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記飛,陳 威,盧智麗
(漢川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 孝感 4316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常見于育齡期婦女,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或很少有癥狀,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切除術是臨床手術治療中常用的術式,而合理的麻醉方案是手術的關鍵,蛛網膜下腔麻醉被廣泛用于下腹部與下肢手術,其特點是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麻醉效果確切,但由于術中牽拉興奮副交感神經,麻醉阻滯平面較高,使患者術中生命體征不易控制,影響術中管理與術后鎮靜、鎮痛。咪達唑侖是一種短效苯二氮?類催眠鎮靜藥物,通過刺激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中的抑制性神經遞質(γ- 氨基丁酸受體)增強抑制和阻斷腦皮質邊緣覺醒,發揮鎮靜、肌松、抗驚厥及抗焦慮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咪達唑侖后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發生舌后墜的風險較高[1];而鹽酸右美托咪定屬于α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具有中樞性抗交感神經的作用,還能產生近似于自然睡眠的鎮靜作用,可保護心、腎和腦等器官功能,且不會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其麻醉效果與麻醉的完全性比咪達唑侖更高[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鹽酸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蛛網膜下腔麻醉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對患者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漢川市婦幼保健院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61歲,平均(39.66±6.41)歲;病程3~9個月,平均(4.56±1.15)個月;漿膜下肌瘤18例,肌壁間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1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60歲,平均(40.53±6.75)歲;病程3~10個月,平均(4.29±1.09)個月;漿膜下肌瘤19例,肌壁間肌瘤23例,黏膜下肌瘤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常見婦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B超可顯示肌瘤大小、位置及數目;均有明確的手術指征,需進行手術治療者;術中均采用蛛網膜下腔麻醉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存在凝血系統異常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與免疫系統疾病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漢川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研究。
1.2 麻醉方法術前應對患者進行臨床常規檢查(心電圖、血壓)。患者采取側臥位,對患者L3~L4間隙進行蛛網膜下腔麻醉處理,在蛛網膜下腔注射0.50%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江蘇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54,規格:5 mL∶25 mg),使用劑量為0.2 mg/kg體質量,注射速度0.2 mL/s[4]。麻醉結束后使患者保持平臥位姿勢,將麻醉平面控制在低于T10。然后對照組患者靜脈注射咪達唑侖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0,規格:2 mL∶2 mg),50 μg/kg體質量,隨后取50 μg/kg體質量咪達唑侖與同體積的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泵入,時間控制在10 min。觀察組患者使用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7,規格:2 mL∶0.2 mg)進行靜脈泵入麻醉,藥物劑量控制在1 μg/kg體質量,靜脈泵入時長控制在10 min。當患者SBP水平明顯小于80 mmHg(1 mmHg=0.133 kPa)時,或者與基礎值相比下降幅度超過25%時,則患者處于低血壓狀態,應用鹽酸麻黃堿注射液(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國藥準字H32021368,規格:1 mL∶30 mg)靜脈注射,根據患者血壓情況將劑量控制在5~10 mg;當患者HR過于緩慢,則應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安徽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900,規格:1 mL∶0.5 mg)靜脈注射,劑量控制在0.5 mg/次。
1.3 觀察指標①麻醉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運動阻滯時間與感覺神經阻滯時間。②血流動力學。采用動態血壓心電監護儀(北京老同仁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型號:AMR-401a型)監測并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阻滯平面固定后(T0)、用藥5 min時(T1)、用藥10 min時(T2)、用藥30 min時(T3)]DBP、SBP、HR、SpO2水平。③腦電雙頻譜指數(BIS)[5]。采用BIS評估與對比兩組患者T0、T1、T2、T3時的鎮靜效果,其中BIS總分100分,40~60分最佳,數值越大越清醒。④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惡心、心跳過緩、呼吸抑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使用S-W法檢驗計量資料數據是否服從正態分布,對于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運動阻滯時間、感覺神經阻滯時間均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比較(±s , min)

表1 兩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比較(±s , min)
