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哲 曾建強

“十載星沙幕,一片玉壺冰。”長沙縣與長沙市同名,又稱“星沙”,始于秦代三十六郡之一,2000多年來名稱始終未改。“長沙”之名與二十八星宿有關,“星沙初下,望重湖遠水,長云漠漠。”古代的文藝青年因此在詩詞歌賦中為長沙塑造出這個雅意別致的稱呼——星沙。
繁榮興旺的產業與詩意幸福的棲居,是當今星沙的寫照。今年8月,《2022中國縣域發展潛力報告》對外發布,長沙縣成功登頂,位列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第一,且是在前10名中唯一位于東南沿海之外的內陸省份,也是唯一的“縣”。
10年前,長沙縣已經從40多年前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縣成為聞名遐邇的“中西部第一縣”,2012年的長沙縣剛剛挺進全國縣域經濟15強,短短10年間,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全國第三,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五,發展潛力全國百強縣第一,科技創新全國百強縣第六,連續15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十三五”期間,長沙縣GDP年均增長8.8%,人均GDP由11.9萬元提高到13.4萬元,在縣級層面率先全省突破1.95萬美元大關……10年來,長沙縣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且后勁十足。
長沙縣有著“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10年來,長沙縣堅持項目為王,緊扣“兩主一特”、四條產業鏈開展精準招商,為工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各大主機廠立足現有產業布局,圍繞前端、尖端和高端,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三一集團、山河智能、藍思科技等民營企業已成為行業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企業,長沙縣真正成為享譽世界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10年間,從“一片湖”到“一座城”。2012年松雅湖南部園林景觀項目剛剛開始建設,2016年就被評定為國家級濕地公園,今年《長沙縣松雅湖生態新城總體規劃》正式出爐。
2012年長沙地鐵2號線開啟了長沙縣的地鐵夢,如今3、4、5、6號線都已延伸至星沙,全縣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公交車,一張巨大的“毛細血管網”,讓全縣各地鄉鎮居民的出行變得輕松又便捷。
10年時間,作為三湘首善之區,長沙縣已連續15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我想有個家,最好在星沙”這句話成為許多人的心聲。
“郡縣治,天下安。”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既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短短10年間,一個不沿海、不臨邊、地處中部并不算最發達省份的縣,為何能發展如此迅猛激揚?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規劃實施關鍵之年,《中國報道》三次探訪長沙縣,探尋這片紅色熱土的發展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