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瑪妮,周曉瑩
(廣州市番禺區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廣東 廣州 51148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臨床表現為思維混亂、行為思想異常等,病程長且易反復為其主要特點,如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則會進一步加重,對患者自身生活、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奧氮平作為適用于精神分裂癥、其他有嚴重陽性(幻想、妄想、幻覺等)與陰性(情感淡漠、情感和社會退縮、言語疲乏等)癥狀的精神病急性期和維持治療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服用會引起代謝綜合征,總體治療效果仍不理想[1]。氨磺必利屬于一種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病藥物,其主要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多巴胺功能,進而發揮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但是對其他受體系統缺乏顯著親和力,且無明顯體質量增加和糖脂代謝異常,臨床常被用于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的治療[2]。本研究旨在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經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治療后,對其認知功能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廣州市番禺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5~61歲,平均(40.18±10.73)歲;病程6個月 ~ 9年,平均(7.15±0.37)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6~61歲,平均(40.25±10.64)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7.24±0.27)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組間對比。診斷標準:參照《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3]中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者;伴有行為思想異常、思維混亂等癥狀者;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4]評分 > 60分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中的氨磺必利、奧氮平藥物過敏者;先天性代謝異常與各類型疾病引起代謝異常者;合并其他精神類疾病者;近1個月內接受過長效抗精神病藥物、電休克等方面治療者等。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5 mg奧氮平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500,規格:5 mg/片)口服治療,1次/d,2周后根據患者病情調整劑量(最大劑量≤ 20 mg/d)。觀察組患者在奧氮平片治療的基礎上,給予200 mg氨磺必利片(廈門力卓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564,規格:100 mg/片)口服治療,1次/d,2周后根據患者病情調整劑量(最大劑量≤ 800 mg/d)。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PANSS評分對患者治療8周后臨床效果進行判定,包括治愈(PANSS評分減低率≥ 75%)、顯著進步(50%≤PANSS評分減低率 < 75%)、進步(25%≤PANSS評分減低率 < 50%),以及無效(PANSS評分減低率 < 25%)。總有效率=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②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經3000 r/min轉速離心1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青島漢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TSH-4000)對血清FPG、LDL-C、TC、HDL-C、TG水平進行檢測。③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5]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8周后的認知功能情況進行判定,其中隨機錯誤數(30分)與持續錯誤數(30分)評分越高,總正確數(40分)與完成分類數(10分)評分越低,認知功能越差。④使用PANSS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4、8周后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PANSS包括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16~112分)、陽性癥狀評分量表(7項,4~49分)、陰性癥狀評分量表(7項,4~49分)3部分,總分范圍為24~210分,分數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⑤使用匹茲堡睡眠質星指數評分(PSQI)[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8周后睡眠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包含睡眠效率、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4項,各項滿分均為3分,總分為12分,分值與睡眠質量呈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臨床效果)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治療前及治療2~8周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認知功能、糖脂代謝指標及睡眠質量)均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8周后,對照組患者中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分別為6、8、8、8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33%(22/30);觀察組患者中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分別為12、10、6、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28/30),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320,P<0.05)。
2.2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血清HDL-C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血清TC、LDL-C、TG、FPG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s , mmol/L)
注:與治療前比,*P<0.05。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FPG:空腹血糖。
組別例數 HDL-C TC LDL-C TG FPG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治療8周后 治療前治療8周后 治療前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301.81±0.231.12±0.37*3.96±0.584.81±0.85*2.32±0.382.83±0.37*1.26±0.291.59±0.37*5.02±0.475.61±0.56*觀察組301.86±0.281.08±0.33*3.93±0.554.79±0.82*2.37±0.332.79±0.34*1.23±0.271.49±0.31*5.03±0.495.59±0.58*t值 0.756 0.442 0.206 0.093 0.536 0.436 0.415 1.135 0.081 0.1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WCST評分比較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總正確數、完成分類數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升高;隨機錯誤數、持續錯誤數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WCST評分比較(±s , 分)

表2 兩組患者WCST評分比較(±s ,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
組別 例數 總正確數 隨機錯誤數 完成分類數 持續錯誤數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30 25.73±3.5728.38±2.44*19.46±4.1713.68±2.44* 3.01±0.42 4.12±0.38* 21.93±4.5316.36±2.44*觀察組 30 25.85±3.6430.47±2.23*19.33±4.148.55±1.56* 3.06±0.35 4.58±0.41* 21.89±4.6712.48±2.27*t值 0.129 3.463 0.121 9.702 0.501 4.507 0.034 6.3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比較治療2~8周后兩組患者PANSS評分較治療前均呈降低趨勢,且不同時間點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s , 分)

