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睿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40)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建筑市場國內經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強。傳統建筑企業的產值利潤率較低,產出規模的增長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能源和資源消耗,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業鏈,已是建筑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對建筑企業的研發費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發費用精細化管理已是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筑企業的研發活動大多依托于工程項目進行,研發過程與施工過程相互交織,管理周期較長,資金規模與研發成果的關聯、資金支出與專用于研發活動的認定,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困受制于行業的特殊性,大部分建筑企業屬于從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到施工項目的多層級、多鏈條管理模式,研發項目也隨施工工程分散在各地,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研發費用管控的難度。此外,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普遍缺乏對研發費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更沒有現代管理技術的支持,大部分企業尚未構建起有效的研發費用管理體系,仍以粗放式管理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鼓勵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建筑企業獲取科研經費來源渠道越來越廣,享受科研方面的政策紅利越來越多,內外部機構對建筑企業研發投入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

圖1 超大型建筑企業近5年研發投入規模
選取四家有核心競爭力的超大型上市建筑企業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交建和中國鐵建,通過分析其近五年的研發投入規模和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可見,研發投入的金額和強度都呈上升趨勢。2021年的研發投入規模普遍超過2017年的2倍,其中中國建筑超過3倍;2021年的研發投入強度普遍比2017年提高0.5%,其中中國交建提高超過1%。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研發費用超200億元的有4家,均為建筑企業;而已披露研發費用的4011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中位數值為4%,建筑企業雖研發支出投入金額較高,但研發投入強度還落后于其他行業。

圖2 超大型建筑企業近5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
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科技研發項目管理,以科技引領提升工程產品的安全及質量、改進工程的工期及效率,以創新驅動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力,已成為當下建筑企業的重中之重。通過分析建筑企業研發費用全流程管理,主要發現以下幾類問題:
建筑企業的研發活動一般依托于施工項目進行,研發項目分布分散、共性較少,不同于一般的生產經營企業,建筑企業自主性較強。研發費用與工程成本的區分,如員工工資是科研工資還是生產工資、物資領用是科研用還是生產用等方面,往往依賴于員工的職業判斷,人為操作空間較大,研發費用歸集未能對應到具體的工程研究部位中去,缺乏充分的研發費用歸集依據,較容易出現研發費用與工程成本劃分不清而導致歸集不準確的情況。
建筑企業普遍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平臺及業財一體化平臺的支撐,科研部門缺乏對費用歸集的深度參與,而財會部門對科研業務本身缺乏了解,使得研發費用歸集與技術研究開展存在孤島現象,不能真實準確地歸集、反映研發項目實際所發生的費用,統籌管理及過程監控較弱。主要體現在研發費用歸集與技術大綱不匹配、研發費用結構不合理,如以信息系統開發為主的研發課題歸集了大額材料費,缺乏說服力和合理性;研發歸集進度與研發項目的周期相悖,如存在課題已結題但費用還在歸集等問題。
現實中不少建筑企業忽視了研發費用預算的管理,一方面在編制研發預算時隨意性很大,部分企業為達到一定的研發歸集比例,不考慮研發活動實際情況及費用結構的合理性,使得研發預算沒有發揮其歸集指引作用;另一方面研發費用的動態監管不足,在遇到如設計變更、地質影響等不可預見因素導致研發項目中斷、中止或延期等情況時,沒有及時調整研發費用預算,使得歸集與研發實際情況脫節,加大了研發費用不被有關部門認定的風險。
部分建筑企業研發費用歸集相對籠統粗糙,在會計處理上存在核算科目設置不規范、核算科目分類不準確、費用歸集沒有對應到相應的研發課題等問題;在費用歸集上存在核算原始資料不合規、附件不完整、研發項目費用與非研發項目費用分攤不合理、沒有研發人員簽認,無法證明研發業務真實性等問題;部分單位為了歸集而歸集,存在從工程成本隨意調賬至研發費用,造成年度研發費用披露不正確的情況,存在較大研發費用歸集失真風險。
建筑企業當下普遍只關注研發投入,忽視了研發投入的產出。近年來,即使研發投入在不斷增加,但建筑業毛利率仍處于較低水平,研發成果申請或轉化運用不足,取得的工法、專利及科技獎項等方面與研發投入嚴重不匹配,盡管對研發活動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缺乏相匹配的支撐性研發材料,建筑行業的研發加計金額占研發費用整體比重較低,建筑企業研發管理的不足沖淡了科研項目的創新成果和價值貢獻。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完善,施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獲利空間不斷縮小,迫使建筑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以期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角度而言,將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BIM等技術融入企業研發費用管理,依托智慧財務,建立現代化全流程研發費用管理體系刻不容緩。
1.以智慧財務為核心的研發管理模式
智慧財務是指在數字技術與財務管理高度融合的基礎上,深化業財一體化雙向協同,將財務管理穿透至業務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以全價值鏈環節數字化為基礎,應用先進的中臺工具,橫向整合各財務系統、連接各業務系統,縱向貫通各級子企業,推動業財信息全面對接和整合,避免數據孤島,以實現業、財、技一體化管控和協同優化,形成管理合力,推進經營決策由經驗主導向數據和模型驅動轉變(如圖3)。