組別 例數 運動阻滯時間 感覺神經阻滯時間對照組 50 149.48±19.86 177.45±28.59觀察組 50 189.45±36.72 254.59±29.65 t值 6.770 13.243 P值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與T0時比,T1~T3時兩組患者DBP、SBP、HR水平及對照組患者SpO2水平均呈降低后升高趨勢,觀察組患者SpO2水平呈逐漸降低趨勢,其中T1~T3時觀察組患者H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T1~T3時SpO2、T2~T3時DBP及T2時SB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患者T1時DBP與T1、T3時SBP水平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T0時比,*P<0.05;與T1時比,#P<0.05;與T2時比,△P<0.05。DBP:舒張壓;SBP:收縮壓;HR:心率;SpO2:血氧飽和度。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DBP(mmHg) SBP(mmHg)T0 T1 T2 T3 T0 T1 T2 T3對照組 50 82.64±8.09 75.26±7.58* 64.59±8.49*# 72.89±7.29*△107.62±6.09 103.54±7.26* 101.05±9.26*106.26±9.46△觀察組 50 80.48±8.1677.53±7.9275.36±7.12*78.15±5.18△108.25±5.84106.25±7.52105.46±9.25 109.25±5.26#△t值 1.329 1.464 6.873 4.159 0.528 1.833 2.382 1.9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HR( 次/min) SpO2(%)T0 T1 T2 T3 T0 T1 T2 T3對照組 50 76.45±4.0575.03±5.1668.25±4.03*# 70.05±4.06*#△101.28±1.3698.23±1.46*97.26±2.92*# 98.26±1.21*△觀察組 50 76.26±3.95 72.25±3.49*66.64±3.48*# 68.25±3.01*#△101.79±1.45100.25±1.02*99.26±1.36*# 99.06±1.12*#t值 0.237 3.156 2.138 2.518 1.814 8.020 4.390 3.4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BIS水平比較與T0時比,T1~T3兩組患者BIS水平呈逐漸降低趨勢,且T2、T3時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T1時兩組患者BIS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BIS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BIS水平比較(±s)
注:與T0時比,*P<0.05;與T1時比,#P<0.05;與T2時比,△P<0.05。BIS:腦電雙頻譜指數。
組別 例數 T0 T1 T2 T3對照組 5065.93±0.9264.86±3.05*63.11±3.92*# 55.68±2.36*#△觀察組 5065.61±0.8264.14±2.95*57.25±3.14*# 47.64±2.69*#△t值 1.836 1.200 8.250 15.88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子宮肌瘤的誘發因素與高齡、流產、婦科炎癥等有關,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會出現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等癥狀。臨床治療方中多采用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在進行手術治療前通常實施蛛網膜下腔麻醉。而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患者對手術時的舒適度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臨床上麻醉輔助藥物大多使用靜脈鎮靜藥物,其更有利于消除患者術前的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
采用咪達唑侖麻醉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點,可迅速通過血 - 腦屏障,作用于腦干網狀結構和大腦邊緣系統,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丘腦和皮層的活動,達到鎮靜、催眠作用[6-7]。目前右美托咪定也被逐漸應用于婦科手術中,其可調節交感神經系統,降低兒茶酚胺的釋放,不僅能控制手術中的血壓水平,還可抑制蘇醒期的血壓升高,具有雙向調節心血管系統的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運動阻滯時長、感覺神經阻滯時長均顯著長于對照組;T1~T3時觀察組患者H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T1~T3時SpO2、T2~T3時DBP及T2時SB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相比于咪達唑侖,鹽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網膜下腔麻醉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可延長阻滯時間,從而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且對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影響較小。其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可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使交感神經活性降低,還可激活藍斑α2腎上腺受體,解除對腹外側視前核的抑制,進一步阻止前腦皮層覺醒組胺的釋放,從而延長感覺阻滯時間、運動阻滯 時間[9]。
BIS是能夠有效預測麻醉深度的一項指標,其可將腦電圖的功率和頻率經雙頻分析作出的混合信息擬合成一個最佳數字,用0~100分表示,100代表清醒狀態,0代表完全無腦電活動狀態(大腦皮層抑制)[10]。本研究結果顯示,T2、T3時觀察組患者BIS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表明相比于咪達唑侖,鹽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網膜下腔麻醉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能提升鎮靜效果,優化麻醉深度,安全性良好。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可通過激動血管平滑肌細胞α2受體,使微循環血管收縮,從而延緩藥物吸收,維持麻醉的安全性,藥物作用部位是腦干藍斑區,該區域可調節睡眠與覺醒,且與其他鎮靜劑相比,用藥后患者發生呼吸抑制的不良反應較少[11]。
綜上,鹽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網膜下腔麻醉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可延長阻滯時間,對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影響較小,可提升鎮靜效果,優化麻醉深度,從而達到更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良好,臨床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