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王帆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0)
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出接近人的色彩本質是理性的認識。人類在識色認知的過程中,色彩作用于人的視覺,激發人的感覺、感情和想象。
色彩這個詞語并非無中生有。每個色彩詞語都是意象的表現形式,最初僅限于表現形式,繼而延伸至意圖。《尚書·益稷》里曾寫道:想看古人繪制的圖像,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要用五種顏料做出五種色彩不同的衣服。東漢鄭玄注解到:“性曰采,施曰色。未用謂之采,已用謂之色。”[1]在古人眼里的具象被稱作彩,具象經過人的客觀意識,被稱為色。宋應星先生在《天工開物》中的這段話:“霄漢之間云霞異色,閻浮之內花葉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則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2]這便是色彩的由來。
立春黃白游、松花、緗葉配蒼黃,顏色的命名來自湯顯祖“欲識金銀器,多從黃白游。”所對應的物候為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夏至朱顏酡、赩熾、朱湛配石榴裙,顏色出自《楚辭》,大寒月白色、晴山、品月、東方既白,這個季節閉塞成冬,大雪封門,顏色都冷峻清白。也是清代重要的官服顏色。東方既白是太陽未升起時,地平線那一抹天色。何為意象,便是將“意”之于“象”。就是通過創造主體的特殊感情而創造的一種藝術形象,通過對具體的對象更高更深的加工和改造產生了一種圖像,這種圖像的表現方式就是一種藝術,它的表現方式就是一種更多的色彩,于是就有了更豐富的顏色詞。由此便可理解,具象與意象是各不相同的“有意味”的形式。
五間色和五正色是中國古代顏色分類,五正色(又稱上五色)即為紅、黃、青、白和黑。中國傳統文化將四季冠之與生命相關的方向與色彩名稱。“春為青陽,方向主東,守護神為青龍。夏為朱明,方向主南,守護神為朱雀。秋為素白,方向主西,守護神為白虎。冬為玄冬,方向主北,守護神為玄武。”黃色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性意義,屬于五行中央。
五正色并不玄妙,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一文中,有講禮器與色彩的關系。“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鄭玄注釋說:“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銳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嚴;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3]這一段描寫十分巧妙,不僅說到了幾種顏色:“綠、白、黑、黃”與“東,南,西,北,中”等五方的對應關系,也談到了器物與色彩的意象:青圭代表著初春的初芽,代表著生機的一半,白蟾代表著秋的肅殺,宣璜代表著冬季的廣闊,黃琮代表著大地。中國人的皮膚顏色是黃的,所以古人認為黃色是他們自己的膚色。五色(也叫下五色)是一種比較奇怪的顏色,它是由五種不同的顏色組合而成,分別是青色、淡紅、淡青色、紫色和褐色。古代的正色和間色是區分等級的利器,不能混在一起。
顏色亮度,也稱為顏色的亮度。不同的顏色會有明暗差異,同樣的顏色也會有明暗變化。將不同明暗度的顏色組合配置在一起,以更加注意顏色的明度、色調和對比度。高明度色調的配色形成了優雅明亮的色調,如白色、高亮度、淡黃色、粉綠色、粉藍等顏色。一些食品包裝,如低品位的雞尾酒經常使用。中明度調的色彩搭配形成了一種含蓄莊重的風格。常見的配色原則,如使用純度高的紅色和藍色,使包裝具有鮮明的個性。這種中等明度色調的配色主要用于民族時尚包裝。低明度色調的配色,形成一種深沉沉穩的色調,具有莊重、莊重、典雅的感覺。這種色調主要用于一些茶葉和葡萄酒的包裝。
包裝色彩的整體設計細節一旦是以多色相輔助配置而構成的,其配色的視覺感官先要以艷度差和雜質的含量差的適當變化為符合,將色相既是四大中心來看待的。色彩表達使用的越多,越是需要本身統一的各種要素。只不過,多明度對比配合形成富有層次感及特征,它與色相差有密切聯系,配置特殊方式可以分為:鄰近色為雙色調、類似色相配色、差色相配色、對比色性黑橙、補色純度對比配色、有彩色相與無漸變色相香檳金。在包裝設計時,要注意幾點:1)色彩明度、色相、純度上的對比密切關系的合理適度。2)色與面積、形狀、位置、聚散、虛實關系的科學性。3)色與色之問的呼應、穿插、重疊主從關系的和諧性,具體說來注意統一調和的內部因素,要達到多而不亂、不碎,富有變化而統一的效果。
包裝上的色彩,使人們在視覺上不苛求樸素大方,或過分熱烈等,都是鑒于包裝色彩上過強或過弱而形成的。在包裝設計撞色過程中,當處于不同鮮艷度及色相的情況下,純度的配色設計所產生的富有層次感只能是異常豐富而變化的,當高純度差值較小,明度差值接近時,包裝的色彩流暢感則體現出柔和,形象的視覺認同度也差。當濃度高差值越大,明度差值拉開時,包裝的色彩視覺感覺體現出快速移動、明快,形象的視覺認同度也亮。與之相同的是,在純度的配色中,只能被忽視色相的作用明顯。如增強了色彩的色性值,其純度值總體也就加強了,與此同時視覺認知度便增強了清新活潑、動態之感,使包裝上的色彩情調回升提高或改變,若沒減弱,則與之相反。而在純度要求配色時,要充分運用好明度差、色相差、面積大于差之間的兩者關系,以主要用來控制包裝上的色彩應用。給人第一印象深刻的包裝,是在色彩關系的適度、局部上的變化與對比,在包裝的整體上又有一定的高度統一與和諧。
中國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尋到唐朝。在宋朝時期,“點茶”成為宋人生活中的雅事之一。如今,茶葉的種類頗多,茶葉包裝設計師則需要通過色彩的應用來對此做出區別,通過合理應用色彩的明度、純度及色相,展示茶包裝的色彩整體性,通過色彩來直接體現茶葉的屬性。如圖1,白沙溪的包裝設計用大面積的黑色來凸顯茶葉品種為黑茶,金色字體則表現茶葉中的一種益生菌(冠突散囊菌)。通過包裝的色彩及字體顏色來展示茶葉的屬性,直觀展現給消費者。圖2福鼎白茶,其包裝色彩以白色為底色,給人清爽之感,以綠色勾勒出古代人物形象,體現茶葉生長的原生態及古法傳承。紅色印章“藏”字,增添了一絲暖意,調節了色彩的平衡,使包裝的整體充滿活力,同時欲在表達好茶慢慢藏。福鼎民間有句俗話“一年茶,三年陳,七年寶”,與包裝上的“藏”呼應。將茶葉的天然特質展現出來,給消費者傳達了豐富的信息與 情感。

