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陳一豪
在川渝邊界的210國道上,一幅“川渝高竹新區”的標牌十分醒目。
2021年12月27日,由重慶市渝北區和四川省廣安市聯手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區正式揭牌。川渝高竹新區由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區域和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部分區域組成,規劃面積262平方公里,其中渝北區124平方公里、廣安市138平方公里。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專章部署了“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工作,賦予了川渝首個跨省域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未來發展探路的重大歷史使命。
如今,走進建設中的川渝高竹新區,道路平坦通暢,兩旁還種滿了行道樹,許多建筑拔地而起,廠房整齊排列……在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辦公樓前,“渝B”“川X”等牌照的轎車交錯停放,讓人明顯感受到川渝兩股“血液”正在這塊土地上有力地流動,支撐起高竹新區這塊“試驗田”的“心臟脈搏”。
驅車從江北國際機場附近出發,前往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辦公樓,全程大約50公里路程,耗時約1個小時。
整個車程前半段都行駛在南北大道上,但到了210國道路段,明顯感到彎多路陡,不時還有路牌提示“前方施工”,只能降低車速前進。
“等南北大道三期修完了,這些都將不再是問題。”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北大道全長約35公里,起于重慶繞城高速空港東互通,止于川渝高竹新區S208,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經通車,三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
在南北大道三期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從上空向四川方向俯瞰,山嶺間已修好的工程便道斗折蛇行,工地上數十臺大型機械開動,上百名工人正爭分奪秒搶工期。
建設中的川渝高竹新區
“別看現在便道曲曲折折,大道修好后將會呈現筆直的景象。”項目負責人介紹,南北大道三期工程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全長9.97公里,路基寬27米,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
“新區突出‘同城共建’,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北大道三期工程是連接川渝高竹新區與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大通道,由渝北和鄰水分段同步建設,其中鄰水境內段全長6.82公里,渝北區境內段全長3.15公里。
“共建,是最明顯的特點。”該負責人說,為了修建這條路,川渝在工程設計建設方面開展了多項合作,“道路相向而建,體現了川渝間合作的不斷深化”。
據了解,正在建設中的南北大道三期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達到通車條件。屆時,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時間最快將縮短至半小時。
同時,由于川渝高竹新區多數企業來自重慶,或為重慶產業配套,南北大道三期工程通車后,將大幅降低新區企業運輸成本,川渝間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一大早,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員余向就急急忙忙地趕到了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咨詢如何降低用電成本。
該中心負責人陳秘接待了余向,并將他領進了一個房間。房間內有兩塊液晶顯示屏,呈垂直狀分布在墻面和地面,占據房間近一半的面積,上面顯示著川渝高竹新區企業用電數據。
“我們在這里用大數據監測和分析企業用電情況。”陳秘用電腦打開大數據分析平臺,挑選出幾張余向所在公司的用電圖表,其中一張顯示:該公司某月“峰時”用電占比48.3%、“谷時”用電占比6.22%。當前新區高峰時段每度電0.85元左右、低谷時段0.25元左右。
“你們可以合理優化用能時段,盡量增加‘谷時’用電比例。”陳秘給出建議。
這讓余向很是欣喜,豎起大拇指,連連向陳秘道謝。
6月14日,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正式運行,這也標志著新區企業可實現用電業務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辦理、一體服務”,實現新區用電“一體化”。
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川渝電價是有差異的。全年拉通算,四川區域每度電比重慶便宜0.1—0.2元。新區企業執行哪一邊的電價?陳秘給出答案:“按四川的電價結算。”
而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唐家文在向記者介紹用水情況時則說:“用重慶的水。”
這一句話的分量并不輕。鄰水縣原高灘園區水資源相對匱乏,供水的清水河水庫主要靠雨季蓄水,遇到旱季或少雨時節,水量變少,水質變差,園區內用水量較大的企業和居住在高灘鎮高處的老百姓存在用水困難的問題。
水從哪里來?與高灘園區僅3公里之隔的渝北區茨竹鎮衛星水庫是重慶市一級飲用水源,水量充裕,但此前因行政區劃問題無法實現跨省域供水。
去年5月,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召開衛星水庫取水協調推進會,通過了衛星水庫取水設計方案。一個多月后,總長約7.5公里的供水管道建成,徹底解決新區5000余人的用水難問題。
去年底,兩省市出臺了《關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28條政策措施,涵蓋產業培育、用地用能、財稅金融等7大方面,為新區更好更快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堅持的一條原則令人印象深刻: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通俗說,哪邊政策支持力度大,哪邊措施對市場主體最有吸引力,就用哪邊的。”唐家文解釋說,“只有堅定不移改革創新,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政策就高、成本就低”支持方式的確立,正一步步將川渝高竹新區打造成價值高地、投資洼地、活力熱土,吸引了不少企業前來投資建廠。
楊旭是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人,此前一直在外發展。“創業何必去遠方,新區就是好地方。”得知川渝高竹新區推出了企業扶持政策,楊旭和幾個合伙人一拍即合,決定在川渝高竹新區投資建設機械加工廠。
為什么要建機械加工廠?“我專門了解過,新區現有的企業,大部分是為重慶產業配套的機械加工企業。”楊旭說,“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也是川渝高竹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無獨有偶。去年底,東莞市阿巴斯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波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來到川渝高竹新區,他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考察這塊“創業熱土”。一路走一路看,他的信心越發堅定。2021年12月27日,何波和川渝高竹新區正式簽約,擬投資1億元打造智能傳動系統生產基地,主要開展微型減速器、微電機等核心傳動部件研發生產。
“投資項目,就是投資區域。”何波坦言,“政策就高、成本就低”是最觸動被招引企業的一句話,這“一高一低”的背后,是政策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據了解,目前已經建成投產的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力登維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運行良好,訂單量穩步增長。正在建設的四川億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川渝高竹新區掛牌后第一家入駐企業,專注于特種纖維材料應用開發,預計今年年底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