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特約作者田飛汪云劍趙鵬

工人在三一智能裝備產業園內作業
8月10日,走進位于兩江新區的三一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工廠內,室外超過40℃的暑熱被消去一半。
工廠頂部與四周由強化玻璃和白色鋼材組成,泛著漣漪的水池里鯉魚愜意游曳,生機盎然的綠植與汩汩冒出的噴泉相映成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池兩側忙碌的生產線:上下揮舞的機械臂、時時飛濺的幽藍焊花、踩著輪滑穿梭往來的工人們,提醒著我們這里不是室內公園,而是一座現代化綠色智能工廠。
難以想象的是,這座占地21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現代化工廠,從動土到投產,只用了短短9個月的時間,而且投產后僅半年就生產出上萬臺挖掘機。
為何如此之快?“這離不開兩江新區的‘高速’服務為我們提供的巨大支持。”在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荊輝看來,正是有了兩江新區為三一重機提供的量身定制的全流程、高效率服務,才有了項目投產之快、企業運行之好。
2020年7月1日,兩江新區與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約。
根據項目協議,三一集團將在兩江新區成立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并打造三一集團在西南地區的首個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制造工廠。
工廠建成后,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以為每個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實現“一張鋼板進去,一臺挖機出來”,總裝配線約17.3分鐘就能下線一臺大型挖掘機。
為讓三一項目得以盡快落地,在項目簽訂之初,兩江新區管委會便成立了三一項目推進專班,兩江新區龍興公司甚至成立了由董事長掛帥的三一項目黨員突擊先鋒隊。“一班一隊”,就是為三一項目量身定制的“管家”團隊。
“什么時候能夠投產?”
“一年。”
“從一紙協議、一片荒地到一座智能制造工廠,只用一年?”聽到兩江新區的承諾時,不少人心中有點打鼓。
殊不知,在眾人質疑之際,“管家”團隊已對項目建設涉及的土地“招拍掛”、高壓線遷改等工作進行全方位布局,按照一年內實現竣工投產的目標定下了一張工期圖。
“這張圖就是我們的‘戰場’地圖。”龍興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為給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務,項目推進專班和先鋒隊成員每周都要依據工期圖召開工作調度例會,匯報本周建設進度,安排下周工作計劃。
同時,兩江新區還為三一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并安排專人“一對一”全程提供代辦服務。
“項目施工單位招投標完成”“開工登記手續辦理完成,9月可正式開工”……項目周報上,高速推進的籌建進度、明確的開工時間,給所有人吃下了“定心丸”。
“完成這項工作還要多久?”“3天內搞定!”
類似的對話,在龍興公司市政部干部何翔飛參與三一項目施工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起步即沖刺,開工即決戰。所有人都拿著工期圖,圍著轉、盯著干”。
讓何翔飛印象最深的任務,是2020年9月30日,三一重機提出,希望產業園在20天內實現通電。
“當時,我們才開始施工3周左右,連用電申請都還未提交。”何翔飛說,“通電前的工作非常繁瑣且不能出現一點紕漏。”
現場勘查、受(送)電工程設計審查、安裝電表、接電……不少單項工作通常都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
由于時間異常緊迫,而且臨近中秋、國慶假期,如按常規流程辦理,幾乎無法完成任務。為此,何翔飛和同事一起,立即與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重慶兩江供電公司等單位溝通,倒排送電計劃。
20天里,不論晴雨,不論日夜,各方團隊成員共守一線。只用一周時間,19根電桿先后佇立,1.6公里電纜敷設完畢,1.3公里導線架設完成……2020年10月20日晚,三一智能裝備產業園實現通電,創造了龍興新城最快送電紀錄。
“只要企業‘吹哨’,再難的事,我們兩江人都會想辦法去解決。”何翔飛說。
這句話,龍興公司建管部工作人員葉濤也深有體會。在三一項目中,他負責建設通向廠房約兩公里的連接路。在項目投產前一個月,這段路還未正式開工。
為如期修好連接路,葉濤協調各方找機械、找人手、搶進度,“甚至有施工方從其他工地調來挖掘機”。
一個月的時間里,50余臺挖掘機、推土機等重型機械,200余臺大型運輸車輛,300余名各類作業人員,相繼投入這場攻堅戰。
2021年6月26日21點36分,隨著最后100米瀝青攤鋪結束,道路建設竟提前4天完成。夜色中,疲憊的葉濤終于松了口氣。
招工難,是很多企業入駐異地后都要頭痛的問題,但在三一重機面前,這個難題卻迎刃而解。
簽約的第二天,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黎婷便帶隊上門:“你們有什么招工需求,盡管跟我說。”
鄧荊輝提出需求:“我們項目需要招聘焊工、裝配鉗工等20余個工種近500人,而且開工前要到總部昆山基地參加培訓,最長的培訓時間為半年左右。”
“留給我們的時間并不多。”拜訪結束后,黎婷立即組建招聘團隊,開始圍繞招聘工種制訂招聘方案。
“招聘專業焊工是最大的難點,重慶地區專業焊工缺口大,持有相關技能證書的更是少之又少。”當時負責招聘的管理人員郭彪回憶說,“加上所有崗位需求量大、種類多,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的人選,并不容易。”
為此,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上下聯動:公司主要領導牽頭聯系相關工種的管理部門做好信息對接;招聘團隊取消全員休假,對所有相關持證人員進行地毯式聯系,對未就業或剛離職的人員邀約面試洽談,對現有技能人才庫進行重新篩查;兩江人才網、兩江微招聘微信公眾號多次推送招聘信息……
2020年10月18日上午,一場三一項目專場招聘會在匯博人才市場舉辦。
看到招聘展位前排起的“長龍”,黎婷終于放心了,“現場一共有3000多人來求職,網上收到的簡歷有5000多份,最終面試通過700多人”。
2021年6月30日,三一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如期投產。
“我們約90%的一線高級藍領人才源于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組織的招聘,現在他們大多已成為技術骨干。”鄧荊輝由衷地感謝道,從準備申報資料、項目審批,到基礎設施建設、招聘員工,兩江新區都盡其所能為三一重機掃平障礙。
如今,三一重機飛速發展,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