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唐余方
基層水利干部送水到戶
這個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給水資源并不豐富的奉節縣康樂鎮帶來嚴峻考驗。
8月初,康樂鎮朝陽村二組的池塘、溝渠陸續快要見底。朝陽村黨支部書記張勝亮在村里工作了幾十年,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受高溫天氣影響,重慶36個區縣的824個鄉鎮(街道)遭受干旱災害。其中,旱情最嚴重的是巫山、奉節、巫溪、開州、彭水、武隆。尤其是巫山和奉節的江南片區,更是出現了連片缺水的情況,康樂鎮就在這個區域內。
高溫難耐,張勝亮的心也火急火燎的。這時,他接到了老支書劉本發的電話。
“村里本來就少水,連著大太陽,會不會發生旱災?”劉本發問。
“如果再不下雨,情況很不樂觀。”張勝亮說。
聽到這話,71歲的劉本發坐不住了。他立即從縣城趕回村里,與村“兩委”干部一起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朝陽村位于大山深處,海拔400—1200米,落差大,引水并不容易。但劉本發記得,下河灣那一帶有不錯的水源,可以就近架設管道,把水引進村里。
第二天一大早,劉本發、張勝亮和管水員來到下河灣,沿著整片山找了很久,終于在亂石之下找到一股碗口粗的水源。
找到水源后,大家都來勁兒了。在康樂鎮黨委、政府和水利部門的科學指導下,朝陽村采取因地制宜架設管網、修建蓄水池等方式,開辟應急水源。
8月14日,朝陽村的勞動力幾乎全部出動了。大家扛著鋤頭等工具,每人背著10公斤水泥,陸續將500余公斤建筑材料運送上山。
按照規劃,他們要先在河壩處修建一座蓄水池,再在懸崖上架設管道,將水由山上引入蓄水池,水經過處理后,再引入朝陽村的飲水池。
河壩上的蓄水池3天便修好了,但要在懸崖的半山腰架設管道難度很大。
“懸崖的高度有200多米,又陡又險。”張勝亮說,但大家還是毫不猶豫地綁著安全繩上去了,劉本發在山上指揮大家,連向啟菊和陳平清等女同志也加入了進來。
讓張勝亮感動的,還有朝陽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有權。
楊有權仗著自己比張勝亮年輕幾歲,就“搶”了最危險的活,站在懸崖最險要的地方確定管道走向,確保群眾安全。
管道快架設完成時,正好迎來楊有權47歲的生日。那天中午,大家坐在河壩上,頂著烈日吃泡面。得知當天是楊有權的生日,張勝亮很愧疚,他舉起手里的水,對他的搭檔說:“今天實在不該讓你來。”
“沒什么應不應該,我既是黨員,也是村干部。架管道這么危險,我必須在現場。”楊有權說。
朝陽村的干部群眾經過10天的共同努力,終于將潺潺的水流引進了朝陽村的飲水池。看到清澈的水“嘩嘩”流出來時,好多村民都是笑中帶淚。
這個夏天,重慶雖然缺水,但不缺像朝陽村那樣及時有效的抗旱保供水行動:巫山縣曲尺鄉曲尺村20余名黨員干部群眾背著水管、鋼絲,穿越叢林溝澗,合力架設應急水管2.3公里,將汩汩清水引入曲尺村、鎖龍村;長壽區統籌水資源調度,通過龍溪河、桃花溪水系連通工程,從龍溪河向桃花溪調水4次,為桃花溪補水300萬立方米,惠及沿線群眾42萬余人……
旱情發生以來,重慶通過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科學蓄水調水、保障應急供水等措施,全力抗旱保供水。截至9月9日,全市共新辟水源1273處、管網延伸3532公里,開展應急送水4.7萬余次,讓122.3萬供水受影響的群眾喝上放心水,努力把旱情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