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樹 唐錦鎮
(1.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建省安溪恒興中學,福建 泉州 362400)
“高效率”一直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要求,特別是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高效解答地理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試題,一直是眾多教學實踐者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眾多學生和家長高度關注的問題。為此,本研究設立了答題效率卡來緩解以上問題,如表1所示。其中設問指的是問題主要問什么,盡量簡潔。行為動詞即題目要求學生做什么及完成的程度,如指出即比較簡單地羅列答案即可,但如果用分析或說明,那答案呈現就必須要有因果過程。限定詞是整個試題的答題要點,出題者通過限定答題的范圍和方向來實現地理試題小切口大縱深,進而限定學生答題角度和范圍來提升試題的區分度,為高考精準選拔人才。如2021年福建高考地理試題設問從梯田位置角度出發,分析Z村在種植水稻時選擇品種多樣糯稻的原因。此處梯田位置、Z村、品種多樣、糯稻等都屬于限定詞,這樣學生答題才有具體方向和深度。關鍵詞則是答題的核心所在,所有答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均在此,如原因、地理過程等。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則要求圍繞關鍵詞,在圖文材料中找出相應的答案支撐信息(做標記和歸納即可)。思維構建是整個答案生成的關鍵一步,緊緊圍繞關鍵詞,根據限定詞梳理答案。當然,答題效率卡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不斷反思總結,通過反思更能認清地理問題的本質,優化學習方法和解題思維,進而提高解題效率。

表1 答題效率卡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涉及的情境也屬于抽象復雜的不良結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視頻資源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如何選取和剪輯適合學生學習的視頻依然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題。[1]在地理視頻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應重視地理視頻的實效性、地理典型性、生活性并兼具地理美學、科學等方面的價值,梳理地理科考視頻并建立和管理地理視頻素材資源庫。比較適合高中生地理情境學習的科考視頻還是比較多的,如《地理·中國》《美麗中國》《超級工程》《星際地球》等。當然,教師在對視頻資源進行加工時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化素養,如何將視頻資源在課堂教學和試題呈現等方面有效運用是工作重點。借助視頻的目的是為了化解抽象情境和學生缺乏的一些地理實踐力,進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實現深度理解地理情境和有效解題的目的。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瀘定縣(102.2°E,29.9°N)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橫斷山區。境內山高坡陡,高差懸殊,巖體破碎,巖石裸露。瀘定縣鐵索橋(即瀘定橋)建于三百多年前,由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構成,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風格獨特,意義重大。歷經三百多年,鐵索橋的扶手鏈鐵環光滑锃亮,毫無銹跡。瀘定橋下流淌的大渡河中生活著一種珍稀魚類——石爬鮡魚,多于流速湍急的河道亂石縫穴中產卵繁殖。為適應該河環境,石爬鮡魚眼睛退化為兩個小黑點,胸鰭和腹鰭逐步進化為帶有吸附能力的器官。瀘定縣地理位置圖和瀘定橋選址圖略。
問題(1):結合圖文資料,推測當時選擇在瀘定縣建鐵索橋的原因。(8分)
解此題的關鍵是找出限定詞,而題目中的關鍵詞主要有4個,具體為:限定詞1是結合圖文材料,瀘定縣地理位置圖顯示該地區只有瀘定縣,說明此處人口密集,兩岸溝通需求大,瀘定橋選址相對周邊區域來說,兩岸有天然凸地,建橋可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難度;限定詞2是當時,體現出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局限性,雖然答案中沒有涉及;限定詞3是瀘定縣,巖石裸露說明石料資源豐富,建石橋原料充足,但其巖體破碎,支撐性差,地處橫斷山區說明木材資源豐富,但其境內高差懸殊,暴雨洪水較多,容易沖毀木橋;限定詞4是鐵索,一方面從鐵索橋的優勢出發,自古修橋首先考慮的是石橋或木橋,不得已才考慮鐵索橋,因其交通運輸功能不大,但此處可能學生更需要從對比角度分析為什么不選用常見的石橋和木橋,主要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在梳理完限定詞后,學生就可以梳理答案了。這里想強調的是,學生在后期總結時最好能從建橋的原因梳理出發,建橋首先要有需求,其次要從安全、節約成本出發,最后從資金、技術保障以及環保角度出發建立思維鏈,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答題效率卡在問題(1)中的應用
