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永科 郭俊明
進入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城,公路兩旁一眾低矮的建筑中,永和縣人民醫院新院區格外顯眼。目之所及,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干凈整潔的就醫環境、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所縣級醫院。
“我們已經投用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西門子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美國史賽克關節鏡、奧林巴斯胃腸鏡、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乳腺鉬靶X線檢查等醫療設備,在全省縣級醫院都處于領先水平。髖膝關節置換術、胸腹腔鏡手術、無痛胃鏡或腸鏡、核磁共振、心臟冠脈和腦血管成像、血液透析治療、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重癥監護等29項臨床新技術陸續得到應用,孵化和催生了一批優勢專科……”山西白求恩醫院派駐永和縣人民醫院院長張建文自豪地介紹道。
永和縣下轄79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村衛生室。從2015年至今,該縣投入314.3萬元實施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改造,為各村衛生室設置了診斷防保室、治療室、藥房和公共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均配備32套以上基礎設備,配備藥品50種以上。
而在幾年前,作為縣里最大的醫療機構,永和縣人民醫院還陷于設備老化、人才匱乏的困境,醫療水平僅相當于鄉鎮衛生院水平。患了重病只能去大城市就診,對于許多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的老百姓來說并非易事,首先面臨的是花費壓力、能否順利掛上號,其次是患者能否忍受舟車勞頓,還有整個過程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
短短幾年,發生在永和縣人民醫院的巨大變化,還要從山西白求恩醫院對其進行全面托管開始說起。
“王叔,康復期還是要多注意飲食。”走進永和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辦公室,山西白求恩醫院幫扶專家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華俊正在給患者叮囑術后康復事宜。
患者王先生被診斷為前列腺增生,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后于近日進行了“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麻醉手術順利,圍術期出血少,患者無不適,術后恢復良好。這也是永和縣人民醫院首例前列腺等離子電切手術。“曾經只有省城可以做的大手術,現在在家門口也可以獲得一流的診療服務。”王先生激動地說。他的一番話,印證了3年前山西白求恩醫院托管永和縣人民醫院的初衷,即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普通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患者解先生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腎性貧血、高血壓三級(極高危)、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此前,由于永和縣人民醫院做不了透析,解先生只能在臨汾市進行透析治療,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往返。永和縣人民醫院血透室開診后,長期奔波于異地透析成為往事,解先生的透析費用也由原來的自費支付100元降低到14.7元。
據了解,永和縣人民醫院血透室建立于2019年下半年,各種搶救設備齊全,如心電監護儀、除顫儀、注射泵、輸液泵、心電圖機、簡易呼吸器、喉鏡、電動吸引器等。科室開科前,兩名護士參加了山西省護理學血液透析專科培訓并取得專科證書,兩名醫師先后赴山西白求恩醫院血液透析中心免費進修學習。
百歲老人馮奶奶,主因摔傷致左股骨頸骨折。此類病人如保守治療,兩個月內因各種并發癥致死率為40%,在醫學上被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只有手術才能讓病人盡快恢復。經檢查,馮奶奶由于年齡大,各臟器均有不同程度功能衰竭。在永和縣人民醫院經過兩天生命機能調整和術前準備后,醫護人員為其在椎管內麻醉下順利實施了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后第3天,馮奶奶便可下地活動,術后一個月基本恢復正常生活。馮奶奶是醫院建院以來救治的年齡最大的手術患者,她特意囑咐家屬為骨科贈送錦旗以表謝意。
以上患者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張建文介紹說,2019年4月,由國家衛健委牽線搭橋形成了由山西白求恩醫院全面托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以院包科”的“一體兩翼”幫扶新模式。為確保托管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以高度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舉全院之力托管幫扶永和縣人民醫院。
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華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面托管各項工作,他指出:一要立足基層發展需求,認真分析研判,制定發展規劃;二要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進基層,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破解基層患者醫治困境;三要致力于為基層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德高尚、醫技精湛的醫療團隊。

“結合永和縣疾病譜和縣域醫療需求,山西白求恩醫院3年來累計向永和縣人民醫院輸出骨科、普外科、婦產科、麻醉科、神經外科、精神衛生科、中醫科、心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口腔科、康復科、泌尿外科、護理部等20余個學科共計74名專家,開展推廣射頻消融、冠脈造影術、膝關節鏡檢術、髖膝關節置換術、腰椎椎板減壓植骨融合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胃腸鏡診療術、超聲引導下外周神經阻滯麻醉及鎮痛、恒牙充填治療術等40余項新技術。”張建文表示,現在的永和老百姓足不出縣即可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診療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4月22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縣醫院名單,標志著“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啟動。山西省永和縣人民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永和分院)成為全國“千縣工程”綜合能力提升工作縣醫院。對于永和縣來說,這又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永和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更是山西省深度貧困縣。普查數據顯示,全縣共有貧困村7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94戶18031人,貧困發生率34.4%。
據永和縣衛體局局長田永峰介紹,永和縣缺少優質醫療資源,國家在開展健康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時,首先要提升縣醫院服務能力。在國家衛健委的大力支持和山西省的共同推動下,永和縣構建了永和縣人民醫院全新的幫扶體制:從整體布局來看,山西白求恩醫院全面托管永和縣人民醫院;從學科發展來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3家三甲醫院發揮各自優勢,長期派駐專家“組團式”提升學科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和護理能力等;從保障支撐來看,國家衛健委為永和縣人民醫院配備價值30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
此外,永和縣著力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推進落實“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體制機制創新,在深入推進山西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鄉村一體。一方面,充分發揮山西健康扶貧“雙簽約”優勢,暢通貧困人口上下轉診機制;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建設,暢通遠程會診由省市向鄉村兩級延伸,確保貧困人口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在縣域內得到及時救治。
在解決機構空白點方面,永和縣強化村衛生室建設,從2015年至今,共新建和改擴建村衛生室63個;在解決人員空白點方面,今年通過市級派駐21名、縣聘鄉用2名、鄉聘村用3名、村聘11名,共計37名衛生人才。目前,全縣已全面消除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按照山西省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工作標準,永和縣還投入314.3萬元實施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配齊了規定設備和基本藥品。
2020年,永和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貧困發生率由34.4%降為0.53%,其中因病致貧率由24.4%降為0.32%。如今,在多項政策紅利“兜底”下,貧困群眾有了依靠“少生病”、足不出戶“能看病”、不多花錢“治好病”,曾經的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國家級貧困縣,已經鮮有人因看病就醫而發愁。
據永和縣縣長楊景寧介紹,永和縣將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做優縣域醫共體、配強基層服務隊伍,全力推進“健康永和”建設,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守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張建文表示,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以及山西白求恩醫院的大力支持,接下來,永和縣人民醫院要在縣委、縣政府以及山西白求恩醫院的指導下,把“培養本土人才,提升造血能力”作為幫扶的首要任務,發揮管理和學科優勢,繼續為永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健康山西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