圖1 白沙溪(圖片來源:淘寶網)

圖2 福鼎白茶(圖片來源:淘寶網)
故宮文創產品中的包裝設計也融入了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的理念,如中國傳統五色,即紅、黃、青、白、黑五色。其包裝理念不僅將歷史文化傳遞,規避文化單一呈現所體現的厚重感,更好的將中國文化歷史底蘊意象化。圖3故宮口紅系列套盒設計,使用了正五色,青色生機活力、黃色尊貴溫暖、黑色莊重神秘、紅色吉祥如意典雅、白色肅穆純潔。通過簡單的色彩撞色創造出時尚感,在汲取中國精粹的同時探尋其背后的審美內涵。包裝上加以中國傳統紋樣仙鶴、蝴蝶、牡丹等,使得包裝的色彩和形式豐富飽滿。且紋樣的出現均以雙數展現,也表達著好事成雙的寓意。

圖3 故宮口紅(圖片來源:淘寶網)
顏色本身并不具有具體的情感表現形式,而是由人類的感覺在大腦中產生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審美意識、聯想、想象等多種因素使顏色披上了一層情緒的輕紗。好的包裝設計不僅可以展現自身產品的特點,而且更有利于文化的傳遞。包裝設計者需要主動追尋中國傳統色彩的美好,傳達現代理念,將色彩美學與包裝設計更好的融入,體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蘊含著東方審美和古老智慧的中國色彩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