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烏茲?比于克耶勒德熱姆

土耳其ArkeoNews考古學網站10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中部發現巨幅古代石雕壁畫:“這是豐富和改寫宋代藝術史的一項重要發現”在中國中部河南省發現的兩幅北宋時期石雕壁畫,成為該國迄今發現的最大同類壁畫。中國的宋朝見證了巨大的科學進步、藝術繁榮,以及行會、紙幣、公共教育和社會福利的日益普及。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宋朝及其前一個朝代唐朝被視為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文化時期。
在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發現的這兩幅壁畫,對稱分布在州橋東側南北兩岸。壁畫通高約3.3米,目前已發掘出的南岸壁畫長約23.2米,北岸壁畫長約21.2米。這些石雕壁畫上雕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祥瑞圖案,例如海馬瑞獸、飛鶴和祥云(如圖)等。據估計,一旦完成橋東西兩側四岸壁畫的發掘工作,這些壁畫的總瓦度將達100米左右,總雕刻面積將達約400平方米。“從規模、題材、風格來看,州橋遺址出土的石雕壁畫可以代表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格和雕亥II技術的最高水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鄭巖表示,“是豐富和改寫宋代藝術史的一項重要發現。”
宋朝的藝術家在陶瓷和繪畫方面嘗試新主題和新方法,其對科學的迷戀和對世界一絲不茍的觀察,造就了細致入微探索世界的大規模宏偉山水畫。陶瓷技術和新釉料都得到蓬勃發展。現在看來,當時人們也很擅長石材加工技術。
州橋始建于唐朝780年至783年,是當時城市中軸線的地標性建筑,1642年因黃河水泛濫被淤埋在泥沙中。2618年有關部門啟動州橋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目前該遺址共完成發掘面積44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存遺跡117處。▲(作者奧烏茲?比于克耶勒德熱姆,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