問題(2):歷時300多年,鐵索橋的扶手鏈鐵環光滑锃亮,毫無銹跡,試說明其原因。(8分)
此題的限定詞主要有4個,具體如下:限定詞1是歷時300多年,說明時間久遠,保存完好與人們定期修繕維護有關系;限定詞2是扶手鏈,此處有與腳踩鐵鏈進行對比,行人經常攀扶,使銹跡脫落;限定詞3是光滑锃亮,大家試想,生活中要想使一鐵器光滑锃亮,可采取的辦法是什么?磨擦。那對于河谷上的橋,哪種地物可以起到磨擦效果呢?風,最好是大的干熱風;限定詞4是毫無銹跡,要形成鐵銹一般有三個條件即鐵器、水分和氧氣。這里學生主要從鐵器(鐵質量好,鐵合金等角度)、水分(蒸發干燥)和氧氣(隔氧)的角度出發,在梳理完限定詞后,結合區域干熱河谷的特性形成答案。關鍵詞原因,一般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出發,結合形成地理事物特征條件,建立思維鏈并形成答案。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答題效率卡在問題(2)中的應用
問題(3):分析石爬鮡魚眼睛退化,胸鰭和腹鰭進化為帶有吸附能力器官的水文原因。(6分)
此題的關鍵限定詞主要有3個,具體如下:限定詞1是眼睛退化,說明河道里光線不足,結合水文特征比較容易想到含沙量大;限定詞2是胸鰭吸附,說明河水湍急且底石光滑,這就需要流速很快的水流;限定詞3是水文,水文主要包括流量、流速、含沙量、冰期和汛期5大方面,而冰期在此應該予以排除,流量大加上流速快可以綜合反映出水流破壞力極大的汛期,讓生活在水里的魚很難適應,因此器官進化以適應環境。這里主要從水文方面入手,在梳理完限定詞后,結合西南地區山高谷深、降水豐富的特性,形成所需答案。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答題效率卡在問題(3)中的應用
在解答完以上地理試題后,學生對瀘定縣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流湍急程度、為何在此處橋身距離最短以及瀘定縣地處河流階地等區域特征的理解還是比較抽象的。為此,文章通過選取科考視頻《地理·中國——鐵索飛橋》中的一些片段來解決以上疑問。視頻解說滬定縣是溝通康巴藏區和四川盆地的重要通道;大渡河汛期為每年5月,形成超流體,水流速度極快,破壞力驚人,所以要避免修建石拱橋和木橋;建橋選址位置選取具有天然凸起的岸邊,不僅可以降低修建工程難度而且還可以節約成本;瀘定縣地基破碎,視頻中科考專家帶領大家到橋兩端地基查看,發現瀘定縣位于河流階地,巖體破碎,支撐性差,修建重大的石拱橋會有坍塌風險,故排除。視頻中出現的地形剖面圖,讓人形象看到河流階地的構造及其松軟破碎的特性。
2021年,福建省開始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隨著新課標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相繼發布,使得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命題有了理論依據和方向。[2]在此背景下,加強對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題的分析與研究,開展基于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試題命制實踐,對今后的教學備考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在新高考命題更加側重學生的深度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情況下,本研究借助科考視頻的目的是盡量將與學生日常生活或與生產密切相關的復雜地理試題情境化解為圍繞主題、層次分明、邏輯通暢、形象生動的信息,這種視頻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地理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而且極容易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身在從事科考行動一般。短視頻不僅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更是學生在地理實踐方面受到安全性、活動資金、活動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的情況下,可采取的一種比較好的形式。為此,教師要善于精選能聯系生活、化解復雜情境的視頻,以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和基礎知識為起點,展開實踐活動的鏈式追問,注重學生進階思維的開發。[3]整合素材資源,優化復習效果。加強對地理問題解決型和地理過程推斷型試題的重構,形成主題探究,挖掘學生思維深度,減輕學業負擔。解題效率卡的運用,能讓學生帶著關鍵詞在材料中尋找答案,更給學生指明了答題方向,從出題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進而能夠更準確地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提高答題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