流平臺,減少運輸成本。王海燕研究區域特色農產品流通效率時,提出如下優化路徑:結合區域特色,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建立“互聯網+”對接農戶的農產品流通銷售模式。
從現有文獻可以看到,從終端客戶角度逆向分析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研究相對比較欠缺。
截至2022年3月,全國登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為3 268個,其中江西省擁有地理標志農產品101種,登記主體類型及其登記數量如圖1所示。其中,江西省由行業協會和合作社登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約占全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的60%。

圖1 江西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主體類型及其登記數量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于2021年7—8月對終端客戶進行抽樣調查,以了解終端客戶對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體驗。此次共發放問卷33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有效率為89.7%。調查項目統計結果見圖2。
2.1.1 樣本客戶基本情況。樣本客戶的職業主要為農民、工人、白領、公務員和教師等。居住地為南昌市的樣本客戶占比37.82%,其他地市的占比62.18%。
2.1.2 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關注程度及關注事項。在關注程度方面,非常關注的樣本客戶占比9.09%,比較關注的占比32.73%,一般不關注的占比58.18%。在具體關注事項方面,48.18%的樣本客戶關注質量安全衛生,占比最高;41.82%的客戶關注價格和營養。
2.1.3 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購買方式、購買頻率等。在購買方式方面,通過電商平臺及超市攤位購買的樣本客戶占比分別為62.73%和76.36%,采取社區團購方式的占比46.36%。在購買頻率方面,一天一次的樣本客戶占比13.64%,三天一次和一周一次的占比分別為19.09%、25.45%。在網購取貨方式方面,60.91%的樣本客戶是代收點自取,23.64%的樣本客戶下樓接收,而送貨上門僅占15.45%。在配送時效方面,兩三天送達的樣本客戶占比最高,為64.55%;其次是即日達或次日達,占比22.73%。
2.1.4 對發展影響因素的看法。影響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價格、資金投入、供應鏈長度、規模化經營程度、質量保障措施等。在價格方面,58.00%的樣本客戶認為地理標志農產品價格較貴,認為價格一般的占比37.00%,只有5.00%的樣本客戶認為價格比較便宜。在其他影響因素方面,認為資金投入低、流通環節多、小規模經營、質量不容易保證的樣本客戶分別占比54.55%、74.55%、71.82%、63.42%。
2.2.1 購買方式以傳統方式為主。雖然新興的電商平臺及社區團購平臺發展較快,應用人群有所增多,但是采用傳統超市攤位購買方式的人群占比仍然最高。這說明在網購興盛的當今社會,客戶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這種品牌商品仍傾向于進行實物交易,也說明地理標志農產品供應鏈上各銷售節點企業在電商平臺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關企業可以進一步拓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傳統的超市及攤位銷售大部分是經過層層經銷商轉手,必然會影響其流通效率,增加流通成本。如果采用企業直銷模式,可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進而可降低銷售價格,提升產品競爭力。

圖2 終端客戶部分調查結果統計
2.2.2 取貨方式存在“最后一百米”問題。大部分樣本客戶的取貨方式都是代收點自取,選擇送貨上門的樣本客戶占比較低。對于一些鮮活、易腐的農產品,如果代收點缺乏保鮮設施或設備,則可能會影響產品質量,而且相比送貨上門降低了流通效率。
2.2.3 價格偏高是制約發展的核心問題。大部分樣本客戶認為制約流通效率的關鍵因素是流通環節多,流通時間長;層層轉手,層層加價,導致消費者購買到手的產品價格遠遠高于原產地價格。銷售價格高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力,減少了產品需求量。
2.3.1 流通基礎設施薄弱。地理標志農產品流通效率主要依賴于流通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基礎設施會嚴重制約流通效率的提升。流通基礎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由于車輛或人員短缺,導致地理標志農產品不能直接送達客戶,而是放在代收點。相關代收點沒有單獨設置鮮活類地理標志農產品儲存區,而是和其他物品混存,加之代收點存儲設施如冷藏柜等缺乏,導致可能出現農產品變質問題。二是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地理標志農產品只能在常溫下保存,進而導致其耗損率較高。農產品的損耗不僅影響農民收入,而且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價格。
2.3.2 加工水平低,品牌建設力度不足。我國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之比不足2.5,而發達國家在4~5,滯后的農產品加工業已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目前,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多采用腌制等附加值低的生產方式進行加工,湯制等比較高級的加工方式應用較少。此外,雖然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有上百種,但是只有少數如南豐蜜橘、贛南臍橙有知名專業品牌,大多數地理標志農產品沒有專業品牌,或者雖有專業品牌,但是知名度極低,影響范圍局限于所在縣(市、區)。
2.3.3 流通環節多,流通時間長。目前,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主要流通模式仍比較傳統,即從源頭種植戶、采購商、批發商、加工商到分銷商再到消費者。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時間過長,直接導致流通效率下降。同時,鏈條越長,鏈上成員就越多,流通成本會增加,銷售價格也就越高。這便造成購買量下降,負向影響流通效率。加之冷鏈技術落后,流通時間長極易導致鮮活農產品腐爛、變質,進而帶來經濟損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發布的《2021數據安全行業調研報告》顯示,數字化轉型可使物流服務業成本降低34.2%,營業收入增加33.6%。雖然近些年江西省政府加大了對道路、冷鏈運輸、冷凍冷藏等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農產品流通條件大大改善,但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投入仍不足。因此,政府應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鼓勵并引導流通企業建立農產品數字化流通體系,破除企業“數據孤島”問題,實現科技賦能,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可以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產品衛生、方便產品流通,從而提升農產品價值。政府應出臺政策并重點扶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主體、相關科研院所、農產品加工經營組織等共同研發、創新加工技術,并開辦精深加工技術培訓班,加強新型加工技術的推廣應用;應支持加工企業以食品生產、功能性產品開發等為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應著力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形成產業集聚,做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主體(使用者)要樹立品牌意識,做好品牌戰略規劃。另外,品牌口號表達的是品牌核心價值,好的廣告語可以刺激需求,促進產品銷售。因此,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主體(使用者)要設計優秀的品牌口號或廣告語,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媒介進行宣傳,特別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潛在目標客戶進行精準宣傳,同時積極參加博覽會、展覽(銷)會等,提升品牌知名度。
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在大中型超市設立地理標志農產品直銷專柜(專區),在各農貿市場優先安排地理標志農產品自產自銷攤位。針對產地位于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政府應發揮好牽線搭橋的作用,采用結對幫扶的方式,引導農戶和消費者直接對接。這樣既可以保證農產品銷路、穩定銷售價格,也可以降低終端客戶購買價格,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縮短流通時間,助力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升。同時,要著力解決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如鼓勵代收點配備冷藏設施,提倡甚至要求配送人員將產品直接交接到顧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