圖3 智慧財務下的研發管理模式
通過智慧財務,建立起業務與財務在數據、流程各管控等方面的協同機制,達到研發各類費用的精細化管理。如,在人資系統中配備研發工時打卡功能,每月由人資系統根據研發工時自動分攤匹配研發人員薪金計研發項目,推送至研發部門復核,并傳遞至財會系統支付薪金、自動會計處理;如,將物資系統、科研系統有機整合,材料領用人在領用材料時,在線登記物料去向,并運用BIM技術將其可視化至具體工程部位,物資系統在耗料分配時,自動分配是研發用還是生產用,推送至研發部門復核,并傳遞至財會系統自動會計處理。此外,通過智能數據整合,便于企業實時開展研發費用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和監督執行。
2.以區塊鏈+作業成本法管理為鏈條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相連組合而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區塊鏈可以完整的記錄所有的資源成本、作業成本信息。有效運用作業成本法,將研發活動分解作業并建立責任中心,建立預算管理、過程管理、績效管理的研發費用作業成本管控體系,以區塊鏈技術定位、追溯研發活動發生的成本費用,堅持一切研發費用皆可控、健全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研發費用管控機制,將區塊鏈與作業成本法有機結合,是實現建筑企業研發費用管理全自動化的一個突破點(如圖4)。

圖4 區塊鏈+作業成本法管理鏈條
區塊鏈的優勢在于分散式設計,數據塊中大量節點組成點對點網絡,任何節點都是獨立的,與建筑企業研發活動特點相吻合,將區塊鏈技術以研發項目管理流程為鏈條區分,以標后立項策劃、立項申請與批復、編制研發大綱、組織與實施、驗收與評審、推廣與運用為研發項目管理全流程,建立系統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研發費用管理平臺。以每個研發作業為基礎,對各個技術研究開展合理預測,以實現技術研發全過程的資源配置規劃,達到專款專用、無預算不開支。同時基于區塊鏈對各研發作業開展實時的、各個研發步驟、各個研發階段研發費用歸集分析,形成反饋與控制機制,并在此基礎建立績效評價與獎懲制度,健全研發費用精細化管控。
1.建章立制方面
數智化管理的前提是統一、規范的業務數據口徑和標準的業務管理流程,建筑企業首先要結合自身管理實際,建立相關的科研制度辦法或研發管理標準化手冊,明確研發費用涉及部門的職責與分工,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將工作內容流程化、標準化。如建立《科技研發項目管理辦法》明確科研項目立項、實施、成果評審、驗收、考核等科研項目管理的標準化流程;建立《研發費用管理辦法》明確預算管理、歸集管理、加計扣除管理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配套《研發標準化手冊》明確規范數據輸出的工作標準。
2.系統建設方面
系統建設是搭建智慧財務的難點與重點,其核心是數據集成。對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管理數據、第三方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以區塊鏈技術實現科研項目從研發策劃、立項申報、開展科研、驗收結題、推廣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通過數據同源、全面貫通,建立自動化的運營監控預警機制,打造業財穿透、人機交互的智能化“數據中臺+UI”,實現管理層級扁平化、管理信息實時化,管理顆粒精細化、管理視角多維化、管理決策可視化、管理場景動態化。
3.預算指引方面
聚焦研發費用管理,建筑企業需要強化預算指引,要對研發項目進行全周期預算和年度預算的雙重管控,注意跨部門協同、多方聯動,完善預算編制、執行跟蹤、監測、分析,及時糾偏,強化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評價,增強剛性約束,實現閉環管理。研發預算要依據施工進度編制、分解,重點關注研發預算費用的合理性、使用部位與進度計劃的匹配性,結合項目研發實際分析工、料、機等各類研發費用占比,確保研發費用結構合理,提升研發預算對研發活動的指導和管控作用。
4.科學歸集方面
研發費用歸集要與研發項目研發實際相匹配,財會部門和技術部門要強化協同,明確研發費用歸集范圍、簽認手續及規范性附件模板,技術部門根據研發計劃、研發進度報告等研發過程資料,牽頭控制研發進度,財會部門要以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核算要求,健全研發核算體系、規范設置研發費用輔助賬,實現費用歸集展現研發活動軌跡。要提高自動控制水平,建立風險量化評估模型和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如對歸集中某一單項成本金額過大的不合理情況實時預警,強化研發費用歸集的源頭合規把控、過程合規管控、結果合規監控。
5.考核評價方面
完善科學系統的建筑企業研發能力評價體系,促進各級研發中心研發水平持續提升。堅持導向性原則,如對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培育現代化產業鏈鏈長等,取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項目給予考核加分獎勵;堅持適用性原則,根據各研發活動規模、業務特點等設置量化考核指標,如以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金額為依據按比例計提獎勵;如考核每萬元研發投入取得的發明專利數量,強化研發投入與專利產出匹配度的考核引導,推動研發與生產高效融合。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隨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技術手段不斷突破,建筑企業以前瞻性的智慧財務為基石,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BIM等新興技術手段為運用,實現研發費用精細化管理,以科技創新賦能財務轉型,以財務轉型推動服務創新,全力支撐建筑企業聚焦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支撐建筑企業聚焦實體經濟發展,支撐建筑企業著力加快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成果轉化的應用,為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