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龍
(廣東省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廣州 510630)
質量保證體系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系統的技術和管理手段,是指企業為生產出符合合同要求的產品,滿足質量監督和認證工作的要求,建立的必需的、全部的、有計劃的、系統的企業活動。它包括對外向用戶提供必要保證質量的技術和管理“證據”,這種證據,雖然往往是以書面的質量保證文件形式提供的,但它是以現實的內部的質量保證活動作為堅實后盾的,即表明該產品或服務是在嚴格的質量管理中完成的,具有足夠的管理和技術上的保證能力[1]。文章結合英德市浛洸鎮魚水片2019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踐體會,構建了“三項保證”的施工質量保證體系,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對同類施工工程質量控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建設規模為924.39hm2,主要建設內容為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工程。
本次施工范圍包含兩個片區,30多個村莊,工程布置分散度較高。
參與施工的人員(施工活動的組織者、操作者)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工程質量[2]。項目組建的特性無法保證所有參與人員職業素養一致,思想認知統一。英德市浛洸鎮魚水片2019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中要保證質量目標首先要保證參與人員的素質水平,包括質量意識、責任心和專業技術水平。
用于浛洸鎮魚水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具主要包括土方施工機械、鋼筋加工機械、混凝土(砂漿)拌合機械等固定資產類機具,另外還包含膠輪車、鋼模板、測量設備、計量工具等低值易耗類。這些機具設備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外部保證。
灌溉與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工藝、作業順序、操作流程等決定著工程的質量與進度。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按章操作,合理安排工序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
本高標準農田項目主要材料包含砂、塊石、碎石、水泥、磚、鋼筋及鋼模板等。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是形成工程質量的內在因素。
本高標準農田項目所在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870mm,水田密集,導致田間道路承載力不足加上原來道路寬度較窄不適宜通行大型交通工具。
針對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將施工現場作為質量管理要點,建立以工程項目為對象的施工質量保證體系,開展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活動,形成了由組織保證、工作保證、制度保證組成的質量保證體系(如圖1所示),在體系的運行中不斷補充完善,持續提高整體績效。
各質量控制部門和現場施工人員各司其職,形成一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清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整體;根據施工管理的范圍結合工程特點,編制質量控制計劃或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確定現場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及控制措施,通過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分階段進行控制;建立施工質量控制的質量驗收制度,對涉及工程質量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質量驗收,工程質量驗收或竣工交付中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應由項目經理部組織整改,確保不合格工程不轉序或竣工交付[3]。通過質量保證體系可效提高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能力,確保向業主提供合格甚至優良工程產品。
施工方作為施工項目的主體,對項目的管理就是把各方面的人員、資源整合到新的項目組織中,其組織的建設對確保施工進度至關重要,組織機構如圖2所示;項目管理要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范圍內將大量物資、設備和人力組織在一起,按計劃實施項目目標,必須建立合理的項目組織[4-5]。
工程項目質量控制是對工作結果不斷進行評價和改進的動態過程,按照PDCA循環原理展開(如圖3所示)。道路設計要求紙:“路基頂面設計回彈模量值≥30MPa”。準備階段:設定目標土基頂E≥30MPa,分析影響因素并編制施工方案,規劃檢測頻率確定施工現場及環境要求(計劃P)[6]。實施階段:按照施工方案選擇試驗路段,人材機選擇,實施并收集試驗段數據,反饋補充施工方案。標準施工段施工按照施工方案參數技術交底,嚴格實施并收集標準段抽樣檢測數據(實施D)。發現不合格路段控制變量排查出影響因素(檢查C)及時反饋補充或修改施工方案,指導剩余標準施工段施工(處理A)。
PDCA循環具有大環套小環,推動整體循環,不斷前進和提高,階梯式上升的特點(如圖4所示)。例如上文“實施階段:按照施工方案選擇試驗路段,人材機選擇,實施并收集試驗段數據,反饋補充施工方案。”實施過程其中又包含:按照施工方案(計劃p)實施并收集試驗段數據(實施d),檢查對比數據(檢查c)反饋補充施工方案(處理a)。PDCA 循環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循環運轉結束,工程質量就會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7]。
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的程序:建立項目質量保證體系→進行項目圖紙自審→圖紙會審→編審施工組織設計→ 確定施工專項方案→進行組織設計方案交底→建立質量檢驗試驗方案→技術交底措施。
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伴隨整個施工過程,在施工中只有對影響工程質量的所有因素嚴加控制,嚴格按建設程序辦事,嚴格按建設規范控制質量,才能建立適應市場需求且能發揮企業優勢的質量管理制度。
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單位領導、項目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具體工作人員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并加強監督和檢查。
嚴格技術交底制。將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規范、施工部位的技術層層交底。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前,必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書面交底,明確本項工程的設計要求、技術標準、定位方法、定位數據、幾何尺寸、功能作用與其他工程的關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項等,使全體人員徹底明確了施工對象后再投入施工。
堅持測量復核雙檢制,所有導線復核、施工放樣、施工過程中的測量及竣工測量等必須執行測量雙檢制。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或不同組員對測量結果進行核對。
嚴格執行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進行嚴格的驗收,取樣檢驗試驗并出具試驗報告單。經檢驗試驗不合格的材料不準進場,已進場材料及時清退出場。
分項工程質量評定制度,為規范工程檢查及驗收評定工作,加強工程質量管理依據相關專業驗收規范制定分項驗收質量評定制度。分項工程質量評定以工序施工質量驗收優良為核心,奠定優質工程的基礎。分項工程驗收后,必須同時填寫兩種文件,倚重是隱蔽工程驗收文件,另一種是分項工程驗收文件,前者作為驗收文件記錄,后者作為驗收評定記錄。
不同制度伴隨并貫穿整個施工過程直至保修期到期。制度的實施可以明確崗位責任,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保證職責清晰,責任到人;可以起到良好的約束規范作用,共同遵守一個準則能避免許多工作中的沖突與矛盾,為發展提供持久的內動力。
施工質量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要注重施工前的規劃策劃、技術準備,還要注重施工過程的控制,通過按規范、設計文件實施每道工序,保證分部工程施工質量。通過貫穿全過程的體系管理、制度實施、程序控制,嚴格對原材料、半成品、已完工程的檢驗試驗,保證分項施工質量合格,通過全過程、動態科學的管理手段控制施工過程質量進而使合同工程質量得到控制。
文章針對英德市浛洸鎮魚水片2019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布置分散,交通不便等特點,接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中的實踐體會,分析了影響本項目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三項保證”的質量保證體系,同時運用PDCA循環原理的管理手段,滿足了設計要求,保證了工程質量目標地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