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杰,栗文鈺,王彥蘆, 馮景利,史志宏,莫 放★
(1.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00193;2.北京三元禾豐牧業有限公司 102202;3.唐山禾豐飼料有限公司 301501)
飼料成本通常占肉牛生產總成本的60%~70%,以較小成本獲取較大增重是肉牛養殖經營成功關鍵[1]。已有試驗表明,肉牛在生長育肥期的日糧營養水平與日增重是正相關,營養水平越高,飼料報酬也越高[2~5];如何做到既不影響肉牛的生長與生產水平,又能保證日糧總成本較低呢?即生產中能否保證其飼料投入既能滿足營養需要又成本合理是生產者普遍關心的問題[1]。根據肉牛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制定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日糧營養,有針對性地分階段飼養,減少飼料成本投入以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6~8]。本論文分析不同體重階段日糧營養投放對肉牛體重增加影響,對照肉牛飼養標準的滿足程度,為肉牛養殖日糧配合提供參考。
試驗在河北省灤州市的某肉牛養殖場進行,牧場建設符合《肉牛養殖場建設規范(河北)》,牛只飼養按照《河北西門塔爾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進行[9,10],試驗時間為2019 年3 月20 日至6 月20 日。
試驗從日糧、月齡和體重不同的兩牛群,即分小體重群(12~15 月齡,體重250~300kg)和大體重群(15~18 月齡,體重350~500kg),分別隨機挑選了20 頭生長正常、健康無病的西雜牛進入預備試驗,記錄耳標號。兩牛群分別飼喂各自日糧,日糧根據體重變化調制,精料組成見表1,日糧組成見表2。

表1 試驗牛群的日糧精料組成和營養含量(%)

表2 試驗牛群的日糧(TMR)組成和進食量
預備試驗期從2019 年3 月20 日開始,于4 月15 日結束,初次稱重在4 月15~16 日并進入試驗期,測定日糧進食量;在小體重牛群組和大體重牛群組各選了10 頭體重相近觀察增重;5 月12~13 日第二次稱重,6 月15~16 日為試驗結束期稱重。4月16 日~5 月12 日定義為試驗前期,5 月13 日~6 月16 日為試驗后期,見表2。

表2 免疫羊小反芻獸疫抗體檢測結果
在預試期觀察全混合日糧投放量和采食情況,保證料槽不剩料,確定日糧的投放量和采食量基本一致,并以此確定日糧采食量。試驗前期和試驗后期分別連續3d 測定日糧進食量,采集飼料和日糧樣品。
飼料和日糧樣品通過1mm 篩孔粉碎,樣品的DM、OM、CP、NDF、ADF 含量根據張微等描述的方法測定[11]。
根據我國肉牛飼養標準,計算不同體重和增重水平肉牛干物質、粗蛋白質、綜合凈能需要量[6,8]。
干物質進食量(DMI):

式中: W0.75為代謝體重(kg),W 為體重(kg),△W 為日增重(kg)

其中,生長牛增重的粗蛋白質平均利用效率為0.34
計算肉牛的綜合凈能需要(NEmf):

其中,F 為不同體重肉牛的綜合凈能的校正系數,見馮仰廉(2000)[6],計算時,本試驗中小體重組選擇F 為1.04,大體重組選擇F=1.16,也可以直接查表。
NEm(KJ)=322W0.75
RE(KJ)=(2092+25.1W)×△W/(1-0.3×△W)
一個肉牛能量單位(RND)=綜合凈能值8.08MJ
生長肥育牛的綜合凈能需要(RND)=(NEmf,KJ)/8080
試驗所得數據用EXCLE 進行處理與分析,進行統計分析,p<0.05 為差異顯著。
本試驗采用限制(固定)日糧投放設計,各體重組的日糧營養進食量明顯不同,小體重組試驗前期干物質、粗蛋白質、綜合凈能進食量分別為6.8kg,670g,4.2RND;相應大體重組為9.0kg,965g,6.3RND;試驗后期兩組的營養進食量見表3。

表3 試驗牛的日糧精料組成和進食量
小體重牛群組和大體重牛群組所選個體的試驗平均初始體重分別346.0kg 和422.3kg,2 個月后測定體重為381.8kg,504.8kg,平均日增重分別為577.4g 和1329.7g,大小體重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試驗牛的試驗開始體重和試驗期間體重變化
根據我國的肉牛飼養標準計算本試驗牛群肉牛營養如干物質、粗蛋白質、綜合凈能的需要量,按照300kg,400kg,日增重0.6kg 和400kg,500kg 日增重1.3kg(參考表4 體重)計算,結果如表5。

表5 不同生產階段體重和日增重肉牛營養需要量
對比不同體重階段日糧提供的營養(表3)和營養需要量(表5),表明小體重牛群日糧營養物質滿足其增重水平的營養需要,而大體重牛群日糧的干物質和蛋白質能滿足需要,但日糧的綜合凈能偏低。劉慶華和鄒霞青(1995)用170kg 體重的閩南黃牛進行飼養消化試驗結果表明,日糧營養進食水平與預期增重營養需要量差異不明顯[3];何光中等(1999)以175~325kg 體重范圍盤江黃牛和西本雜牛飼喂含有1.2~5.9kg 精料混合日糧飼養試驗表明,日糧提供營養獲得增重與計算營養需要量沒有明顯差異[4]。對于大體重和高增重,喬艷龍等(2014)用西(西門塔爾)×本(本地牛)雜交肉牛的飼養試驗也表明,與國家肉牛飼養標準(NY/T815-2004)生長肥育肉牛最高日增重1350g的干物質、綜合凈能、粗蛋白質需要量相比,400kg 階段量高0.50kg,粗蛋白質日需要量高320g,綜合凈能日需要量高2.34MJ(0.29RND)[5]。對比本試驗日糧營養的供給,干物質和粗蛋白質進食量與需要量相似,而能量略偏低于計算的需要量,這是因為綜合凈能指標是估測計算值,查表時采用低段能量指標。
結合飼養試驗的結果,小體重組牛群的營養投入較低,致使牛只的日增重僅0.6kg,屬于拉架子的飼養方法,增重效益低,目前肉牛養殖中我們已經摒棄這種方法。生產中可以通過增加營養投入方法提供日增重,獲得好的經營養殖效果[7]。如果按增重要求設計到1.0kg,350kg 體重需要的日糧提供干物質、粗蛋白、綜合凈能量7.85kg,824g,5.60RND,與表3 育肥前期的比較,分別增加了1.07kg 干物質、154g 粗蛋白、1.4RND 綜合凈能量,可以通過增加1.2kg 精料滿足增加營養需要,而多增重0.4kg。
3.1 配制肉牛日糧時可以根據我國肉牛飼養標準來計算需要量投放日糧。
3.2 維持小體重組牛群日增重577g的日糧營養投入不經濟,適當增加到1000g 日增重的日糧營養投入可獲得好的經營養殖效果。