表3 兩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s ,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2周后比,#P<0.05;與治療4周后比,△P<0.05。PANSS: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
組別例數 治療前 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治療8周后對照組3086.56±8.6477.36±7.86*71.52±7.43*# 56.36±6.14*#△觀察組3086.72±8.8670.36±7.64*57.68±6.25*# 44.86±6.79*#△t值 0.071 3.498 7.808 6.8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各項睡眠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s , 分)

表4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s ,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睡眠效率 入睡時間 睡眠質量 睡眠時間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30 2.54±0.29 1.54±0.28* 2.34±0.49 1.33±0.38* 2.41±0.33 1.64±0.26* 2.47±0.43 1.17±0.35*觀察組 30 2.49±0.32 0.87±0.12* 2.36±0.45 0.75±0.24* 2.35±0.32 0.57±0.25* 2.44±0.36 0.66±0.14*t值 0.634 12.047 0.165 7.068 0.715 16.248 0.293 7.4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精神分裂癥是由大腦結構異常、環境、遺傳等因素導致機體思維、感知覺、情感等方面出現障礙,以及出現精神活動整體不協調的一種慢性疾病。奧氮平主要通過拮抗膽堿能受體、5- 羥色胺受體,抑制中腦邊緣區系統活動亢奮,進而改善患者的陽性、陰性及一般癥狀,控制其病情進展,但可能會造成糖脂代謝異常與體質量增加[7]。
氨磺必利作為第二代抗精神類藥物,在低劑量時,其主要通過對多巴胺D2、D3突觸前受體進行阻斷,使突觸間隙內多巴胺濃度增加,進而對患者陰性癥狀(情感缺失、情感遲鈍、社交減少、意志力缺乏等)進行改善;在較大劑量時,其主要通過阻斷突出后多巴胺受體來改善患者陽性癥狀(幻覺、妄想、言語紊亂、行為紊亂、激越等)進行改善;同時氨磺必利還可通過改善睡眠結構,提高睡眠連續性,進而有效延長患者睡眠時間,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質量;此外,氨磺必利通過提高精神分裂癥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和增加多巴胺神經傳遞途徑,進而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8]。睡眠質量的提高尤其是深睡眠期的延長,可以使患者腦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有益于腦認知能力提高;長期的睡眠不足或質量下降則會導致腦神經功能乃至器質性的受損。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以及WCST評分中總正確數、完成分類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隨機錯誤數、持續錯誤數評分,以及各項睡眠質量評分和PAN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將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有助于其精神分裂癥癥狀的緩解,認知功能與睡眠質量的改善,提高臨床療效,與張志勇等[9]研究結果相符。氨磺必利通過對邊緣系統突觸后多巴胺受體產生作用,加強對多巴胺能神經興奮的抑制效果,同時可對譫妄、幻覺等癥狀進行緩解,也有利于認知功能的提升[10]。
相關研究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引起代謝綜合征的機制與其阻斷5- 羥色胺2C、M受體而引起食欲增加和過度鎮靜有關;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變,或通過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胰島素耐受及糖利用度,進而使患者糖脂代謝出現異常[11]。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血清FPG、TC、LDL-C、TG水平均顯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顯著降低,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應用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所產生的糖脂代謝影響與單一應用奧氮平相當,與陳士華等[12]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奧氮平通過對5- 羥色胺2A受體的阻斷,影響機體瘦素與胰島素代謝,導致機體內分泌不正常,容易出現食欲增加、嗜睡等情況,進而加快體內脂肪沉積、糖代謝異常,誘發糖脂代謝紊亂;而氨磺必利主要通過對多巴胺產生抑制作用來發揮作用,不會對5- 羥色胺受體產生影響,故不會對患者食欲、胰島代謝產生影響,使得糖脂代謝紊亂風險小,進而不會增加機體代謝紊亂風險,且安全性更高,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13]。
綜上,精神分裂癥患者經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治療后,有助于其精神分裂癥癥狀與糖脂代謝紊亂情況的緩解,改善認知功能、睡眠質量,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